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11日电(吴晓颖 熊文瑶)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11日在成都举行的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座谈会上表示,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蜀道文化线路与申遗的各项工作尚显薄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000多年前,“蜀道”因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蜀道难》而名扬天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蜀道”是“秦蜀古道”的专有名称,是对历史上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穿越秦岭,分布于川陕交界区域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
据考证,蜀道从商周时期初步开通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从成都至西安全长约1000多公里,其长度的三分之二穿越秦岭山区,主要沿嘉陵江等河谷穿行,是古代四川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对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与保护引起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和省级财政下拨专项经费,用于蜀道及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蜀道遗迹代表剑门蜀道遗址及蜀道沿线陕西、四川两省的张良庙、武侯墓、灵岩寺、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等诸多历史遗存,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依法保护范畴。
“蜀道文化线路是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线路之一,创造了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认为,虽然蜀道具有的珍贵文化遗产价值毋庸置疑,但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尚不平坦。
记者了解到,由于蜀道文化线路原初的重要历史作用已基本丧失,加上数千年风雨飘摇,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一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古道遗址被现代道路所取代,亟待抢救保护。同时,由于缺少预防性保护措施,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整体环境恶化,导致蜀道文化线路遗产面临生存威胁。
“由于家底不清,目前还有大量蜀道文化线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尚未纳入保护视野。”单霁翔表示,此外,在保护蜀道文化线路专项法规的制定、蜀道文化线路遗产资源的详细普查等方面也待完善。
单霁翔说,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应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任务。相关部门应从开展文化线路遗产资源调查、编制保护规划、深化科学研究、加大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进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工作。
(责任编辑:U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