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陆续实行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凭票凭证供应,此后这一制度延续30余年,成为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见证。
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详细]
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的全面退出,整整39年;而改革开放30年给老百姓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从此摆脱和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详细]
为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印发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给单位或城镇居民,这就是票证时代的开端。[详细]
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程度世为少见。除了买“红宝书”不用票,买其他东西几乎都要票。[详细]
“有路子的人”拍胸脯保证,却在婚期只剩3天的时候放鸽子,巨额买书无意中的电视票。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农业迅速发展,粮食和日用品日益丰富,一些工业品逐步达到供需平衡。[详细]
诞生于1953年,曾经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票证——粮票、米票、油票、购物证在这年 “寿终正寝”。[详细]
长期谨慎过日子的老百姓担心政策反复,大家很珍惜手中的票证,怕政策变回配给制,布票不够用。
消费在国民经济生产环节中是末端环节,消费者在经济生活中是被动的,人家卖啥你买啥,没有选择权。[详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实际上是一个消费逐步升级的过程,也是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详细]
从商品类别来看,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反映了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
1.解决温饱 代表商品:老“四大件”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
2.生活改善 代表商品:新“四大件”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
3.追求小康 代表商品:手机、电脑、汽车、住房
如今的中国与改革开放初不可同日而语,一件商品30年后的命运怎样呢…
电视机的“变迁” 电视机的变迁正是改革开放的缩影,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力体现。
“穿”越30年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自行车的“轮回” 代步工具—被汽车取代—健康、环保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计划经济时期票证经济已成为历史,如今的粮票、布票已成为收藏品…
票证时代到卡证时代 如今,钱包里的人民币越来越少,各种各样的卡越来越多。
票证生活到账单生活 如今走进人们生活的是一系列账单:水费、电费、电话费…
票证经济到过剩经济 如今,票证经济已成为历史陈迹,我国真正进入过剩经济时代。
改革开放后,程控电话取代了话务员,小巧的手机取代了手摇电话…
从摇把子到视频通话 先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邓小平说。
传媒面临网络挑战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受互联网冲击也最大,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