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焦点图
中美第15次人权对话视频播报
更多>>

      导读:中美人权对话将在五月13日到14日召开,双方将针对宗教自由、法律制度、互联网等许多实质性问题展开讨论。[滚动][图集]

    人权对话谈及言论自由等 明年在华举行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的第一次中美人权对话13日于华盛顿举行。因为搁置两年后才得以重启,本次对话受到特别关注…[详细]

    外交部回应中美人权对话:对话比对抗好

      中国外交部:对话比对抗好。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美方开展人权领域对话与交流。我们希望并相信,这种对话与交流将对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增进相互理解发挥积极作用…[详细]


    更多>>

    中美第15次人权对话消息


    更多>>

    中美第15次人权对话评论

    SPECIAL SUBJECT本次对话简介

    【时间】2010年5月13-14日
    【地点】美国华盛顿
    【会谈级别】美方:助理国务卿波斯纳;中方: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陈旭
    【议题】宗教自由、法律制度以及互联网议题等

    SPECIAL SUBJECT中美人权对话

    【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也即美国借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最为严重的时期,那时候美国甚至把人权问题与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挂钩。
    【第二阶段】布什政府时期。中美随着战略合作进一步发展,进行了两次人权对话,气氛良好,但分歧仍在。
    【第三阶段】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意识到,中美两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等问题上的合作远比“人权问题”更重要,人权问题在双方关系中的支配地位越来越小。[详细]

    进来参与讨论 >>

    微博关注中美人权对话

       中美人权对话开始于1990年,到2002年12月为止,共举行了13次对话。2004年3月,由于美方执意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提交反华提案,中美人权对话被迫暂时中止。6年多的中断期之后,2008年5月第14次中美人权对话在北京恢复。中美两国2009年11月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决定在2010年2月底前在华盛顿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中美双方已商定于2010年5月13至14日在华盛顿举行第15次人权对话,这也是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中美双方首次人权对话。
    新闻与言论自由:互联网问题是焦点
    奥巴马3日撰文批评中国等国家限制言论自由。中国外交部予以坚决驳斥,而与之相关的由谷歌事件引发的互联网管制问题也比成为此次人权对话焦点…[详细]
    宗教自由:达赖问题挑动中美神经
    达赖今年与奥巴马的会谈令其兴奋,他说“总统非常支持我。”但自恃为贵宾的达赖却被“主人”从白宫后门请出。总统的“待客不周”颇值玩味。法轮功、东突、藏独等民族宗教问题中美,而美国当局也时刻在把持着指责的尺度…[详细]
    法律制度:法律法规适用的人权问题
    法治是保障人权最有力的手段,中国缺少人权方面法规,而在物权法、刑法等法规适用上也屡遭批评。首届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去年开幕,双方交流在加深。双方在法治促进人权方面的合作值得期待…[详细]
    人权报告:中美两版《人权报告》互指是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美国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已经连续十几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目的在于“让世界人民全面了解美国人权的实际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不当行为”…[详细]
    人权标准:丢弃双重标准方显诚意
    中方一直批评美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多重标准,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同时对外战争、海外虐囚、种族歧视等也被中方当成美国的人权顽疾大肆批判…[详细]
       享有人权的主体是所有的人,而不论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财产、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其他出身、身份等。享有人权的主体不仅包括单个的人,也包括人的结合,即群体、民族和国家等。人权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是对人的行为自由和价值的确认,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也包括生存权、发展权、民族自决权等权利。
       人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和平等,其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没有自由、平等作保证,人就不能作为人来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人权。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详细]
    生命权: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无法保障生命权则一切其它权利都是空中楼阁。无端剥夺人的生命,或者肆意对人恐吓、虐待和折磨,就是用一种非人权的待人方式。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个人权利就无从谈起。“生命权是一个人之所以被当作人类伙伴所必须享有的权利。”
    个案解读
    俄看守所连发非正常死亡举国怒|美企被罚23亿保民健康
    中国70岁老太赴美病重 医院甘愿赔80万美金动大手术
    哥伦比亚士兵杀平民邀“军功” 杀1人赚300美元(图)
    中国两次大地震公悼让政府经受尊重公民生命权洗礼
    自由权:“无自由毋宁死”
    自由权是人权的一个基本权利。其内容如下:1、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受法律保护。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个案解读
    政治自由:汉莎航空史上最大罢工|希腊数万人大游行
    言论自由:爱沙尼亚报纸集体“开天窗”抗议限制媒体
    结社自由:中国草根组织作用日渐壮大 改变慈善业格局
    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如果一个人要生存下去、要有能力选择他喜欢的方式生存下去,一定要有物质作为支持,那么,对自我劳动的所得进行排他性的占有,就是生命权与自由权必不可少的保障。“人能够工作,能够靠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活,并把生活剩余的钱存起来留给子女或者自己的晚年,这都是人尊严的一部分。”财产权看似是一种物权,但其实质为人支配物,即支配自己正当所得的权利。
    个案解读
    韩国首尔6动迁户遭镇压死亡|莫斯科寒冬强行拆迁惹众怒
    美国拆迁户老太与开发商结下友谊|天下钉子户属美最牛
    人格尊严权:人区别于动物所享之权利
    尊严也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是基本的人权,人格尊严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社会地位并且受到他人和社会的最基本尊重,是民事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其在社会上享有的最起码尊重的结合。
    个案解读
    日本新交通相过激言论羞辱拆迁户 可能被迫辞职
    奥巴马悼遇难矿工:我们国家怎能容忍为工作付出生命
    中国总理两会报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日本失业者蜗居 每天爬进爬出入住胶囊旅社(图)
    获助权:政府当仁不让的义务
    由于种种不可预知的灾祸,人的生命权无时不刻受到威胁。在危难关头得到伙伴的帮助,是生命权的必要保障。在现代社会中,突发性的灾难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这种时候个体的获助权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一般是政府的倾力帮助,这是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
    个案解读
    菲律宾总统开总统府大门收灾民 要内阁成员捐款
    联合国报告09年全球饥饿人口逾10亿 创历史最高
    平等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人权的普适性必然的要求每一个人都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但现实生活中,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种族等,都会不同程度将人划到不同的等级,那么人权就变成的有限的,有条件的,甚至成为特权阶级的奢侈品了。而公正权是为了将人权平等的扩展到每一个人身上。
    个案解读
    经济平等:德贫富差距每8人中有1个穷人|泰贫富差距大成政治危机死结
    教育平等:英拉响教育不公警报:让穷人孩子有钱上学|中国教改剑指不公
    政治平等:印官家千金耍特权|缅甸大选昂山素季无缘|美市长与平民没啥两样
    法律适用平等:科威特王室贩毒与庶民同罪 王室成员首被判死刑|阿扁卸任进班房
    全民权利和尊严乃国家兴盛之本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刚强;万物草木之生业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观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刚强者死之徒也。”《老子》中则云:“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西方以社会付诸个人的尊严换得公民的刚强,也就取得了民族强盛的钥匙,赢得了国家崛起的根本法宝。
    治标还需治本:完善人权保障机制 用法律和制度说话
    只有当一种规则上升为法律、形成制度才能固定并传承下来,从根本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美国矿业法经过百年的发展才真正变成矿工生命的护身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只有吃一堑长一智,不断修正完善法律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的生命和自由。不怕有问题,就怕出了问题不去想解决之道,而是千方百计拆东墙补西墙…[详细]
    头痛医头非良方:要培育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文化土壤
    经济的迅猛增长和物质水平的相对提高,不能成为政府掩盖矛盾、回避问题的“遮羞布”;只有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维权意识、生活行为方式,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相应地转变和提升,才能形成源源不断的良性反作用力。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形成“善举对善举”的循环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本身给予最大的尊重…[详细]
    当尊重人不再奢侈:民本位观念应深入骨髓 维权路不必崎岖
    被错判成凶手拘禁数年的无辜者,重获自由后还得感谢政府;坐骑、楼盘、单位成为划分阶级等级的标志,金钱成为衡量公民尊严的唯一标准;家园被强拆、有背景作恶者逍遥法外等等,归根结底是没有把人当做“人”来看、来做。而只有将人的尊严深植骨髓,方可知其神圣和宝贵…[详细]

