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发展民营经济重在落实政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03月26日03:40

  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国务院近日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除了强调继续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外,中央政府也要求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的改制重组。

  毫无疑问,这样的政策措施,依旧在表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一贯态度没有改变,依旧在想方设法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依旧在尝试着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政府服务。这样的政策取向,是民营经济未来可以大有作为的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不过,正如人们都熟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也一直面临着门槛高、融资难和负担重等诸多问题。更麻烦的是,人们对于这些问题在认识上都很统一,没有歧义,但就是难以找到解决办法,或有了办法却难以执行。因此,就发展民营经济而言,要有好的政策条件,但当下更为关键的,是有效落实政策精神。

  5年前,国务院曾公布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个专门规划非公经济的政策性文件。“36条”中也曾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用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当时的话说,“从目前来看,正在系统形成建国以来最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体系。”

  遗憾的是,政策环境改善了,制度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了,但民营企业看得见摸不着的“玻璃门”却似乎有越来越坚固之势。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进入的壁垒上。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说:有调查显示,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这意味着,在一些领域,民营企业实际上仍未能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要真支持,而不是“空头支票”,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家的普遍诉求。

  比如,国务院此次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但回顾过往可知,这些基础设施领域多为自然垄断性行业,多为部门垄断利益所控制,所以也一直是民营企业投资涉足最少、进入最为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有的时候,一些领域虽然给了民间投资一定的机会,但进入者与政府官员之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也就是说,民营经济在相关基础设施的真实进入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期盼远不相符。

  因此,破除部门垄断利益的阻挠,是未来民营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规范投资准入门槛设置,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发展超越定位,超越边界,在竞争性领域里面大举扩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进入门槛过高,进入领域被严重限制——这样的情形不能再继续下去。而要破除部门垄断利益的阻挠,就必须深化改革,改变部门利益“绑架”公共利益的现象。

  国务院此次表态,要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首先必须保证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必须大力减少政府对于微观经济的干预。此前的一些案例表明,政策的“多变”和行政不当干预,使得民营经济对未来预期不明确,也阻碍了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的积极性。

  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也对规范政府行为,特别是对强调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民营经济一是为市场进入壁垒所困扰,二是为民企形象有时候趋于灰色所困扰。从历年来倒下的重量级民营企业家的悲剧性叙事里,总会有相当级别的官员同时落马。好的市场经济需要好的法治环境,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好的法治环境,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

  概言之,民营经济春天的到来,需要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民营企业自身要有抱负,要有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积极作为,但是,眼下更重要的事情,还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扫清不合理的障碍,让其轻装上阵,促其“快马加鞭”。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