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药家鑫“农民很难缠”引争议 媒体评述谁是农民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5月19日10:26
[提要] 5月20日,药家鑫案将进行二审。药家鑫讲述自己驾车肇事从无意伤人到故意杀人的动机时语出惊人——“农民很难缠”,引来舆论哗然。当下,“农民”一词充满纠结。它是一个身份的标签,还是一个职业的符号?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流人群,还是已经与农业无关的农民工,他们是农民吗?他们似乎已经离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概念越来越远…[我来说两句]
《父亲》(1980年)罗中立
《父亲》(1980年)罗中立

 

 浓眉大眼的李双双是一个性格泼辣、仗义直言的农村妇女形象。
浓眉大眼的李双双是一个性格泼辣、仗义直言的农村妇女形象。

 

 《秋菊打官司》中巩俐塑造了一个“认死理”的农妇。
《秋菊打官司》中巩俐塑造了一个“认死理”的农妇。

 

赵本山小品中的穿衣打扮被指落后于时代。
赵本山小品中的穿衣打扮被指落后于时代。


  文化印象篇 农民:中国符号的变奏

  农民形象是当代所有艺术形式的重要元素。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曾经有说“中国农民终于走向世界了,但却是以灰头土脸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操着方言、举止失当、在城市里笑话百出的农民,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几十年间,农民的形象经历了从高大全到笑话百出的颠覆。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会玲

  说句实在话,农民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出镜率”并不低,农民形象是中国当代所有艺术形式中的重要元素。

  穿着破衣衫,贼头贼脑地上台,第一句台词是:“据观察,没有敌情。”199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黄宏、宋丹丹出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获得极大成功。此后,这些操着方言、举止失当、在城市里笑话百出的农民,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

  娱乐至上的时代,小品的逗笑功能全面超越了相声。小品王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善良、世故、滑稽、狡黠,令人捧腹。本山大叔出场,必定是春晚的高潮、G点,观众心甘情愿被忽悠得兴奋不已。小品甚至影响了人们对农民最直观的印象,或者说,来自本山大叔那张耷拉的脸。

  在电影中的农民,一般是两张脸,一是苦情、执拗,二是逗乐、傻。

  冯小刚在2007年拍了一部贺岁片,叫《天下无贼》,由王宝强本色出演的农民工纯真,或者说纯真到傻,索性叫“傻根”。

  张艺谋出品的农民则相对悲情些,上世纪的《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展示的都是农民沉重、压抑、痛苦、扭曲的生活。因此有说“中国农民终于走向世界了,但却是以灰头土脸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1999年,张艺谋拍出了《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那张年轻、倔强的脸,是一张干净的爱情的脸,就如盛开的马蹄莲,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甜美。

  观众的口味被大导演们调教过来了,丑星演农民,容易出位,更显诙谐有趣,小品演员扎堆拍乡土题材的电视剧,于是观众看到了一些形象过于突兀的农民。除了赵本山、范伟主演的《刘老根》、《马大帅》曾掀起收视狂潮,2008年,潘长江拍《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他在荧屏里上串下跳,蹦着“浓缩的都是精华”的短小身躯,倒也让人开心。2009年,眯眯眼、龅牙突嘴的林永健出演《喜耕田的故事》,形象正面,时代感强,看久了丑也觉得有点味道。

  要到小说中寻找农民形象,有点令人失望。虽然新世纪以来,众多实力派作家拿出了他们的长篇乡村小说,但这些作品多数写的是历史上的乡村生活,写的是传统的农民,新时代农民掩面缺席。贾平凹《秦腔》中的夏风、引生,是“一种文化符号”式的人物;毕飞宇《平原》里的端方,被认为“缺乏充足的现代意识,端方甚至没有超越高加林的思想高度”;余华《兄弟》中的宋凡平是一个过分理想化的人物……这直接导致了新时代的农民在文学史中面目不清。

  农民工是小说家们愿意涉猎的对象,俗称“打工文学”,在此类作品中,小说作者大多书写矿难、拖欠工资、工地生活,还有红灯区的“外来妹”,甚至收破烂的人。他们形象悲戚,境遇卑微,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相较于小说家的虚构,画家的画笔更为真实。1980年,罗中立笔下的《父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而新世纪画家笔下的农民工,形象多元。膀大腰圆、挎着公文包,手持手机,这是致富后的农民工(《预约》 杜晓东 2003年);在街头吃早点,目光茫然的,则是还在挣扎的一群(《早点》 忻东旺 2004年)。

  与现在边缘化、现实化的农民形象不同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时期,文艺作品中的农民显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完全符合“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新中国主人翁形象。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的进步农民张裕民、程仁;赵树理《三里湾》里的金童玉女王玉生、王玉梅;李准《李双双小传》里的热情女性李双双;浩然《金光大道》里的高大泉……他们身处当时社会的主流地位,必然是正直的、追求进步的、疾恶如仇的人,公式化、概念化、泛政治符号化的形象塑造,勾勒了这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新崛起的劳动人民群落,他们被称为“最有发言权”的人。

  文革时期的作品在后来引起了争议,特别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产生的“高大全”。艺术创作已经严重脱离了现实,是对“伪现实”的夸张和描摹。“上世纪70年代,我读了《金光大道》等小说,吃惊地发现,小说里的农村与自己所处的农村毫无共同之处;那些美术作品中红光满面、气宇轩昂的农民,与我身边面有菜色卑微麻木的农民有着天壤之别。我当时还是个无知少年,以为自己呆在最坏的农村,或许别的什么地方存在一个如描绘中的理想农村。”有网友如此回忆。

