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袁宝璟暴富之路
初期的经营成功,使建昊公司拥有了步入常规发展的基础。他的奋斗有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平台。以后他如果将这第一桶金善加使用,也能迅速将事业做大。但是,不管怎么说,当时,袁宝确实表现出了一个杰出企业家的魄力和胆识。因为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他断然决定:建昊参股一些他所看好的企业。
关于袁宝的建昊实业参股一些他所看好的企业,现在公开报道只有一种说法,那就是1994年,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开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铺开,那些严重亏损、经营不好的企业,被推入改组、兼并、拍卖等产权交易市场,希望这些企业能从产权市场上获得起死回生的希望,并最终寻找到一条新的生存、发展之路。
这时站在交易另一方的袁宝,手握资金不算雄厚,可他却能把这尽管不算雄厚的“好几桶金”,以“51控制49+融资再循环”的公式,打出了出奇制胜的一张张牌:大规模收购一些行将倒闭的企业,然后予以改制,独家经营。
用51%的资金控制100%的资产,然后通过融资,延长资金链,再度出手。
1994年初,建昊实业以510万元资金,获得海尔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中间的300万元差额,袁宝的说法是在上海炒股赚到的。由于企业连年亏损,收购条件相当宽松,对剩下的49%股权,袁宝和其他股东签了一个“股权回购合同”,承诺在一定的年限内按同样的价格买过来。
这样,袁宝就取得了这家资产估价1000万元的企业的全部产权,随即又将它抵押给银行,贷到1000万,再用这1000万,买到了一家资产评估为1900万的怀柔温阳制药厂51%的股份。
然后,再以温阳制药厂股权抵押再借款,进行下一步的运作。这种高风险杠杆的连环运作,使他就像一个高超的杂技运动员,连续做出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动作,获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也使建昊实业资产瞒天过海,用障眼法迅速增值。
换句话说,他只要以温阳制药厂为抵押向银行贷款,所得资金除了偿还原来抵押海尔生的银行贷款之外,余额又用于购买另外一家企业的51%股份。以此类推,建昊实业一口气在怀柔收购了13家这样的企业。1996年秋,建昊集团终于将总部移至北京城内。其时,它账面上的资产总额已高达30个亿,负债率11%,拥有的子公司和下属企业达60多个。这就是袁宝30亿资产之说的出处。
1995年、1996年,正是宏观调控最紧的时期,中小国企效益下滑严重。建昊集团又瞅准时机,主动帮助地方国企重组。这样一来既让地方政府松了口气,又扩充了自身资产。乍看起来,真是一个双赢的大好局面。唯一的缺憾在于,银行的贷款总是要还本付息的。如果建昊集团收罗旗下的资产,不能创造适量的现金流,账面上就无法交代。在宏观调控和通货紧缩的五六年里,一些县办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是很难想象的。幸好建昊集团拿到的企业,基本都在北京近郊,北京近年周边地价猛涨,为它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据曾经在建昊集团任职的一位人士透露:袁宝1996年开始高薪聘请专家替建昊把脉。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资本运营不是这个搞法,哪有民企替国企承担改革成本的道理?要么找一个主业,安心搞实业;要么效仿国外风险投资公司,以卖出去为目的收购企业。袁宝还算从善如流,他下决心关掉大部分下属企业,一心一意效仿史玉柱,搞起了资金、技术都可以不密集的保健品。尽管建昊的“好心情驻颜口服液”在宣传上比不上“脑白金”天天上中央电视台那般的力度,但也在北京主要纸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
袁宝的另一手是买卖上市公司“壳”资源。建昊集团以1亿资金,收购了比特科技60%的股权,1997年通过重组,引入生物制药概念,抬高估价后出手转让,业界估测,建昊集团这笔交易至少赚到5000万。但此后风起云涌的资本市场上,再难见到袁宝公开出现的身影儿,直到后来的雇凶杀人案才带出了他投资期货的故事。
事实上,关于袁宝早期发迹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后来汪兴检举揭发的:1996年袁宝玩起“空手道”,通过贿赂家乡———辽阳某公司的一位总经理和两位副总经理,挪用国家拨给该公司的二期工程建设款———人民币16亿左右,被他投入到北京市东华证券营业部袁宝的账户上,以及其父袁敬民的账户。挪用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挪用款项分三四次,在1996年下半年陆续转到袁宝的账户上。在此期间,袁宝仰仗着“财大气粗”,搞了假收购“郑百文股票”,肆意操纵股市,另外还炒作其他股票。就这样,他利用所挪用的这笔二期工程款,使自己的资金翻了一番左右,达到了30多个亿。并利用其非法所得,先后购买了北京市怀柔县南华制药厂、金石山宾馆、花仙阁餐饮中心、北京市富华大厦F座26和27两层作为办公地点———北京市建昊实业公司。并在北京城郊建了富泉花园别墅区。
另外大部分资金仍在股市运作。1999年,辽阳那家公司的那三个国家蛀虫寿终正寝分别退休,汪兴还发现这三个家伙在经济上的反常现象。那就是他们与他们的子女,有的在上学期间,就动用上百万人民币在深圳炒股;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全家迁到北京。
不管怎么说,在短短几年时间,袁宝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把事业做得滴水不漏。从小到大,几十万、几千万乃至上亿资产的企业,通通都归到了袁宝建昊集团的名下。建昊收购的最大的企业,是深圳上市的比特股份有限公司,价值1.4亿元。就这样,建昊集团的资产以几何级数递增,至1996年年底,30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已有建昊一席。至2002年,袁宝自称目前由建昊集团控股、参股或独资的国内外企业已达60多家,资产净值66亿元。
又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1999年6月,袁宝断然拍板,组建北京建昊高科技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他看好的生物制药和环保产业……
“建昊”两个字是从英语GeniusPower来的,意思就是创造力、智慧力。凭着“智慧”,袁宝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创下了中国企业经营和发展不可思议的奇迹;他的资产经营模式对未来的中国企业或许会成为一种经典。袁宝新的奋斗也由此开始,种类包括电子、金融、生物工程、高科技生物制药、房地产……建昊集团一路蹿红,袁宝名声远播:收购大王、商业奇才、北京的李嘉诚等等,美誉接连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