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福利社会系列三:住房保障 英国住房保障:逐步变成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在评价中国的住房政策时,说中国学不了新加坡的组屋模式,也走不了西方的住房保障路线。中国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现在,全世界在住房政策方面,除了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组屋政策,最具代表性的还有英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也许如郑永年所说,中国走不了英国的住房保障之路,但中国可以从它们的发展历程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
英国是世界上福利制度发展最早的一个国家,也是最早对住房问题进行政府干预的国家,公民的住房福利被作为国家应当担负的职责。英国居民住房一般分为:私有房、公房和租赁房。目前,有近70%的人拥有自住房产权,30%的人租赁住房。
在英国,住房保障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900年以前,英国政府认为住房是个人的,不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因此国家应少管或干脆不应管。1900年至1945年,执政党将住房问题列为第二条执政纲领。但这个阶段,对于国家到底该不该管住房仍存在争论。虽然国家开始修建公房,来解决住房问题,但效果不太好。1945年以后,英国政府对住房问题开始大管,不论哪个政党上台,都以每年几十万套的速度盖房子。到1980年代政府开始卖公房时,英国已经达到了一户一房的标准。
英国住房政策的一个特点,就是面向中低收入者,而且特别优惠那些低收入者。凡是建公房,一定要照顾教师、警察、护士这些低收入者,这种照顾主要体现在退税和贷款条件的优惠上。
从房价的变化上来看,英国的房价相对于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来说,显得比较缓慢。比如,1985年英国居住房的平均房价是每套31000英镑。到2005年和2006年,均价上涨到18万到22万英镑。而且,因为在英国有71%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这就意味着一旦房价上涨,有71%的人的财富在增加。即使在今天的英国仍然存在着住房困难的人,但毕竟只占其人口的一小部分,其比例远比中国低很多。
从英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实践来看,所谓的住房问题从来不仅仅涉及住房。自从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来,住房逐步变成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总的来说,从19世纪以来,主要是在20世纪中,英国的住房制度、或英国对住房问题的化解的经验在于:一方面利用了市场经济的好处,同时也相当程度上回避了市场经济的坏处。(于阳)
迈向福利社会系列:
系列一:养老保障
系列二:医疗保障、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