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政三记组合拳,同时从供给、需求、中间商三方面着手调控,可谓“面面俱到”。而市场给出的回应则是近30支地产股跌停,沪深股市双双暴跌。从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可以看出房市对股市的渗透性影响。当大量资金从炒房和股票上抽离出来,又能流向哪里?如果此次房地产新政能达到把投机行为挤出去,化解房地产泡沫,将会把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汇集到民生和新型战略产业领域,不为是一个改革的良机。
大量资金从炒房和地产股抽离出来,能流向哪里?
国家在调控,投资的成本在增加,这些钱,哪里去
现在的楼市,就好比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既没有油门也没有刹车,失控了。密集调控政策的叠加效应,以及全行业所呈现出来的不理性的表现,都令人吃惊。如果能早点解决这些问题,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钱流入楼市。
炒房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的驱使,“炒房就能赚钱”这种观点是吸引着人们投身“炒房大军”的根源。地产已经变成一种社会投资产品,或者一种财政手段,有点像股市的思维。比如深圳二套房换房率非常高,流动比率非常大,房子流动速度非常快,深圳人买卖房地产已经明显带有投资股市的特征。[详细]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如果有钱,唯一放心做的事情便是买房,唯一甘心做的事情是炒股。只有房子,是老百姓唯一觉得拿在手中比较安全的财产,唯一不容易被政府和他人不需要征求你同意就可以拿走的财产,即使它不知什麽时候可能会倒了,那还能留下几块砖是属于自己的。
图示:房地产业相关各方资金流动
图中的实线箭头表示资金流向,数字表示资金流向的步骤。开发企业第一步首先通过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来源。从资金来源中,开发企业需要向政府缴纳土地出让金和税费。在这个过程中,不必要的金融风险产生了。因为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和税收最终还是要由房屋消费者承担的,但是在资金流动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却没有房屋消费者的参与。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资金流动中,开发企业实际上是承担了本应有大量房屋消费者在未来若干年份内承担的金融风险。
房产新政,会引发市场连锁反应
资本就像流水,需要有个去处,不能堵,要疏
虽然可以把流向房地产的资金堵住,但仍会出现第二个暴利产业
一旦强大的房产新政有限牵制住了房市对过剩货币流动性的吸附效应,又未能从根源上遏制基础货币被动创造和廉价货币创造,这些从房市中被赶出的过剩货币流动性势必将在其他领域四面出击,寻找新的容身之所,从而很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被动局面。[详细]
投资客撤出房产市场,会去追求让资金有更高的回报
在调控楼市政策出台后,短期内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不会快速退出,但如果国家持续推出相关税费等经济杠杆调节楼市的话,势必会有投资客要撤出房产市场,要让资金有更高的回报。
截至4月19日,房地产行业股票总市值合计9638.97亿元,与4月16日的10516.4亿元比减少了877.4亿元,市值缩水8.34%。 [详细]
在房贷新政出台前,不少房产投资客“老手”已经嗅到了楼市即将发生的变化,低价抛售房子,转战其他地区。[详细]
政策出台后,一旦房地产市场走势低迷,未来如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详细]
从实际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基础货币被动过度投放和廉价货币创造的现状,房产新政将使过剩货币流动性涌向其他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从而导致CPI、PPI的加速走高,以及股市的破坏性宽幅震荡。[详细]
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么多资金的流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流向于各个行业才对。之所以出现投资渠道的单一化,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地产业来拉高地方GDP,加上其他因素的作用,使得房地产业是个高利润的行业,最终过分的拉高了房地产的价格。
国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把流向房地业的资金渠道而堵住,这种“堵”虽然可以把流向房地产的资金堵住,但这些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的话,仍然可以流向其他暴利的行业。
造成地产业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高房价现象,是社会剩余资金没有更好的去向,只能投向于利润高的地产业。对于这些大量的剩余资金,我们只能梳,不能紧紧靠堵的方法。
抑制地产版块,同时需要配套政策引导资金流动
房产新政是一个契机
如果此次房地产新政能达到把投机行为挤出去,化解房地产泡沫,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民生,消去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以及不良贷款风险都会有利,将会把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汇集到民生和新型战略产业领域,有利于经济的转型和制度创新。[详细]
此次“楼市新政”无论是针对开发的前端,还是消费终端,政策层面上的考虑,都不可谓不周全。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作为开发前端的房企、作为消费终端的炒房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够通过收紧信贷的方式,对制造房地产泡沫的首尾进行有效的制衡,那么挤破房地产泡沫则指日可待。[详细]
除适度提高利率汇率来矫正房市的非理性行为外,成本较低、副作用较小且容易产生效果的举措并非是通过加快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开拓私人部门资金的全市场、全经济领域的配置。这不仅有助于遏制房价泡沫,而且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从而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有很多领域需要钱:低碳经济、环保产业……进行环境金融创新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有必要进行环境金融创新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他建议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优化企业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详细]
农村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困扰“三农”发展的长期矛盾。这几年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机制和体制。现在许多金融机构之所以加大支农力度,许多都是带有“政治任务”性质所为,都是在政策强压下不得不为。金融机构心甘情愿支持“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远远没有形成。[详细]
创业板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等筹集资金 资金需求大
创业板将带动大量资金投资中小企业。目前,中小企业进入爆发增长,资金需求更大。就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来讲,可见的共识是三大“顽症”:门槛高、负担重和融资难。其中,融资难得到的关注最多。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危机中受伤最重,受惠最小。如何在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市场准入,减少企业负担的同时,大力发展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显得尤为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