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恋
六月的重庆,天朗气清。在这样的场景里,邂逅远游多年而重新踏上故土的一位老乡。
“重庆已不再是多年前的那个重庆了。”一种狂喜在这位“老重庆”的心中绽放。仅仅八年,这座城市太多的细节已经改变;仅仅八年,这座城市还有太多的细节正在经历改变。大至经济生态和经济格局的重构;小至市民生活吃、穿、住、用、行的全面革新。
太多的精彩,语言的描摹已显得力所不能及。而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一双手的推动,它的名字叫:合作之手。
川渝合作、“西三角”战略、渝港9+1、从东风渐进到海潮澎湃……城市在“相恋”中绽放。对不起,请允许我以“相恋”这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次次的合作,因为只有“相恋”才能表达这种亲密以及美好。
作为一个不成熟的记录者,我必须声明:这只是一个也许不乏片面的阶段总结。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重庆与世界的“相恋”才刚刚开始,或者应该说,永远都不会有结束。每个人都在期待:更为壮观的惊心动魄。
川渝合作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刚从菜市场回来,王女士的菜篮子里有五样蔬菜,三样来自四川。“都是早上才从四川运过来的,新鲜吧!”王女士笑逐颜开。一年前,王女士脸上的表情截然相反。“那时候,常为一家的菜烦恼,太单调了。”
事情的改变,起于2004年10月1日川渝“绿色通道”的正式开通。这条“绿色通道”根据两地政府所签订的《川渝共建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协议》而来,而这个协议又是根据川渝合作“1+6”协议中有关农业部分的合作协议而来的。但“川渝合作的内容远不只这些。”川渝合作的推动者和参与者、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教授坦言。
据了解,2004年初,重庆向四川提出了“1+2”协议。尔后经协商最后形成了“1+6”方案。2004年2月3日,两地签署了川渝合作“1+6”协议。“1”是指双方合作框架的总协议,“6”指交通、能源、旅游、广播电视、农业、警务联勤的合作。
直辖以前,重庆是四川的一部分。直辖后,两地是兄弟关系。地位的改变并没有影响两地的亲密合作。“川渝合作有利于两地资源的互相弥补,而从另一方面看,川渝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比如交通,比如生态。”川渝合作“1+6”协议的见证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林凌教授称。
“事实上,川渝两地的合作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次协议的签订不过是想把合作推向另一个高潮。”廖元和教授称。
回顾一年来两地合作的佳绩,再一次证明了执政者和专家们的智慧、远见。“这还只是个开始,真正的高潮还远未到来。”在廖元和看来,两地合作的真正高潮应该是完全的自由市场,即破除一切人为的障碍,使两地的资源和产品完全按市场的意愿流动。不谋而合的是,市长王鸿举就曾在多种场合提出川渝两地要实现“人畅其流、货畅其流、钱畅其流”。
背景资料
川渝"1+6"合作一年记
交通
公路方面:成渝公路环线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遂渝高速公路预计2006年全面建成通车。
铁路方面:今年,遂渝铁路将建成通车。
航运方面:九龙坡-泸州-宜宾川江航道项目开工建设。
能源
电力方面:川渝进一步加大了电网建设力度;协议共同推进的南充-万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于去年建成投产。
天然气方面:川渝将共同争取国家加大对两省市范围内天然气勘探、开发以及管网建设的增资力度。
农业
1.签署《川渝共建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协议》,“绿色通道”2004年10月1日正式开通。
2.重庆市农业局与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签订了《关于畜牧兽医方面合作协议》
旅游
1.川渝共同推出乐峨-蜀南竹海-长江三峡精品旅游线,合作规划建设嘉陵江流域旅游线。
2.与四川、贵州合作开发“川渝黔金三角旅游线”。
3.重庆与广安共同打造“渝川红色旅游线路”。
广播
1.川渝在辖区内各地实现全面覆盖的合作全面落实。双方数字电视机顶盒中各有6套节目相互传送。
2.双方就建立新闻信息共享平台和加大专题类节目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磋商。
警务
1.双方禁毒总队联合开展遏制毒源活动,刑侦部门联手破获多起大案要案,经侦部门协商处理多起执法纠纷。
2.建立了信息共享、情报互通制度。
区域合作
实施“西三角”构想
有两件事情早已引起了市民的美好想象。
2003年,重庆电力供应紧缺,电力丰富的贵州用3亿度电支援重庆,在全国不少省市拉闸限电的情况下,重庆电网平安度过。
与之呼应,2004年6月7日,渝黔两地签订“1+16”合作协议:争取渝湛高速公路贵州段在2005年通车,打通出海通道、相互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以及尽快启动川渝黔“西三角”经济区思路研究。
另一件事情:今年四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向有关部门转发了“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纲要”,其中“西部金三角”跨省周边游列入其中。市旅游局规划处一曾姓人士告诉记者,“西部金三角”包括三种意思:一是渝、鄂、陕三地的旅游合作;二是渝、川、黔三地的旅游合作;三是渝、湘、黔三地的旅游合作。该人士透露,“渝、川、黔三地的旅游合作规划已经进入中后期,今年肯定能出台。”该人士同时表示,规划一旦出台并实施,这三个地区将可能实现无障碍旅游,市民也将从这个合作计划中享受到相关优惠和便利。比如:交通、门票等。
这两件事情都跟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有关,这个概念就是呼唤已久的“西三角”。
