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孩子背着领来的水和食品回家 |
马场帐篷区,几辆大卡车正在为受灾群众分发方便面 |
禅古寺的小喇嘛怀里揣着几张废墟里翻出来的电影光碟 |
忘不了三完小11岁的代吉拉毛,13岁的索南拉毛,跟着我们艰难地走在废墟间当翻译…… |
灾难中,摄影师总是喜欢把镜头对准妇孺、老弱,因为他们在灾难中会更不好过。玉树地震同样如此。每天路过那些房屋完全倒塌的街区,各种分发物资的车辆旁边,总有许多孩子和妇女,在奔跑着去捡拾志愿者沿路抛下来的方便面、矿泉水。赛马场的草地上,安置了大批灾民,这里也成为民间机构自己分发救灾物品的热门地点。白天的任何时候到这里,总会有至少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下面的灾民高举双手涌向车厢,而里面,往往就有孩子们艰难地裹挟其中,费尽全力,拿到一箱方便面,或者一小盒饮料。从人群中退出,他们往往还得自己奋力将这些粮食或者饮料背向自家寄居的帐篷。
在扎曲北路,16岁的中学生才仁才藏与妹妹、弟弟和妈妈以及邻居的一对孤儿住在一起,8个人,一位成年的妈妈与7位未成年的孩子,有好心的邻居借了一顶白色帐篷给他们栖身。才仁才藏说,爸爸早就去世了,一直是妈妈独自抚养着四个孩子。邻居雍珍巴毛与她弟弟贡松严兵(音)的爸妈都在地震中遇难,十岁的姐姐只好带着弟弟投靠在才仁家。
民族师范后门一条小巷子里,11岁的布毛一个人躺在一堆倒塌的水泥砖上发呆,问她爸妈在哪,她回答,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我们一再追问,答案依然如此。可是,“死亡”两个字,一直到我们离开,我也不敢说出口。也许她还不能理解死亡的含义,或许,她只是拼命地向自己证明,爸妈只是出门了而已。
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苦难深重,看到记者的相机,他们还是习惯性地摆出天真的笑脸,全然不管这照片他们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到。禅古寺的小喇嘛,在废墟里翻检半天,居然只是挑出几张电影光碟。三完小五年级的才仁看卓,一边骑着自行车摆姿势请记者照相,一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地震的时候她在学校,所以没事,姐姐和妹妹没上学,在家,房子倒了就全压死了。她纯真的笑容下,一口洁白的牙齿异常显眼,仿佛诉说别人的不幸。
有人把记者说成扒粪者,因为他们总是在别人痛苦的时候格外起劲。好吧,现在我就为你们展示这些孩子的生活,我想告诉生活在别的地方的人,在玉树,这些孩子遭遇了什么,而你们也许可以做些什么,至少,可以思考些什么。
本版文字/羊城晚报记者 阙道华 本版图片/羊城晚报记者 邓 勃 陈秋明 阙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