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世界,在激荡中走向未来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1年01月17日09:56

  

  韩寒,影响大争议也大

  在赞誉和批评中,他的博客点击量超过4亿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李妤航

  年纪不大的韩寒,影响力却不可小觑。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韩寒列入候选名单,并以100万的票数排在第二位,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一个28岁的年轻人,面对着满天下的赞誉与争议,韩寒略带自嘲地说:“时无英雄,令我这样的竖子成名。”

  如果一个人在2000年时读过那年的畅销小说《三重门》,那么他会知道该小说的作者韩寒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也是个中学辍学的叛逆少年;如果一个人关注体育,那么他会知道韩寒是2009年中国职业赛车界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赛的双料总冠军;如果一个人经常上网,那他应该看过韩寒的博客,知道他言语尖锐,引起热议无数,是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博客主人。韩寒是作家,是车手,是偶像。

  韩寒曾经的出版人路金波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对韩寒的影响力做了如下评价:“一个人,今年才28岁,他没有在学校接受过所谓的高等教育,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却对这个时代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今天,他影响了1000万中国青年,而将来,这1000万青年必定会对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有很大影响。”

  1998年,韩寒作为体育特长生,以低于录取线14分的成绩破格考入上海松江二中。那时的韩寒成绩并不好,永远坐教室最后一排,按名次总是最后上讲台拿成绩单,除了作文。1999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17岁的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被阅卷老师评价为“40岁的头脑和30岁的笔触”。韩寒一夜成名。

  在这之后,韩寒两次带着7科不及格的成绩留级,权衡再三,他决定主动申请退学。“这样起码有点面子。”韩寒自己说。

  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人们议论着这个胆敢放弃正规学校教育的少年,不仅谈论他的得失与将来,更引出了“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话题。2000年,央视的《对话》节目把韩寒请到了现场做嘉宾,同时还拉来了来自福建的“好学生”代表黄思路。黄思路钢琴10级,是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998年选入“中国少年榜”,1999年暑假获美国爱斯本音乐学校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古典音乐。她学习成绩优秀,当年高考参考书的封面都是她。她和韩寒代表着当代中国的两类年轻人。10年过去了,黄思路跑去了美国,和美国人结婚,相夫教子;而韩寒退学后写的第一部小说《三重门》,销量超过300万册,10年间基本每年出一本书,至今还保持每本新书上市必上畅销书榜的纪录。

  2005年10月28日,韩寒开通了博客,不久开始写杂文、随笔。几年来,他在博客中评论了各种社会热点话题,有“周老虎事件”、火炬传递风波、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三聚氰胺事件”等。韩寒说他并没有刻意去选择什么话题,只是受触动而写。“看到一些现实事件的时候,我忍不住充满了创作的欲望。”这些文章已然在影响着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韩寒直面现实表现出的勇气、冷静、犀利甚至尖刻,也使他成为“‘80后’的代言人”。

  从青年人的偶像,最能看出一个时代的气质。“韩寒有着每个年轻人都想拥有的状态——独立、自在、有自己的想法又敢于表达,有自己的目标又敢于追求。”有媒体这样总结韩寒以及他所代表的这一代人。

  成名以来,韩寒引发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让喜欢的人奉为经典,精心收藏;不喜欢的人则嗤之以鼻。他风格不羁的言论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但当他的博客点击量超过4亿后,最古板的人也意识到这不是个胡闹的年轻人,那么多点击量的背后,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代表了他的影响力。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韩寒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越有争议者,越有影响力。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韩三平,把中国电影带向何方

  张宏宇

  韩三平是谁?这个问题在不同人那里,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有人说他是让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的推手;有人则骂他是典型的垄断得利者;有人说他是冒险派;有人说他是开拓者……种种形容归结到韩三平自己这里,只剩下4个字——“搞电影的”。

  1999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韩三平出任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2007年又升任为董事长。新官上任的他,被问起未来目标时,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到2011年,总票房超过百亿。如今2010年刚结束,100亿元已被影院中摩肩接踵的观众变成了现实。

  1953年,韩三平出生在四川, 24岁时进入峨眉电影制片厂工作。从踏入厂门的那天起,韩三平就意识到了自己今生将要选择电影这条路。

  他做过照明、场工,直至导演。他与人合拍过《避难》等今天看也不显逊色的电影。1992年独立执导的《毛泽东的故事》大获好评。此时,韩三平却戛然而止,挑起了副厂长的担子。同事们不能理解他为何放弃第一线的风光,他直白地说:“因为舞台更大,管的人更多。”

  事实证明韩三平没选错。他从峨眉电影制片厂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一路走到中影集团。韩三平本人,从当年那个要为职工的医疗、保险、福利忙得焦头烂额的国有电影厂厂长,变成了中国时下最风光行业之一的掌门人。而中国电影在他的手里,也有了飞跃发展。

  多年打拼,韩三平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有3件事,堪称他为中国电影砍出的“三板斧”:

  一是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操持下,中国电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商业片时代,涌现出诸如《无极》、《投名状》、《赤壁》等斥巨资拍摄,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大片,将观众重新拉回到影院。而这些片子的制片人,都是韩三平。

  二是发掘出一批被市场认可的新导演,为华语商业片带来一股蓬勃的新生力量。韩三平早就认识到:“我们大部分观众在30岁以下,他们的需求是我们获得票房的主要来源,所以青年导演的挖掘可能使我们更加事半功倍。”年轻导演陆川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才气就为韩三平所赏识。除了投资赞助其拍片外,韩三平唯一出演的一部电影就是陆川的处女作《寻枪》(2001年)。另外一位年轻导演宁浩也如璞玉般被韩三平发现。2009年1月,宁浩的《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元的投资,票房突破了亿元大关;4月,陆川的《南京!南京!》票房达1.7亿。两人顺利晋身导演亿元俱乐部。

  但这么多年,最令韩三平自豪的,还是第三件事——一部叫做《建国大业》的电影的诞生。在这部汇聚了众多明星、投资预算仅3000万元的影片中,商业价值与主旋律被紧密熔于一炉,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课本中,但从书页里走出的却分明是一张张熟悉无比的面孔……《建国大业》的5亿元票房再次证明,韩三平又走出了一条虽有难度,但依旧可行的路。

  韩三平的下一个目标,则是有朝一日,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可以达到4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足以睥睨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电影强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不把这个数字当成梦想,因为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现实。”韩三平如是说。

  相信在很长时间里,韩三平这个名字都将和整个华语影坛的前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将把中国电影带向何方?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