“实际上,这个概念也有三个版本。”致力于推动“西三角”区域合作的专家、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称。根据雷亨顺教授的介绍,这三个版本的大致内容是:第一个版本认为“西三角”是以重庆为中心,由四川宜宾、湖北宜昌等组成的一个三角经济带,这是在三峡移民的过程中提出的,也是“西三角”的最早版本;第二个版本认为“西三角”是由重庆、四川和贵州共同组成的一个经济带,这事实上更像是一个地域和经济相结合的长廊。对于第三个版本,雷教授未作明确的表态。
而据媒体的报道:市发改委曾专门形成了一份内部报告,报告中建议分三步走:以重庆为中心,培育3个增长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之后重庆、成都、贵阳三城加强经济联系,形成三角形经济增长区;然后以此带动湖北、陕南等地,构建“泛西三角”地区。
牵手港澳
与国际化服务潮流合拍
“四年前,从香港出差回来,行李箱满满地装着港货,都是朋友委托买的;现在,从香港出差回来,我的行李箱里不再装港货了,因为朋友都不再委托我带了。”王先生至今不知道这个细节背后的真正原因。
“渝港合作以后,不用出重庆就可以买到质量很好的港货,甚至顶级的国际品牌。”市外经贸委邹小平副主任再一次扩展了市民的想象空间。
2003年底,渝港两地签订了“9+1”合作协议。“9”是指房地产、贸易、金融保险、中药、物流、交通设施、服务行业、旅游、文化投资的两地合作。“1”则是指2004年在渝举办的主题为“CEPA与西部大开发”的“香港·重庆周”。
邹小平副主任称,目前重庆已经在咨询、法律、保险等多个服务领域与香港友好合作,这将使重庆的服务行业走向规范化、国际化。“在经济上,香港的投资占重庆利用外地投资总数的40%以上。”邹小平称,“不久前,重庆还特别成立了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个中心将促进两地经济更深入地合作。”
渝港合作之后,同年,渝澳“8+1”协议正式签订。而事实上,与广州、浙江、上海等地的合作早就在改变重庆经济格局和市民生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了。统计显示,浙商目前在重庆总投资达到96.7亿元,掌控着近200亿元的资金。重庆市非公经济目前年产值在800亿元左右,而浙商在渝年产值已上百亿元。
握手世界
从一滴水的改变说起
“八年前,主城的自来水水质很差,很多时候都是浑浊的;八年后,主城的自来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挺清凉的,口渴时,我甚至直接就喝。”在重庆生活了20多年的梁女士认为八年来改变最大的就是重庆的自来水。
“重庆给排水状况的改变跟国际资本的介入有很大关联。”多次参与过重庆给排水引资活动的发改委外经处处长周林军坦言。据周介绍,2001年,世界银行开始给重庆排水行业贷款,总额为1.448亿美元(约12亿人民币)用于重庆排水有限公司主城排水一期工程。2002年,法国对自来水的投资也使得自来水供应情况有了改变。
“很显然,世界资本的介入对重庆市水质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从长远来看,外资对市场体制、行业技术的积极影响也许更为重要。”周林军说,不久前他参与了一场涉及到1.8亿美元的谈判,谈判的另一方是世界银行。“如果进展顺利,世界银行将在年底贷款1.8亿美元给重庆,用于重庆11个区县小城市公用设施的改造,这将改善这些地方的投资环境,也将间接地推动重庆的城市化进程。”
除了在公用事业上的投资之外,国际资本的投资还涉及到商业领域的诸多方面。“直辖八年,世界500强企业到重庆的投资由直辖前的几家增加到现在的29家,在重庆成立的企业达47家,涉及多个行业和门类。而与重庆市交往的国际友好城市也由2个增加到现在的9个。”外经贸委邹小平副主任称,“世界500强企业和友好城市的增多,一方面说明重庆的实力和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对重庆市的改变有很大帮助。”
国内外的看法,再次证明了邹的判断: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潜力的城市”;2001年《经济日报》公布内地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被评为“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城市”;2002年联合国在互联网上公布了最新评出的“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重庆排位第八,居西部之首;2003年世界银行在对中国西部及沿海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调研后表示,在西部城市中重庆的外资注入比例最高,达到20%,成为投资环境发展最快的城市。
背景资料
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名单
法国图卢兹市 加拿大多伦多市 英国莱斯特市 美国西雅图市 日本广岛市 俄罗斯沃罗涅市 乌克兰扎波罗热州 德国杜塞尔多夫市 南非姆普马兰加省
跨国经营
“出去”为了更好“回来”
开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外地走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在走出去。
“资源约束、就业压力、中低端生产能力过剩将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矛盾。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舒缓经济社会压力,关系全局,影响深远。”1月27日,市外经贸委李建春主任在全市外经贸委工作会上作报告时指出。
市外经贸委副主任邹小平称,目前重庆已经有不少企业到国外发展,力帆集团、建工集团等重庆龙头企业都先后在国外投资办厂。与此同时,重庆还向国外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重庆企业“走出去”的趋势也引起了国外的注意,不久前,英国还来重庆宣传其投资环境,以吸引重庆企业到英国投资。“向国际市场迈进,说明重庆本土企业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邹小平自豪地说。
邹小平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到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地方投资已经是一种趋势。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走出去”是可取的,也是应该的。
背景资料
