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山城 魅力重庆VS动感香港
从前,几乎所有外地人第一次到重庆总会惊叹:重庆的夜景真像香港!
而近年来,这声惊叹变成:重庆的夜景比香港还美啊!
到过两座城市的人会发现,重庆的市区依山而建,整个城市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这与东方明珠———香港颇有相似之处。
据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介绍,在地理位置上,两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滨江(海)带,都受码头文化的影响,都在各自区域拥有不可替代的经济影响力。
但是两座城市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市区两江环绕,依山傍水,以“山城”和“江城”著称。乘船东下,可饱览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风光和沿途众多的旅游景点。
而香港旅游定位为国际大都会,是香港特殊优势决定的。游人到香港旅游,除了欣赏维多利亚港湾的美丽风景、吃顶尖的鲍鱼外,还有就是购物。
香港是中西经济文化交融之地,在古朴的东方神韵上又增添了西方的情调,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背靠着祖国大陆强有力的支撑,更成长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个出类拔萃的现代化、国际性的大都市。
相比之下,重庆虽然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但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远远不够。同时,重庆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也不及香港。
比如:香港是一个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地区,它对商品的再加工、再包装以及推介产品上有丰富的经验。而重庆本地龙头企业的模式单一,还需培养更多的产业。
港渝合作 西部中心+国际平台
2002年,来自香港的房地产商蔡毅带着“伽蓝艺墅”楼盘抢摊重庆。“曾经去过很多城市,对其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反复考察后,我最终选择了重庆。”蔡总对重庆的发展充满信心。
像这样在渝投资的香港企业还有很多。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重庆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两地合作能极大程度地互惠互利。
2000年6月,为加强两地经济、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渝港双方成立了渝港经济促进会,并分别在两地完善工作机构。
2003年底,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率团访问港澳,并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达成了渝港“9+1”、渝澳“8+1”合作共识。“9”是指贸易、金融保险、中药、物流、交通设施、服务
行业、旅游、文化投资的两地合作。“1”则是指2004年在渝举办的主题为“CEPA与西部大开发”的“香港·重庆周”。“CEPA是一个内地、香港互利双赢的平台。”透过这个平台,重庆的工业、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投资便利化方面都将率先受益。
过去,国外企业到内地投资往往会陷入“不得其门而入”的苦恼,CEPA实施后,不仅外资可以透过香港这个平台进入内地,内地企业同样可以把香港当做跳板,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2004年5月26日~6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携手举行了“香港·重庆周”。
在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梁宝荣指出渝、港两地经济存在相当强的互补性。他说:“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现代工商业城市及中央直辖市。多年来凭着区域条件优越、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中外企业投资,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而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和服务中心,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内地与世界连接的极好平台。此外,香港在工业生产、产品设计、人才培训、讯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高度发展和丰富经验。”
渝港经济的频繁合作,给重庆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大大地鼓舞了重庆发展的信心。截至2003年底,香港在渝投资企业达1601家,合同外资28.76亿美元,主要投资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水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等。
展望未来 未来重庆=今日香港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发出豪言:20年后,重庆将成为现在的香港。2015年至2020(或2025年)阶段,重庆的经济总量会有1.2万亿元的GDP,等于现在香港的GDP。
这样的目标让每个重庆人为之振奋,同时,也深感肩上那担子愈显沉重。重庆如何实现梦想?
市委书记黄镇东曾指出:重庆的对外开放水平还不够高,扩大与包括香港在内的地区的经济合作,是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的确,重庆要想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和积极对外合作、借鉴别处的先进经验是当务之急。
改善环境吸引投资
目前包括香港资金在内的外资进入内地市场,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受内地开放程度的限制。据市外经委副主任邹小平介绍,重庆直辖后,明确提出要使重庆成为全国“投资环境最好、投资政策最优的城市之一”的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投资领域、审批权限、工商登记等方面的政策和相关规定。同时,加大改善投资软环境力度,重点对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办事程序、办事效率和投资服务等方面作了严格规范,使重庆市的投资软环境有了根本性改观。
吸引人才加强合作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开启了人才引进的“直通车”,打开了吸引留学人员的“绿色通道”,一个崭新的、适应各类人才创业工作的局面正在形成。
为了推进渝港澳人才交流与合作,重庆市还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市政府出台了包括“港澳人才来渝工作”、“重庆人才赴港工作与服务”和“三地人才开发合作”3部分共20条的优化人才政策,其中新制定的政策占了一半以上。
对于香港“能为内地企业做什么”,香港商人有句精炼的总结:香港已经按照国际贸易惯例为内地企业打造了一个“三优四通”的平台:即地点优、机制优、税制优;财通、才通、货通、信息通。
市外经委副主任邹小平说,重庆可利用香港的自由港优势,把原材料或半成品以零关税运到香港。在香港进行设计和高附加值的加工、品牌包装后,再以零关税进口到大陆市场。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和贸易限制,全球有2400多家跨国公司在香港设有常驻机构或办事处。
另外,到香港设立有限公司非常简单,基本没有任何的资本要求,这为重庆企业和个人到香港投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目前,重庆的企业到香港去融资,走的只是上市一条路。其实,还有很多路子可选择。比如,香港有先进而完善的银行体系,全球规模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从事经营业务。其实,许多重庆企业都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和很不错的产品、项目,很受这些大银行的青睐。通过这些银行进行融资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市外经委官员表示,重庆要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信息中心,必须借力香港。
“重庆应紧抓CEPA机遇,充分发挥渝港经济促进会的平台作用,积极推进两地在金融、物流、贸易、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与合作。”市外经委邹小平副主任表示。同时,结合基础设施、房地产、旅游等传统投资领域和CEPA相关制造业全面推进两地合作。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无论重庆离香港有多远,我们都不会放弃追赶的脚步!本报记者 梁寰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重庆”,共找到
17,447,72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