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消协建议调查中移动乱扣费 称侵犯知情权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07月08日03:10
[提要] 你是否遇过这些问题:关机后莫名其妙被扣GPRS流量费,通话时长被不规则分割计费,计费数据被随便删改?你有追问过原因还是在听客服说这是技术问题时放弃求证?统计专家说,电信企业计费差错率按标准应不大于万分之一,关机后被扣流量费更是600亿年一遇。也许,你理直气壮地去维权了,却发现法律有盲点,而你理赔的对象又是最大的垄断商…[我来评论]

    新闻回顾:移动被曝计费频出错 将违法责任推给业务提供商(央视网)

    本报讯 (记者袁国礼)针对央视最近曝光的中国移动在收取通信费时采取分割计费、重复计费的做法,市消协昨天表态称,中国移动的做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赔偿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市消协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介入调查。

  据报道,中国移动海南公司的消费者黄先生打了7个电话,却被多扣了8分钟通话费,多收了2.32元钱。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是由于通话切割致多收费,而且计费差错率高得离谱。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中国移动几个地方公司多项业务存在乱扣费现象后,中国移动5日表示,责成报道涉及的海南公司、北京公司、上海公司迅速调查核实,尽快查明情况。中国移动方面称,目前此事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对客户计费确有误差的,将按照“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的承诺,对客户进行双倍返还。

  针对此事,市消协昨天明确表示,中国移动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违反了《消法》、《价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移动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但移动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种本应是极小概率发生的现象,却屡屡发生、频繁出现,不仅在某一名消费者身上发生,而且在不同区域同时出现。因此,不能仅仅对权益受损的消费者以简单赔偿方式进行处理,中移动应该从自身及更深的层次查找原因。

  市消协表示,建议电信行业主管部门介入调查,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明确的结果。

    延伸阅读:

    大学生告移动“多收费” 话务员未充分告知受损

    长江日报报道:加拨12593打国际长途,却没有享受到资费优惠,原因是手机在漫游。大学生崔明巍以武汉移动未充分告知为由,将其告到法院,索赔262.2元。2010年6月3日,该案在东西湖区法院开庭。

  崔明巍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二年级学生。他诉说,2008年9月来汉上学后,申办了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武汉分公司的手机号1587176****。因女友在越南读书,去年9月他拨打10086转人工服务开通国际长途业务。开通业务时,问过怎样享受优惠。话务员告知其再拨打时,加拨12593,可享受2元/每分钟的优惠,而原价为0.8元/6秒合每分钟8元。但话务员没有明确告知此项优惠在漫游状况下无法享受。

  今年1月30日回河南老家后,小崔曾3次加拨12593给女友打国际长途,费用均按原价0.8元/6秒收取,合计349.6元。小崔认为,因武汉移动未尽充分告知义务,致其损失262.2元。[详细]

    行业大牛的垄断利益pk普通用户的“蝇头小利”

    南方农村报报道:下午即将开庭,中午先行退费。由于多项收费争议难消,广东省茂名市的移动用户陈远森今年多次向法院提交诉状,不过这样的开场不免让他有些意外。

    “消费陷阱防不胜防,霸王条款莫名其妙,总之收费有理,先扣没商量!”2009年10月13日开庭前,陈远森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尽管近年来针对各电信运营商的个人诉讼行动从未间断,甚至偶有胜诉,但行业乱象并未就此平息,普通用户的权益保护也仍未有根本性改善。[详细]

    SP深喉不愿独背黑锅:中移动是游戏规则制定者

    新民网报道:昨日(7日),中国移动对外公布核查结果,北京上海无误差,海南已解决。海南公司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存在计费误差的问题。中国移动同时承认,在向客户展示话单内容方面存在不足,与客户的沟通也不到位,引起了部分客户的误解。

  而另一方面,一份北京移动给予合作伙伴的《中移动北京分公司实施SP“先退费、后查证”措施》声明,也让中移动同SP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紧张,部分SP甚至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运营商。

  “中移动说SP乱收费,SP几乎无法进入运营商的定制终端,所有的定制、退订、计费管理系统都掌握在中移动的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SP服务商梁明(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详细]

    乱收费的“移动”正在改变生活

    中国青年报报道:移动改变生活,但生活不堪重负。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不能生活到“600亿年”之后。屡被诟病的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垃圾短信、手机网络涉黄,再到“吸费门”和乱收费……移动电信领域的管理已经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生活确实离不开“移动”,可面对“高价的收费,廉价的服务”,甚至是“只收费,不服务”,只有少数勇者在抗争、在战斗。因为维权的代价太大,我们承担不起。[详细]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又岂止中国移动:

    银行:各银行向个人收“数钱费” 收费标准由银行自定

    京华时报报道:市民曹女士不久前到农业银行存了300个1元硬币到个人账户上,银行收了她6元手续费。对此,银行解释说,清点硬币要收费,200个硬币就要收5元,每增加100个,加收1元。发改委价格司工作人员解释称,商业银行可以对零钞清点整理储蓄业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收费标准由各商业银行自定。建议市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银行办理相关业务。[详细]

    银监会:数钱费合法 收与不收的自主权掌握在银行自己手中

    南方日报报道:银监会2003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对人民币储蓄开户、销户、同城的同一银行内发生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及大额以下取款业务收费,大额取款业务、零钞清点整理储蓄业务除外。”按照规定,零钞清点收费是合法的,但收与不收,自主权掌握在银行自己手中。[详细]

    市民“被收费”无知情权 九成以上网友认为不应收取“数钱费”

    南方日报、正义网报道:不少市民认为,银行收不收费,收多少全由银行说了算,储户没有任何发言权,只有挨“宰”的份儿,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如果我要有200张1角想存入银行,那你说我存不存好呢?才20元就要给银行交5元,那如果我收到很多分币,存完交了费之后就变得一分不剩。”刘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质问。

  事实上,不止“数钱费”,对于银行很多中间业务的收费,客户都是处于无话语权、不知情的状态中,“霸王条款”成为了很多人对银行中间费用的印象。“近年来,银行的服务没见多大转变,收费项目却层出不穷。小额账户管理、跨行取款、跨行查询、短信服务、挂失、补卡等多项业务都从免费变成了收费,林林总总200多项都有了。”张先生抱怨。[详细]

    评论:商业银行不能忘记公益性

    正义网报道:刘俊海教授说,“目前,有些商业银行过度商业化,弱化了公益性服务的功能,只剩下赤裸裸的逐利性。商业银行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本无可厚非,但是利润的取得必须建立在法律与伦理的基础之上。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必须同时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要高度重视自身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社会形象。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人才、技术的竞争,更是社会责任品牌的竞争。”[详细]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