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老区不脱贫 扶贫不脱钩 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赣南25年

2012年01月17日17:5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一、心系老区,竭诚扶贫,一腔热情倾注红土地

  25年来,国土资源部派往赣南专门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累计达171人次,在矿产勘查开发等领域进行了有计划、有重点的扶贫开发。可以说,赣州25年来的每一步发展,都凝结着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心血和汗水;老区的每一个变化,都镌刻着国土资源部干部职工倾力倾情的深深脚印。

  退休多年后,吴立人还情不自禁提笔追忆国土资源部在赣南的扶贫经历。

  这位从1980年至1995年一直主持地区老建办工作的原赣州地区老建办主任,今年已经79岁,他见证了国土资源部扶贫赣州难忘而感人的岁月。

  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组织国家机关到贫困地区扶贫帮困的重大决策。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赣南人民,由于交通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大多县(市)群众的生活水平仍处在贫困线以下,他们渴望能得到帮扶,打一场驱逐贫困的翻身仗。

  当年,地矿部率先响应,时任副部长的方樟顺亲自率领有关人员到赣南进行实地考察,正式确定赣南为地矿部支援扶贫的定点挂钩地区。

  从1987年开始,地矿部每年选派一批部机关干部,由司局长带队,深入我市开展扶贫活动。现任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就是首届扶贫团成员之一。

  1993年起,部党组将“扶贫团”改为“扶贫开发中心”,作为事业实体,常年保持7人至10人驻扎赣州,而部机关干部锻炼则实行轮换制。

  ……

  在吴立人眼里,尽管后来国家部委机关几经调整,但从原地矿部,到今天的国土资源部,对赣州的扶贫始终没有脱钩,这是深情的倾注,这是责任的担当。他们25年长驻赣南“不脱贫绝不脱钩”的真情和豪情,化成了踏遍赣南山山水水的坚实脚印。

  在吴立人的记忆中,与他打交道最多的,是被授予“国务院十大扶贫状元”之一的朱耀琪。

  朱耀琪是原地矿部政策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矿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1年,朱耀琪担任第五届地矿部赣南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团团长,一年间跑遍了18个县(市)的56个扶贫点,对赣南的区情进行了认真调研;1992年,受部党组委派到赣南进行扶贫工作调研;1993年起,担任地矿部赣南老区扶贫开发中心主任多年。赣南老表习惯称他“朱司长”。

  “朱司长”因一直坚持坐农用车下乡,乡亲们又给他取了“坐拖拉机的司长”的“雅号”;而原赣州地区行署专员邱禄鑫则称他为“扶贫博士”,还有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做的“扶贫专家”。

  在赣南工作期间,朱耀琪很少逗留在赣州城区,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或在点上逐乡逐村地调研、督察,或到其他县乡调研取经。他不喜欢听介绍和汇报,大多都是到现场了解实情。他不怕脏不怕臭,鸡窝鸭棚、猪圈牛栏都要去看一看;他不怕苦不怕累,田间地头、河库山沟都要去走一走。当年的于都县小溪乡,许多地方不通公路。朱耀琪常常一天走25公里山路,翻山越岭到丰坑、航坑等几个村去调研督察,村民们听说是“北京来的司长”,都很惊讶,连连称赞:“北京来的干部就是不一样。”

  在开展地勘工作的基础上,朱耀琪干了件意义深远的事。他组织实施了“赣南果业基地成土母岩——土壤环境优选评价”项目,选定了125万亩果业适宜区,编制了“赣南果业发展基地规划图”,为县、乡科学布局发展果业提供了依据,让今天的赣南人民收获了漫山遍野橙黄橘绿的“致富果”。而他开创的专业大户+贫困户、种养能手+贫困户、公司(场、站)+贫困户、组织经济合作社、兴企扶贫等扶贫模式,则直接把众多的贫困户带上了致富大道。

  6年的扶贫工作,朱耀琪把赣南当作第二故乡。他说:“即使回到北京,每天看天气预报,总要看看赣南的天气,这已经形成了习惯;看报纸也特别注意看赣南的消息,每每此时,心里就有一种亲切感。”平淡的话语,透出的是对老区人民的一往情深。

  同样,老区人民也对“朱司长”感情深厚。在赣南,“朱司长”名气很大,特别是在于都县的小溪、罗坳,赣县的石芫、沙地等乡镇,“朱司长”家喻户晓,不识其人,也知其名。有一次在小溪,一位老人远远看到扶贫中心的农用车,就特地赶到桥头等在那里,说要看一看哪个是“朱司长”。赣南的一些干部到了北京,也都要到地矿部去看看“朱司长”。

  25年来,国土资源部累计派出专门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171人次,其中司局级干部23人次,处级干部55人次,派到市、县级挂职的17人次,部系统参与扶贫的有3000余人次。

  与扶贫团队相辉映的,是国土资源部党组、历届部领导对扶贫赣南的关心、重视、支持。从原地矿部部长朱训、宋瑞祥,到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孙文盛,再到现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等领导,无不一腔热情倾注红土地,心系革命老区。25年来,国土资源部历届党组、部领导成员心系赣南,情牵群众,先后有20多人次深入赣南调查研究,考察扶贫工作。

  赣南这片热土,对于徐绍史来说再熟悉不过了。1987年,他在赣州工作了整整一年,与赣南的干部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徐绍史又把赣县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他深入工矿企业、农业企业、春耕现场和就业市场,下车间、进农户,察看建设工地、进行座谈交流,与干部群众共商科学发展大计,确定了国土资源部实施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八项实事。从2008年到2011年,四年时间,他四次来到赣南。国土资源部始终以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出实招、办实事,总结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的新模式。

  2005年2月,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的鹿心社来到赣南,除了年终走访,还专题调研国土资源部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方面还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尽最大的力量为老区人民多办实事。

  在支持、配合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定点地区也成为国土资源部的干部培养基地,锻炼培养了大批干部。

  2011年10月24日,国土资源部“三进四同”(进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队、矿山企业,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学习)主题活动在赣州拉开序幕。10名来自国土资源部不同司局、不同岗位的“三门”干部,积极响应部党组的号召,来到赣州这块红色的土地,来到广阔的基层学习、体验一个月。活动结束,大家有了最重要的收获,即思考问题“一定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全面了解基层”,他们开始学会用基层的方式、从基层的角度自下而上地思考问题、思考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25年来,国土资源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近千个,引进资金2.54亿元,培训教师和农民1.76万人,在矿产勘查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遥感技术应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科教培训、扶贫助学等领域进行了有计划、有重点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改善了赣南老区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可以说,赣州的每一步发展,都凝结着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心血和汗水;老区的每一个变化,都镌刻着国土资源部干部职工倾力倾情的深深烙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