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一边是束手无策的农民,一边是众志成城的抗旱行动,在旱灾面前,这样的景象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的很多,但在干裂土地上的农民们能做的却很少,他们无力修建水利,然后无力对抗灾害。无论捐款还是送水,我们当然愿意为抗旱尽一份微薄之力。然而,单纯的“输血性”救助是否就能让大地免于下一次干裂?
[新闻观察:地方为GDP水资源“重工轻农” 调整已迫在眉睫]

“输血性”抗旱:救急不救穷
每一次旱灾出现后,都有类似的场景
农村“贫血”严重 “输血”治标不治本
长久以来的贫血,甚至是失血,怎么能只靠输血来弥补?
如何让农村具有自身“造血”功能?
农村“自身造血”功能的前提是政府要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
 
 
旱区送水队

“输血性”抗旱:救急不救穷

每一次旱灾出现后,都有类似的场景

   “对这次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多次下拨抗旱救灾资金,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旱。面对灾情,各地抗旱救灾工作部署早、力度大,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拨资金、物资、人员,组织干部群众积极抗旱。要坚决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的硬仗,努力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类似的话会出现在每次旱灾发生后的媒体报道中。

每人捐瓶纯净水,也无法改善农村水污染

   中央要求团员和少先队员每人捐献一瓶水,抗旱救灾的迫切心情可见一般。然而,严重的水污染却使一些地方在大旱之年守着水不能用。在地下水资源相对丰沛的云南,因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一些灾民辛辛苦苦钻了井,开采出的地下水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我们在抗旱救灾中的痛…[详细]

打再多的机井,也改不了农田水利的破败

  按照统一部署,国土资源系统将在一个月内完成干旱严重的滇黔桂地区施工深井200眼,浅井1100眼,直接解决200万左右缺水群众的饮水困难。但大旱让水利欠账暴露无遗,“工程性缺水”成为旱情重要成因。云南和贵州旱区的基础水利设施甚至不如30年前,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详细]

人人都捐钱,也改不了国家对农村投入少的事实

党员踊跃向旱灾区捐款

  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在不少农业大区,国家扶贫资金中有90%左右用来“吃饭”,而用来给农民“做事”的钱最多不超过10%。国家财政用于支农资金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且管理环节多、漏洞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有70%左右用于农业行政事业单位事业费,而没有用于农业生产本身。[详细]

 
农村“贫血”严重 “输血”治标不治本

农村“贫血”严重 “输血”治标不治本

长久以来的贫血,甚至是失血,怎么能只靠输血来弥补?

  因为种种原因,多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总体上处于失血过多的状态,这造成农民今日普遍的贫血,和中国农村当下普遍的萧条。农村已经失去了继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输血性”的救助,只能在每次灾害后给农民以少许安慰。从根本上,丝毫不能改变农村继续衰败的趋势。

“水利贫血”的警钟已经敲过不止一次了

  2003年开始,中国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大面积的旱灾。从2004年50年不遇的南方大旱,到2007年的22省同时干旱,再到西南五省“百年不遇”的干旱,每一次特大干旱过后,权威部门均得出这样的教训:水利设施有欠帐,无法保证缺水地区人畜用水和生产用水。[详细]

水利贫血只是农村整体贫血的一个缩影
100
  1978年至今,农民收入每年只增加不足100元。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79.8%的农民家庭消费支出不足2000元,多集中在500~999元、1000~1499元和1500~1999元,仅有20.91%的农户年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其中在5000元以上的只占2.44%。
5713
  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542.5元,而农民仅增加了385.5元,还达不到市民一年增加508.5元的水平。1978年至2002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由267元扩大到5713元,而占13亿人口中的5%少数富人,又拥有全国银行存款总金额的一半以上。
20000亿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以承包集体土地要交纳“税、租、费”等名义,被地方政府和乡村组织强行拿走的资金大约有15000亿元至20000亿元之多。
  数据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对策研究

对农村单纯的“输血”,对于国家来说成本太高

对农村单纯的“输血”,对于国家来说成本太高

  从1986年开始至今,国家对“老、少、边”地区(18大片、698个贫困县)的贫困农民集中输血所付出的成本是非常高昂而又沉重的。在1986年至1993年的8年间,国家对贫困地区投放资金的规模大、管理松,采取的是“撒胡椒面”式的官方救助方式,多数财政贴息扶贫资金和银行低息贷款变成了死滞资金,这给国家和等待救助的农民都造成了沉重负担。[详细]

 
如何让农村具有自身“造血”功能?

如何让农村具有自身“造血”功能?

农村“自身造血”功能的前提是政府要充分保护农民的权益

    社会救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输血性”的,一部分是“造血性”的。前者只是暂时性的。而后者则是以激励被救助人的创新潜力、劳动潜力以及生活潜力为主,也即是说,为被救助者提供基本的创业、生产条件和契机,使被救助者不仅最终达到“自救”的目的,一部分人还可以“救人”,对他人也有所帮助。虽是农村“自身造血”,但这其中,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角色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首先需要政府充分给予并保护农民的权利

  当下的中国,农民具备的权利本就不多,而仅有的权利也几乎难以保障。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致使农民许多法定权利缺失,其权利便被制度性的消解。而要想让农村产生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必须把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无论政治上的平权,还是经济上的产权,都必须充分给予并且充分保障其自主性,这是农村恢复内在活力的根本前提。

水利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必须由国家负责

  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其责任主体理应是政府,无论小农经济还是集体经营,都不该抛给农民和市场。目前,全国农村在毛泽东时代修的很多水利设施现在基本都已经破坏,很多水利工程都卖给私人开发小水电,根本没有人站在农民的整体利益上去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政府回到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已迫在眉睫,这是农村自身“造血”的根本保障。[详细]

对农民进行充分组织,倡导合作化经营

  共和国的农业史走到今天已经60多年,事实已经告诉人们:国家大包大揽的农村集体化,和国家完全退出的小农经济这两种极端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最首要的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化的经营。农业的合作化、集约化经营不仅可以破除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等落后因素,还可以提高土地效益。对农民进行充分组织,这是基本手段。

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与以上三种元素结合

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与以上三种元素结合

  现代化的农业,终究需要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这是中国农业的发展目标,也是实现农村自身造血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政府要站在保护农民权益的立场上,制订相应的制度,然后通过引进资金与先进的技术,与农民自身的热情、完善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经营模式相结合,来实现农业发展的整体转型。由此,也将真正激发出农村内部的自我造血功能。

  我们不否认国家给予农村“输血”的重要性,但实现农村的自我造血能力,则更有利于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造血能力的中国农村才能更好的应对诸如干旱、洪涝、地震、病虫害等不利情况,甚至可以应付政治危机。

  更多>>
2010.03.26 2010.03.25 2010.03..24 2010.03.22 2010.03.21
农业用水改革:公共产品市场化的困惑可灌溉耕地不能再少了农村水利建设小水利是硬道理生态恢复,相信自然的力量中国稀土为何卖不出个好价钱
2010.03.192010.03.182010.03..172010.03.162010.03.02
幼儿园已沦为社会分层器曾庆香请走好保障房土地在哪里?我来消费,你来服务谁来保卫中国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