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江西各地一把手向数百万民众电话拜年,3分钟的电话拜年内容先是报告政府一年来的成绩,然后向市民送祝福,最后是展示未来的发展计划。当地官员称,此举是“为了和百姓套近乎”,更为了广大民众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理解和支持党委、政府的决策。咋一看,一把手给民众打电话拜年着实新鲜,但不分时机的“插入”政府工作报告,又让人心中不是滋味。[新闻回看]
拜年没有错,拜年目的值得商榷
拜的不是年,是来年的政绩
其实,当地领导通过电话拜年给百姓送上新年祝福这件事,本来没错。但是,如果拜年的目的是“为了和百姓套近乎”,那就没有必要。而如果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党委、政府的决策能够得到最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那这样的目的就要值得怀疑了。
拜年是习俗,官员作为公仆,给百姓拜年也无可厚非。拜年虽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内容起码应体现祝福,形式力求短小。可是三分钟拜年,有关祝福的话语只有两句,其余的都是政绩广告,到哪儿去找“暖人”的感觉?[详细]
在这个长达3分钟的拜年电话里,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是“一把手”,民众是没机会插上半句话的。即使他想说,电话那头也是冷冰冰的电话答录机,跟“亲民”理念完全不沾边。这条新闻,大概是要作为当地政府的亲民政绩大肆报道的。[详细]
“植入式”工作报告不受人待见
拜年就是送祝福,不要强行捆绑政府政绩
其实政府要向民众报告工作,绝对不缺阵地,不仅有现成的政府网站、电视、报纸,还有一年一度的两会,用不着赶在年头打电话向民众宣扬。这种植入式拜年硬让百姓听完漫长汇报,才得两声祝福,个中看不出任何诚意和温情,有的只是强制是典型的“被拜年”。
既然打定了主意给老百姓拜年,那就别在其中捆绑其他的东西。政府工作做得到不到位,一年下来在人民心里早有数了。如果在拜年电话里非要“赠送”政府的工作报告,那也许会让人以为,平时的沟通可能做得不够好,平时也没能建立起情感纽带,到了这时候才来做功课。[详细]
既然城市的发展是向上的,百姓的生活是向上的,那么我们的市长信箱和市长热线应该是轻松一点才是,怎么会出现百姓反映问题比以前翻倍呢?如果对市民反映的问题很重视,在反映的那些主要问题上下了工夫,那么反映问题的数量应该同比下降才是正常的趋势。[详细]
一些地方政府尽管财政困难,资金困乏,但对能让领导出头露面、能让当地名闻遐迩的所谓“创意”,却兴趣盎然,尤其对在当地举办类如“同一首歌”等大型演出活动更是不惜重金,宁肯让当地紧紧腰带过日子也要在央视上露露脸、扬扬名。[详细]
近年来关于贫困县“搞形象”的报道,不管是大建豪华政府办公楼,建设风水楼,还是明星演唱会,且不说当地官员的真实意图如何,其直接目的是为追求扬名于外,让外界知道自己存在。如果长此以往,和百姓近乎没套着,反而会距离越来越远。[详细]
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胜过捆绑式拜年
美化现实浮夸政绩,有时反而会惹人反感
官员费唇舌向民众宣传“本地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地方发展好不好,民众心中自有一杆秤,官员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如果明明一个地方治理不力,民众幸福感低落,官员却极力美化现实,那只会让民众反感。
真正和百姓套近乎,拉进官民之间的距离感并不难。只要经常下到基层、田间地头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民众冷暖,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能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官员形象。一个形象不好的官员,民众不会因为你“语音电话拜年”就肯定你。[详细]
官员亲民的形象不是靠改变拜年的形式就能取得的。要获得民众的认可,平时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为政之道才至关重要。而对于政府的决策,也并不是一个拜年电话就能让人拥护贯彻。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支持,最终来源于他们切身感受到的政策效果。[详细]
少些形式主义,百姓心中有杆秤
俗话说:实至名归,如果一个领导政绩突出,一个地方适于旅游和投资,天下人自然会趋之若鹜,有麝自来香,何必春风忙呢?如果领导是“饼才”一个,当地又毫无区域优势可言,仅想靠花费巨资换取来的各种形式的自我宣传和“广告效应”,来树立个人形象,增加地方的知名度,那只能是枉费心机。形式主义的东西尽量少一点,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多一点,别忘了,百姓心中有杆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