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反赌风暴”已升级为一场反“假赌黑”的司法风暴,涉案人员也从足球队员扩展至足协官员,甚至一些圈内名人也成为被怀疑和举报对象。在公众看来,这也许是沉疴难起的中国足坛“重整山河”最佳或者是最后的契机。
在这场风暴中,一个机构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它是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先行者,也是中国足球运动的游戏制定者,更是在中国足球发展历程中承担了最大责任和最多压力的绝对主角——足协。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要翦灭猖狂的“假赌黑”现象,必须改革足协;而要改革足协,首先需要“解剖足协”。
解剖足协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肖良志/北京报道
2009年10月份,由公安部统一部署,辽宁警方和青岛警方具体查办的“抓赌风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插入了中国足球的“五脏六腑”。尽管这场风暴波及的范围和最终的结果还无从知晓,但是,圈内圈外都认为,这是中国足球“重整山河”的最好契机。
撇除司法因素,有舆论认为,中国足球的诸多沉疴旧病,根源在于中国足球协会(下称“足协”)。职业化以来,足协因为其特殊的“官方”地位,一直游离于职业和市场之外。
不破不立。在抓赌风暴的震慑下,足协迎来了变革的最好时机。
“足管中心”还是“足协”?
——“半官半民”的出身
1955年1月3日,作为国家体委体育改革的一部分,足协成立,与同时成立的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下称“足管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中国足协是个民间组织,是按照国际足联章程规定,中国大陆足球运动唯一合法的管理机构;而足管中心则是在国家体育总局机构设置中的项目中心。
“半官半民”的性质,从一开始就注定中国足协是一个矛盾结合体:它是民间机构,却行使着部分政府的权力;它是一个独立的行业管理机构,也是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一个“办公室”;对外的形象是中国足协,对内的运作机制和方式都是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比如,在中国足协高层办公室的门牌上注明的都是“中心主任或者中心副主任”,而不是“中国足协副主席”。
对外界来说,习惯上都是把在北京市龙潭湖丙三号伟图大厦二楼和三楼里办公的工作人员称为“中国足协”(中国足协现在的办公地址是北京夕照寺的东玖大厦);而在总局系统内部和足协工作人员,则一般都对外自称“足管中心”,说得较多的是“中心如何如何”,而不是“足协如何如何”。在其官员出席相关场合的时候,首先介绍的必是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的职务,其次才是中国足协的职务。足协内部的稿纸,都是带有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这样的抬头,通讯录用的也是这样的纸张,而不是中国足球协会的标记。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