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姜志辉被批“错误百出”的译作在书店销售 |
网友在论坛上列举了姜志辉译作中的一些错误 |
出版社快餐式生产造就“翻译狂人”
■姜志辉十年译20部书,多出自名社
■专家:傅雷1本书译10年 《哈7》译仨月
■出版社:编辑不懂法语 不专业
◎ 文/本报记者 马军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复旦大学副教授姜志辉以一年两本的速度翻译学术著作,被人批为“翻译狂人”,“他一本书仅前十几页就有55处错误”。不少网友质问:为什么这样的学术书籍也能出版?出版社到底有没有一个健全的遴选、审核机制,有没有人该为此负责?
国内近年出版的译作水平普遍下降,是什么原因?出版界面临的这个难题能得到解决吗?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术著作的翻译已经进入了“快餐式”生产,读者不买账也就势在必然。
这些译作出自著名出版社 让读者吃惊
姜志辉译作在网上被批早有“旧账”
网友“羽熊”的一篇帖子《姜志辉:“强奸”阿伦特〈精神生活〉的中国翻译家》被广泛转载。该帖列出了姜译《精神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的55处错误,并称这只是从前十几页找出的。该帖直斥姜志辉“不是在翻译阿伦特,而是在强奸阿伦特”。
实际上,姜志辉译作在网上被批早有“旧账”。在2005年夏,就已有网友集中火力,指出姜志辉另一本译作《创造进化论》的“多个错误”。
在署名Malebranche的《评商务新版的〈创造进化论〉》一帖中这样写到:
“笔者翻开这个新译本,吃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确凿无疑的是,商务新版的《创造进化论》创造了新的纪录:一百年来最糟糕的《创造进化论》中译本……译者的法文水准之差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对柏格森哲学的了解恐怕也接近于零。这个译本无页不错,无段不错,几乎是无句不错。……笔者不过核对了三段,刚刚两页半的篇幅,所发现的问题错误已经在二三十处以上,还没有算重复的错误。姜译《创造进化论》总共有306页,其中又会有多少讹误呢?……这样的译著又有多少学术价值呢?”
译作出自著名出版社 读者吃惊
让网友最吃惊的,还不是这些书错误多,而是它们出自一些著名的出版社。如《创造进化论》就由在读者中素有口碑、大名鼎鼎的商务印书馆出版。
姜志辉前后翻译过《创造进化论》、《历史与真理》、《知觉现象学》、《黑格尔导读》等,其中多为商务印书馆的版本。
商务印书馆在一般读者看来,是声誉相当好的出版社。许多网友对此非常不解:一直都相信商务印书馆,没想到他们居然也能出这种质量的书!
网友Malebranche就在《评商务新版的〈创造进化论〉》一文中质问:最可怕的是,这样明显质量低下的译著,竟由中国最负盛名的出版社一路绿灯地出版问世,岂非咄咄怪事?笔者很想知道本书的责任编辑是谁,但是反复翻检全书,也找不出责任编辑的名字……我们的学术界、翻译界、出版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诞生了这种怪事?
译者姜志辉:如果引起大家重视,我名誉烂掉也值得
我是出了一些错,但没网上说的那么多
在跟记者谈到这件事时,姜志辉反复强调了自己作品的质量,他说,“我的译作基本上属于免检产品,以前在商务印书馆出的几本书还是很好的。”
“你别看他们给《精神生活》挑了不少错,但那是前言部分,后面的主体部分我认为翻得相当不错。”姜志辉对记者说。
姜志辉很自信:“我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很会根据作者的思路去翻。但那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思维是跳跃式的,而且引用非常多,确实出了一些纰漏,但这些纰漏绝没有网上他们说的那么多。”
在商务印书馆网站论坛上,姜志辉同他的一些批评者展开了辩论。该论坛现在已关闭,但根据网上留存的一些网页,还可以看到姜志辉这样辩护:
“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如输入和笔误等等,也有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的,就像电脑死机。也有排版时转换的错误,等等。”
青年周末:那么你认为他们指出的55处错误,大概有多少是成立的?
姜志辉:这个我没有统计,错的地方我承认错误,但反正好多地方是赖到我头上的。一般出版物允许出错的比例是万分之一。实际上我这些出版物,远远比这个比例要低。
青年周末:那么你的译作的错误率具体是多少?
