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馆背后
在历史学家孙宅巍看来,两位幸存者的名誉权案,只是中国人与日本右翼分子就南京大屠杀史实进行的无数次交锋中的一部分。
孙宅巍现任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65岁的他还清晰地记得,从22年前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他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1983年12月13日,他被通知到南京市政府开一个会。进了会议室才知道,这是一个名为“南京大屠杀编史”的座谈会。会上还讨论了修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相关事宜。
座谈会足足开了3天,从相关官员和其他学者口中,他慢慢弄清了这场座谈会的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后,日本就一直企图隐瞒真相,否认这一事件。远东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经过艰难的审理,确认了屠杀事实,并判处了屠杀事件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在内的众多战犯死刑。
然而,1966年,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被祭至日本靖国神社。1972年,日本右翼学者铃木明,在日本一杂志上发表《“南京大屠杀”的无稽之谈》等文章。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科书对日本历次侵华战争的史实进行了多处篡改。
“日右翼分子屡次挑衅,颠倒历史真相,我国政府决定,将就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在南京建馆、立碑和修史。”孙宅巍说,以此为标志,国内开始对企图否认历史真相的日本右翼进行第一轮回击。
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这是我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专题纪念馆。邓小平亲笔题写了馆名。在此前后,孙宅巍等学者经过历史考证,在南京草鞋峡等17处同胞被屠杀地和丛葬地竖起了纪念碑。
在历史研究领域,学者相继修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等书,并在市场上发行。
而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极少数人曾初步研究过南京大屠杀。孙宅巍等学者认为,正是研究的匮乏给了日本右翼可乘之机。
“我们的这些行动用铁的事实回击了日本右翼。在这第一轮历史较量中,可以说我们赢了。”孙宅巍说,从那以后,他转变了学术方向,一直从事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
遇难人数之争
8月6日,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庄严肃穆。纪念馆入口处的墙壁上,“300000”的数字格外醒目。
在还原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较量中,遇难者的数量是一个格外敏感的话题。为了支持这个数字,中国学者曾花了数年的心血。
1983年,中国修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消息传出后,日右翼针对此馆就史实问题发起第二轮攻击。
1984年,日本拓殖大学讲师田中正明写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几乎将所有南京大屠杀史实歪曲为“虚构的历史”。
田中曾是南京大屠杀首犯松井石根的部下,书中自述其曾随松井来过中国。1986年1月20日,纪念馆相关负责人给孙宅巍转来一篇文章,系田中正明新抛出的文章———《九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在所谓“九问”中,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田中正明‘引经据典’说:”当时南京市民20万,防卫队5万,即使一个没剩全杀掉,也只不过是二十几万,为何说杀害了三十几万呢?“孙宅巍和相关学者当时分析认为,这个说法几乎成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立论根据,绝不能轻视。
而在另一方面,当时国内的相关数字也不统一,除20万(东京审判)以上、30万(南京审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史料说10万以上,也有高至40万、50万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拿出研究结论,我们将在较量中处于被动局面。”从1986年开始,南京大学的高兴祖教授和孙宅巍花了5年时间在这道难题上。
孙宅巍知道,他们的研究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一是1937年侵华日军进入南京时,南京市到底有多少人口。二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到底有多少同胞被屠杀。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田中正明将南京城内安全区人口20万当成了全城人口,而史料表明,当年日军进城时,南京总人数达60万至70万人。
第二个问题由于历史已过去近50年,想要精确查考已不可能。最终,孙从国内各图书馆的相关史料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屠杀发生后,关于掩埋尸体工作有较详细的记载。
屠杀发生后,尸体的掩埋分4个渠道进行:各慈善团体埋尸18.5万人,市民群体埋尸3.5万人,伪政府收掩7000多具,日本军队动用军队掩埋和毁尸灭迹15万具。
“4个渠道加起来,有近40万人。但作为历史学者,我反对简单加法,并认为4个渠道有互相交叉的地方,并且阵亡的中国士兵也不能计算在内。”孙宅巍和众多学者最终一致认为,被屠杀同胞应是“30万人以上”。
这个数字以及孙宅巍等人提出的推算方法,目前得到国内外众多历史学者认可,被各种著作广为引用。中日的第二轮较量,并未从此结束。1990年前后,日本一些政要还在多个场合宣称“南京大屠杀不存在”。
针对这股逆流,学者们决心更深层次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实。199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成立。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成立南师大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1997年,第一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状元楼大酒店举行。
而在1984、1991和199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3次发动数千名学生,对市内数千名幸存者进行抢救性历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