重庆“走出去”战略五大举措
(一)建立海外战略发展基地
建立境外战略性资源基地。建立境外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零部件出口。
(二) 参与中国东盟“10+1”合作
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定期参加或举办东盟国家的贸易展销会,促进经贸交流与合作;利用“10+1”合作机制,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劳务合作、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服务业等多领域的合作。
(三) 增强对外工程项目承建能力
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展,寻求国际合作机会。
(四) 健全劳务基地县工作机制
共同建设劳务基地县(区),共同打造“重庆劳务”品牌。
(五) 争取广泛的国际援助争取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无偿援助资金,参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
专家纵论八年合作
人物一:廖元和(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八年合作 自由市场下的集体盛宴
《重庆时报》:合作八年,在市民生活的改变中有何体现?
廖元和:以川渝合作为例,“1+6”合作协议签订后,两地实现了全方位的合作。合作的成果在市民的吃、穿、住、用、行方面直接有效的体现了出来。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合作还加强了两地人民的沟通,不仅增加两地人民的友谊,同时也给两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就业的机会、发展创业的机会等。
市民从川渝合作中获得这些益处,同样体现在其他的区域合作、国际合作中。总之,合作从多方面影响了市民生活。
《重庆时报》:您认为重庆和其他地方的合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从大环境的改变来看,重庆还需要做些什么?
廖元和:合作的意义在于打破市场障碍,实现合作双方产品和资源上的自由配置。从打造“自由市场”这块来看,重庆应努力消除存在的一些市场壁垒,同时还应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另外我们必须注意:一旦合作进入成熟期,双方的交流将更多的是民间的交流,企业在其间的作用将更为明显,而这种作用表现出的往往是合作中的竞争。到时,本地企业的力量将决定我们在这种合作的竞争中是否能使自己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重庆在创造条件增进合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自己实力的增强,特别是要注重培育一些重要的产业和企业。事实上,自己的强大才是合作最大的推动力。
《重庆时报》:在重庆吸引外资的同时,重庆不少企业却在选择“走出去”,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廖元和:在重庆吸引外地资本的同时,外地也在吸引重庆的资本。这意味着重庆经济实力的壮大和重庆企业的兴起。从另一方面来看,“走出去”有利于节约物流成本,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市场。当然,“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因素。
人物二:林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川渝共建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繁荣
《重庆时报》:重庆直辖后,川渝之间由隶属关系,变成了兄弟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对川渝合作有何影响?
林凌:自1996年起,川渝实现分治。分治之前,两地的产业布局是一个整体,两地之间的产业只是分工的不同。分治之后,重庆与四川的许多产业被分割。比如:四川从此失去了汽车产业,而重庆也失去了支持其发展的资源后盾。基于这种影响,两地在经过多次协调以后,终于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展开了全面的合作。这种区域间的合作对两地产业链的重新连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重庆时报》:川渝合作一年过去了,发展的情况怎么样?您觉得还应该在什么地方加强?怎么加强?
林凌:总体上看发展不错,但有许多具体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物资流通、交通建设等。我认为两地合作应朝着“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这个方向发展。五个基地是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基地、电力建设基地、特殊农产品基地、高科技产品基地。一个屏障是指: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两地的执政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超的执政智慧。
《重庆时报》:川渝合作对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繁荣有何重要作用?
林凌:长江上游经济带实际上是经中央通过后提出来的经济区域概念。它包括了川渝两地33个城市、覆盖两地89%的人口、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这个经济带很具发展潜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从地域意义上来看,长江上游经济带就是指川渝的大部分地区,因此两地的合作也就成了这个经济带走向繁荣的关键。实习记者 宋湘波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重庆”,共找到
17,447,72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