来源:青年时报
“以相对论类比预算报告”很浅陋
■图说说图
政府手中的钱,究竟该怎么花——哪些地方该多花(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关键民生领域),哪些地方又该少花慎花(如“三公”消费、形象工程),如果能把这些最基本的情况报告清楚,财政预算又有什么不好懂、不可懂的呢
针对两会预算报告难读懂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表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每个人都能懂,预算报告也存在专业问题,财政本身是门科学,所以不需要每个代表都能看懂。(3月14日《新京报》)
以相对论来类比预算报告,进而证明其看不懂的合理性,王厅长的思维无疑很有想象力。但遗憾的是,它却并不同时具备说服力。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个缺乏政治常识、甚至混淆视听的浅陋类比。
相对论诚然难懂,但众所周知,它是一个针对客观物理世界而无关人们主观意愿的纯粹科学问题。而财政预算则截然不同,从根本上讲,主要是一个人文性质的,密切关乎人的主观愿望的政治伦理、利益分配问题。
科学问题由于价值中性,只涉及真假,无关善恶,所以无需投票博弈这样的公共决策程序,需要的仅是科学家专业领域的实验证明。而人文问题,根本上就是价值本身的权衡、取舍、分配,因此,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少数“看得懂”的专家来定夺,而只能通过付诸公众、由充分公开透明的公共讨论、博弈来决定。否则,“财政”也就难副其实了——顾名思义,“财政”也是一种“政”,也即“众人之事”,如果“不需要每个代表都能看懂”,那还如何为“政”、议“政”?
当然,财政预算确有一般人难懂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此我们也应予以尊重和理解。但必须进一步厘清的是,其一,目前我们的财政预算被普遍认为“难懂”,主要是其既有的专业复杂性造成的,还是其编制本身的不合理粗略化造成的?去年,在审议预算报告时,曾有人大代表对科技部高达69.5亿的“其他支出”提出质疑:“‘其他’到底包括哪些部分,怎么用法,我非常不明白”。如此含糊的预算报告,就算是再专业的财政专家,又如何能“全懂”?
其二,财政预算在专业细节上固然有难懂的一面,但从宏观政治层面看,何尝没有简单易懂的一面?其实质说到底,无非就是政府手中的钱,究竟该怎么花——哪些地方该多花(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关键民生领域),哪些地方又该少花慎花(如“三公”消费、形象工程),如果能把这些最基本的情况报告清楚,财政预算又有什么不好懂、不可懂的呢?
14日中午,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属于经济学范畴的财政预算,与高尚的伦理学如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也是不可分离的,否则便会妨碍公平正义的实现。而所谓预算报告“不需要每个代表都能看懂”的说法,无疑明显背弃了这种政治伦理,势必将遮蔽比太阳还要光辉的公平正义的照耀。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