姜志辉:这个东西我不好说。错误的地方肯定是有的,但差错的原因很多。如果他们能平和的对我指出那些错误,我更能接受。现在他们这样骂我,我很生气,也很不服气。
我翻译的领域相当广
网友的批评近日被媒体报道后,9月20日,译者姜志辉在博客中国新开了一个专栏,发表《翻译和挨打》一文进行回应:
“我因在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译本的导论部分的前十几页中出了昏招(借用一下棋圣聂卫平的词汇),弄得满盘皆输,并且导致盘盘皆输,在网上被骂得狗血喷头。我被未署实名的网友骂,倒也算了,连有实名的人物也出来起哄……”
一些网友在评论此事时认为,像《精神生活》、《创造进化论》都是哲学界的顶尖著作,而译者姜志辉是非哲学专业出身,对该专业没吃透。
姜志辉对此不服。他对记者说:“学科的分类都是人为的,哪有专业分得那么细?”
今年52岁的姜志辉,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的副教授,每周都要给复旦学生上课。心理学是姜志辉的主业,他说自己从事翻译,只是业余爱好。不过他认为自己是有哲学底子的,“没有底子的话,我不会出那么多译作,出版社难道都是傻瓜吗?”
实际上,姜志辉翻译的领域相当宽,在他迄今翻译的20多本书中,一半是哲学书,另一半既包括心理学,还包括历史、医学等方面。
翻译速度是加快了
10年翻译生涯,姜志辉出了20多本书,平均速度是每年两本。“如果是大部头的书,要花一两年,薄一些的书翻半年的也有。平均下来是一年两本。”
在2003年以前,姜志辉在翻译时主要靠手写,用的时间比现在长,如商务印书馆出的《知觉现象学》,是2002年用了将近一年半时间翻译的。
2003年,姜志辉翻译《创造进化论》,开始用电脑操作,速度就加快了。这本书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翻译完了。而2006年的《精神生活》,长达两卷本的篇幅,只用了8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网上备受非议、且被网友一一指摘错误的两本书,也正是姜志辉开始用电脑之后的《创造进化论》和《精神生活》。
除了法语是专业学过的以外,他说英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自己都“知道一些”,“翻译这么多书没有请教过任何人,全凭一己之力。”
有网友怀疑姜志辉可能使用了一些翻译软件,如“金山词霸”等来辅助翻译。姜志辉说这纯粹是“瞎说八道”。
跟出版社编辑沟通不够
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姜志辉表示,译者难免会出错,出错的原因很多。比如编辑非常重要。现在的翻译水平不比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差,主要是那时的编辑很认真。姜志辉说,他的一些书被编辑给改得一塌糊涂。“他们的水平没有达到我的水平,把一些本来是正确的都改错了。还有的时候,我的稿子是对的,出版社编辑后也是对的,但变成胶片之后就错了。”
在出版《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姜志辉跟编辑的联系并不多。《精神生活》两卷本的第一次印刷是2006年8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后来还进行了第二次印刷。
在看到网上羽熊的文章后,姜志辉根据网友指出的那些错误,马上做了一些修改,给编辑寄过去了,这样在第二次印刷中就改了一些。“但后来编辑也没再跟我联系,还有一些错误就没改。”
学术界对翻译一直不太重视
在博客中国专栏那篇文章的结尾,姜志辉说,译者始终处在挨打的境地,“呜呼,要摆脱挨打的命运,只有不翻译”。
姜志辉为自己的辩护词,多少也道出了当今哲学著作翻译的困境。
译者被骂的确实不少。清华大学的王晓朝教授翻译《柏拉图全集》很有名,但一样也在网上被人骂。在不少论坛和博客,记者都看到类似这样的网友评论:“太拙劣了!”、“错得太小儿科,太离谱了!难以置信这是一位西方哲学史专业研究者能够犯下的错误!”
翻译者的处境本来就不好,还要承受网友在网上挑错。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姜志辉认为现在翻译工作不景气,最大的问题是稿费太低了。
“哲学著作的翻译确实非常难,收入又低,千字五六十元,全国一般是这样。有些是别人翻到一半,翻不下去了,然后出版社找到我。我自己有一些兴趣,没兴趣的话根本干不下去。我要去外面上课,赚的钱比这个多多了。”
“在学校里,我翻一本书的分量,没有写一篇论文来得重要。”姜志辉还说,他在学校里从来没拿到什么奖励,学术界对翻译也一直都不太重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希望能通过你发这篇报道,使得我们国家对翻译工作重视起来。至于我个人,哪怕我的名誉都烂掉了,哪怕大家都踩在我的肩上,如果我们的翻译工作有更多一些空间的话,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在采访结束时,姜志辉对记者这样说。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