  朴实可爱、勤劳善良曾经是电影作品中新农民的群体性格,在《朝阳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甜蜜的事业》都有体现。

  1984年,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轰动全国,影片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在爱情方面,高加林是选择温柔善良、有恩于己的农村姑娘刘巧珍,还是选择有共同语言的城市姑娘黄亚萍?这样的矛盾引起了人们对人生、社会、爱情的思考。《人生》之后,农民形象在文艺作品中的塑造开始从人物的“大”转到了人性的“小”,并延续至今。

  现今,艺术家们已难以成为农民的代表。在1980年代后期,曾经有《篱笆·女人和狗》这样的作品引起广泛关注,那时候的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还比较紧密。而到了1990年代后期,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的农村和城市的“断裂”开始加剧,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小说、电影、绘画成了给城市人看的奢侈品,电视稍稍例外,但占据电视台黄金时间的绝大多数是都市言情剧等城市人关注的话题,因为,城市人才是最有商业价值的观众,农民虽然数量众多,却非电视台最想取悦的主流观众。

  从政治、艺术的主角演变到今天的边缘、弱势群体,农民的形象还将遭遇怎样的颠覆,农民还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这,是赵本山、张艺谋们可以给出答案的吗?

  油画《父亲》:一个民族的父亲

  1980年,罗中立当时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他用画伟人的规格去画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农,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如沟壑,又如车辙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这就是油画《父亲》。

  这幅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画中这位父亲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父亲”。

  浩然《金光大道》 塑造“高大全”

  在文革时期,浩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8部样板戏,1个作家”,浩然就是那个作家。《金光大道》共四部,开写于1970年,完成于1977年,正是“四人帮”横行时期。第一、二部分别于人民出版社1972年、1974年出版,京华出版社1994年以完整面貌出版了四卷本。1978年之后,浩然因为写了《金光大道》,而被整个文学界一边倒地批判。但在所有的作品中,浩然最偏爱《金光大道》,他曾说:“有文章说高大泉就是高、大、全。我觉得很有道理,把我的作品深化了。”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的文学地位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于1988年以榜首的位置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从而奠定了路遥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发起的一项“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1980年以后的当代小说。

  李双双名言:先结婚后恋爱

  1962年,根据李准小说改编的电影《李双双》公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李双双热”。周总理看了这部影片后,高度评价这部电影。《人民日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发表了各地公社社员座谈《李双双》的讨论;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评论文章有好几十篇,毫无例外地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1963年该片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配角四项奖。

  《李双双》出名后,主演张瑞芳走到那里都听到人叫:“李双双来了!”剧中的一句“先结婚后恋爱”台词更是流传至今。

  张艺谋与农民电影

  张艺谋以拍农民出名,看看他拍农民题材的电影票房如何:《红高粱》(1987年)内地票房400万元;《菊豆》(1990年)内地票房5706万,排在年度第二名;《活着》被禁,内地无票房;《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内地票房2800万,排在年度第二名;《我的父亲母亲》(1999年)出现滑坡,内地票房只得800万。商业片泛滥,文艺片尤其是讲述农民生活的文艺片票房普遍不高,也许是受此影响,张艺谋近十年无农民题材新片问世。

  赵本山现象

  虽然贵为小品王,但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并不是人人待见的。

  尤其是2008年的春晚小品《火炬手》,让赵本山的小品第一次成为媒体、专家和网民集体炮轰的对象。除了批评“《火炬手》不够尊重奥运会”外,更多的质疑在于“赵本山塑造的人物离今天的农民形象差距越来越大”,更有言辞激烈者,认为赵本山的小品是对当今农民形象的丑化和侮辱。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曾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面地批评赵本山。

  每年央视春晚结束后,赵本山都要接受这样的批判,其作品甚至被认为是“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代表。

  农村剧 劲吹“东北风”

  农村剧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纯粹的农村戏,故事的场景放在农村,主要讲述他们的生活和创业,如《刘老根》、《乡村爱情》;二是城乡关系剧,故事的场景在城市,但男主人公的出身往往是农村,就是俗称的“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城乡矛盾,尤为注重的是生活观念和生活细节方面的矛盾,如刘若英主演的《新结婚时代》和梅婷主演的《玻璃婚》。

  农村题材电视剧,以东北题材的电视剧最为吃香。从央视公布的一组数字看,从2007年3、4季度到2008年1、2季度,央视共播出了包括《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喜耕田的故事》、《插树岭》等超过15部农村题材电视剧,而其中反映东北乡村风情的电视剧超过了一半。“忽悠”、“旮旯”等东北方言借着东北剧流行全国。

  在电视剧市场上,“东北风”之所以长刮不衰,归功于赵本山、范伟、潘长江、小沈阳这样的小品演员。此类农村剧普遍存在着小品化的倾向,就是以逗乐、搞笑为主,喜剧性与悲剧性严重失衡。先前在《雪野》、《风过泉沟子》等农村剧中出现的悲剧审美越来越难觅踪影了。

  去年开拍了一部农村剧——《荣河镇的男人们》,由我国著名喜剧导演张惠中执导,汇聚了蔡明、郭达、谢园等一干喜剧演员出演。毋庸多言,又是一出喜剧!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