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质询恐徒具形式
在我国,全国人代会的议程都是固定的——限定了开会的时间,限定了每日的议程,如果在人代会期间增加质询,将可能导致正常的会议议程被一个质询案打破,从而无法在预先设定的期限内完成预定的议题。
其次,主席团具有将质询案是否列为大会议程的权力。但是纵观相关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主席团的决定形成是主席团成员简单多数投票表决,还是三分之二投票表决,或者是其他形式表决。最后,过高的官员比例限制了人民代表提出质询案的可能。设想一下,在当下通过“跑部前进”也能够获得资源的决策体制下,地方政府机构的人大代表怎么可能会提出针对中央部委的质询案?
——傅蔚冈:《人大质询需要技术细节支持》(《东方早报》)
在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如果不解决好国有资产要不要掌握控股权以及谁来代表国有资产的问题,那么,谁也说不定国有资产所有权会不会化为私有资本的囊中物,就像过去我们所曾经见识过的那些MBO或“国退民进”那样。在某种意义上,既得利益集团的出现,不仅为国企改革出了一个难题,也使得某些貌似高歌猛进的“国进民退”无形之中隐含着一些令人不安的诡异意味。
——黄湘源:《国有经济布局进退都应有“度”》(《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