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也是北京报业与印刷业的源始站。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
《瞭望》文章:寻找北京文化之根
“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与财富,同时历史也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军
今年9月,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越到宣武区南横街办事,看见拆迁布告已贴在街北的墙上,从胡同东口向西望去,已是一片狼藉。
他投书《瞭望》新闻周刊,称大吉片一带的果子巷、潘家胡同、羊肉胡同、大吉巷等是金朝留下的街巷胡同,“具有千年历史的街巷居然要毁于一旦,这终将成为日后的遗憾。
这位65岁的北京历史地理学者在果子巷内的贾家胡同出生,那一带是他童年的乐园。
他相信曾在12~13世纪统治了大半个中国的金朝的首都——金中都,它的灵魂还活在宣南一带的街巷里。
“你看,这就是金中都的砖头,这一面有6道凹槽。”王越在家里搬出一块灰砖,掸了掸上面的土,让记者查看,“这凹槽是为了让砖粘得更紧些。”
七年前的一天,王越与一位好友去菜市口用晚餐,走到丞相胡同北口,见骡马市大街正在拆迁。两人相约看能不能找到一块金代的砖头,没想到随手一捡,就是眼前的这块。
“也许它曾被砌在了某一堵墙里,”王越心生感慨,“宣南这一带,可是咱北京文化的根啊。”
辽金遗痕
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灭商,封黄帝之后于蓟。
据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考证,蓟城的中心位置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内外,这是北京建城之始。
秦统一中国后,蓟城是北方的军事要塞;唐初,蓟城改称幽州城,今法源寺,即唐悯忠寺,在幽州城东南隅。
契丹936年占据幽州,938年改国号为“大辽”,升幽州为陪都,号南京,又称燕京。辽南京城的大部分就在宣武区辖内,现存的天宁寺塔是当年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
1125年,金攻陷辽南京;1151年,金决定迁都南京;1153年,改南京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之始。
金中都以辽南京为基础,向东、南、西三面扩建而成,城内置六十二坊,皇城略居全城中心,前朝后市,街如棋盘。
1215年,蒙古攻陷中都;1267年,忽必烈在中都东北郊大规模营建大都新城;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原金中都称旧城或南城。
在大都南北城之间的今前门外地区,此后形成了若干条保留至今的斜街。
1368年,明攻陷大都,随后南移其北城墙;1420年,又南移其南城墙;1553年,增筑外城,形成凸字形城廓。
外城西城墙南北穿过金中都核心地带。1990年在修建北京西厢道路工程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沿宣武区滨河路两侧,探得金中都宫殿夯土13处,南北分布逾千米,并作局部发掘,确定了应天门、大安门和大安殿等遗址位置。
“现在要拆除的所谓大吉片,正处辽燕京的关厢、金中都城的东城墙左近,集街坊、胡同、城门、城墙和护城河于一体。”王越认为,这一带对辽金民居生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大吉片危改区内的潘家胡同,有12处会馆、3处寺庙被《宣南鸿雪图志》存录。这条胡同还是金中都东城墙的见证。潘家胡同,旧称潘家河沿,所沿之河,即金中都的东护城河。
上世纪40年代末,王越在潘家胡同附近骡马市大街以北的梁家园小学念书,校园西侧有一段土城,王越与小伙伴们时常爬上去玩耍。
“传说那是萧太后城”,王越回忆道,“其实它就是金中都的东城墙。”
棉花片危改区,也在金中都东城墙以里、辽南京城的关厢地区;菜市口西片危改区,则在唐幽州城和辽南京城之内。
“你看,这一带既有辽南京即唐幽州的旧街巷,又有金中都向外扩建后形成的新街巷”,王越说,“大吉片这一带,是金中都东扩后形成的,这里的东西向主干道明显比西部密集,所以,在东西向主干道的两侧,还分布着南北向的次干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