    专家学者驻外记者博友关注

     ·交锋:人权与生存权、发展权之争
     ·交锋:干涉内政-人权与主权之争

     ·丛培影:美借人权外交遏制中国崛起
     ·罗艳红:人权之争左右中美关系发展

     ·李庆四:美国人权手段更细化更具体
     ·评论人:中美人权共识是谈出来的

     ·达巍:中国对中美交恶说有心理准备
     ·奥巴马为谷歌撑腰 中美恐全面角力

    来自全球主流媒体的声音

     ·世界人权宣言不是要等到现代种族灭绝发生之后才起作用的马后炮,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所有人,无论是高加索还是印度河流域,无论是纽约还是布鲁塞尔。

     ·人权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产生摩擦的源泉,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希拉里正避免这类话题左右中美关系,美国将采取更加柔和的对话政策。

     ·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发展,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以人权的广义概念看,中国政府所作的这些具体承诺,还不能涵盖人权的全部内容,但人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具体计划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强针对性的。

     1989年后,人权问题开始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美国把包括北京申办奥运、最惠国待遇等问题均与人权问题挂钩,推行“挂钩”政策。1990年开始中美开始就人权问题对话,原则上每年一次,轮流在两国举行,至2002年共举行13次。

     2004年3月,美方执意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提出所谓的“中国人权状况”的决议草案,最终大会以28票赞成,16票反对决定对美国提案不予审议和表决,人权对话被迫暂时中止。两国人权对话中断6年,直到2008年才恢复。[详细]

     借着奥运契机,2008年5月第14次中美人权对话在北京恢复。中美两国2009年11月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决定在2010年2月底前在华盛顿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人权对话的恢复,被视为中国与某些国家关系改善的一个标志。[详细]

     今年的人权对话原先排定在二月举行,这也是奥巴马上台后中美首次举行人权对话。但由于美国在一月底宣布对台军售,接着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所以对话一再延期。最近谷歌退出中国事件,无疑的使这项人权对话增添新的议题。[详细]

    更多 >>

    中美人权对话最新消息

    更多 >>

    中美人权对话最新评论

    专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