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世界观策划 No.27 2011.3.22

  时至今日,当互联网成为超过20亿人使用的工具时,互联网的性质其实已经开始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从完全的虚拟世界转变成这个星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国家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美国,他们在互联网这边疆域中开疆扩土,在互联网世界里的“圈地运动”就描绘出了网络时代美利坚的“新边疆”。这个时候如果“闭关锁国”,那么很有可能上演悲剧。[我来说两句]

社交网络日渐强大,开始影响政治

希拉里称社交网络是一种力量,这是建立在伊朗、埃及事件中社交网络所起作用的基础上,众所周知,网络在中东和北非变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互联网已经成为多国角逐的“新战场”

一场不见金戈铁马和硝烟的网络军备竞赛正在悄悄展开。美军组建了3万人的网络部队,四星上将任司令。日、韩、俄、印和以色列等也纷纷效仿。

互联网世界“闭关锁国”可行不通

对待互联网,决不能用闭关锁国这种政策,好像我封了网,这个战场就不存在了,实际上无论过去的走私,还是现在的翻墙,那个战场都在。

 社交网络日渐强大,开始影响政治

社交网络的崛起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角逐国际话语权的新战场。对于很多个人用户来说,Twitter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八卦”心理,通过Twitter,他们可以随时获知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而对于国家以及国际政治来说,Twitter则会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无论是无意识的忽视还是有意的回避,都可能将在未来给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我来说两句]

Twitter推动伊朗选举风波

Twitter,这个以140个字符为主要特征的社交网站,随着德黑兰街头涌动的人群,一时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国务院官员间接介入Twitter原定升级安排的行动,更是给予了媒体巨大的想象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此次伊朗选举而引发的动荡,已经成为了检验借助信息技术实施“E外交”乃至“信息战”诸多理论假设的试验田。美国国务院官员间接介入Twitter公司原定的系统升级安排,以保证“德黑兰街头民众”使用该系统继续进行联系的行动,反映了华盛顿决策圈关于“创造性地使用新技术”以增强“直接影响对方人民的公共外交的效率”的理念。

名词解释: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英文Social Network Service, 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BBS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Twitter、Fexion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互联网推动中东乱局

2008年4月,超过10万名埃及网民决定通过“脸谱”社交网站支持大迈哈莱市的工人罢工,这场运动随后发展为全国性罢工。《每日电讯报》证实,“4月6日”运动得到了华盛顿的关注。2008年12月初,他们中的一些人受邀前往纽约与来自全球的青年领袖见面,一批高级专家也被召来“寻找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自由和公平,反对暴力、极端主义和压迫的最佳手段”。这次会议提出,来自15国的17个青年组织“应当建立青年运动联盟”。“脸谱”、谷歌、YouTube、M TV等美国公司以及为美国政府培养年轻接班人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直接参与了该联盟的建立。

 互联网已经成为多国角逐的“新战场”

网络军备竞赛:美欲用黑客控制他国

据评估,目前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万~7万名士兵涉足网络战。如果加上原有的电子战人员,美军的网战部队人数应该在8.87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美军网战部队人数已经相当于7个美军最精锐的101空降师的兵力。美军每年广告招募“网络真人”,并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全球黑客大赛和不同级别的黑客竞赛中选拔人才。对于其他国家举办的黑客大赛,美国军方也积极参与。

Facebook在多国被列入黑名单

Facebook第5亿位用户将诞生的消息令世人惊讶,《时代》周刊称,这个人口比美国还多2/3的“世界人口第三大国”,“改写了我们的社交基因”。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基因”被改写并不都是好事。德国《焦点》周刊报道称,德国消费者保护部部长伊尔莎警告说,Facebook的使用者可以将手机内储藏的通讯录上载,其中包括那些从来没有同意加入这个社交网站人士的私人电话号码。

美国的“E外交”攻心术


奥巴马政府已经把社交网站视为“外交箭袋中的一支新箭”。

 互联网世界“闭关锁国”行不通

战场一直存在,不是封了网就不在了

互联网这个战场已经被很多国家发现了,这个战场上没有硝烟,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每个人似乎都能成为一个“媒体”,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是随意发表。可以说很多国家政府对此很是恐惧,更有的地区为了防止互联网对体制造成危险,施行了“封闭政策”,我们不看出去,你们也别闯进来。可是想在这个战场上“独善其身”,把自己藏起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你不走出去,迟早别人也会“打进来”。

希拉里式的单边主义

  希拉里的两次“互联网自由”演说,不仅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而且反映了美国因应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化做出的长远战略考量。

  我们可以把希拉里的“互联网自由”理念称之为希拉里主义,亦可将其看成是在当下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之时美国稳固和重振其老大地位的一种努力。 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了第二次关于“互联网自由”的演说,将其2010年第一次“互联网自由”演说提出的概念做了更细化的阐述,并且将这一概念纳入了美国外交政策框架。

互联网时代,要“敞开大门做生意”

可以说互联网每个政府都会对此又爱又恨,而利用好确实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敞开大门做生意”获益的可能是很多人,美国政府在这点上就做的很好。美国政府在鼓励“封闭社会”的人民争取互联网自由并对这些国家政府的新闻管制提出质疑的同时,却在本国设立法律封锁以缓解维基揭秘网发起的挑战。美国政府在国内对电子信息的自由流动非常敏感,但在国外却设法对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运用外交手腕。掌握了这件新的外交工具之后,美国希望鼓励一些国家的人民行动起来。希拉里表示:“我们对网络自由的承诺就是对人权的承诺。”其办公室还在Twitter上使用波斯语申请账号,以便与伊朗社会进行对话。

 推荐阅读

封面故事

我来说两句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