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及其夫人被捕。被捕时的视频显示,巴博被关在宾馆内一个漂亮的房间里。他眼神呆滞,满头满脸流着汗,身上穿一件背心和一件白衬衫,用毛巾大把擦完汗后,让人帮他换了一件花衬衣,他不停地跟周围人说话,其间他时不时还偶尔露出无奈的一笑,在留恋总统宝座11年之后,巴博就这样黯然走下了政坛…[我来说两句][高清图:巴博被捕][视频]
从巴博的政治轨迹中,可以看出其从民主改革家向独裁者的转变,在经历坎坷征途登上总统宝座后,他又走上了前任独裁者的道路。
科特迪瓦的繁荣一度成为非洲国家的榜样,但巴博是国家矛盾演变的见证者,更是矛盾激化与内战滥觞的主要推手。
科特迪瓦内战背后反映的,是非洲政治的老问题:部族与宗教的平衡。瓦塔拉作为该国独立后首次上台的北方民族代表,会如何突破部族与宗教矛盾,走向民族和解?
从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的政治轨迹,可以看出其从民主改革家向独裁者的转变。他首先是一位历史学讲师,从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科特迪瓦向多党派民主政府过渡期间,巴博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2000年当选为总统后,巴博开始采用严厉措施镇压反对派,操纵国家和宗教以维护其权利。[详细]
|
【巴博的从政轨迹】 1971年:因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颠覆政权思想遭牢狱之灾 | ||
|
科特迪瓦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是西非最繁盛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咖啡可可出口为支柱产业,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出口国。但连年的政治乱局让科特迪瓦日渐衰弱,当然,这一过程并非开始于巴博政府,但巴博政府却无意是科特迪瓦乱局的最大推手,巴博对前任歧视性民族政策的继承与发挥,以及他对权力的留恋和高压政策让国家在连年战乱中沉沦。[我来说两句]
曾经繁荣一时的象牙海岸在独立后不被看好的科特迪瓦却取得了令人炫目的辉煌成就:自1960-1980年,该国GDP翻了22番,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没有任何一年低于10%;与经济繁荣相伴的,是政治的稳定。独立后的20-30年间,科特迪瓦国内一直平稳,和整个黑非洲动荡不安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正因如此,90年代初,美国合众国际社曾将科特迪瓦称为“黑非洲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尺”,法国人更是将这个曾经看不上眼的前殖民地,亲昵地称作“法兰西后花园”。 |
种族对抗的推动者在巴博继任总统之前,被阿肯族系把控的政权就已经开始推行“科特迪瓦化”运动,这一运动带有明显的歧视其他民族的倾向,最为明显的就是,科特迪瓦现在当选的总统瓦塔拉因双亲之一是布基纳法索人,而被取消竞选总统资格;在人民对民族的认可强过对国家认可的非洲国家,科特迪瓦的民族歧视性政策导致了两方矛盾持续升温,而阿肯族系的巴博上台后更加变本加厉,继续推行排斥两个北方族系和移民的政策,最终酿成了2002-2005年的内战。 |
推动内战的好战派由于巴博政府推行的高压政策,2002年9月科特迪瓦内战爆发,来自两大北方部族的军官、士兵和武装民众暴动杀死前总统盖伊全家,占领两座城市,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骚乱。从此时直到2005年5月,科特迪瓦内战打打停停,双方都损失惨重。反政府军一度控制国土面积60%,但巴博一方控制了首都亚穆苏克罗、最大城市阿比让和南方富庶地区,双方都动用了重武器,甚至不惜让童子军上阵,却无法吃掉对方。本来繁荣的科特迪瓦也因内耗逐渐衰落。 |
科特迪瓦内战背后反映的,是非洲政治的老问题——部族与宗教的平衡。巴博总统出生于西南部城市加尼奥阿,属于阿肯族系,信奉罗马天主教;瓦塔拉则是科特迪瓦人和布基纳法索移民联姻后的孩子,曾拥有布基纳法索国籍,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背后,则分别占着各自的部族和宗教支持者。作为北方部族代表(以前从未有过此类情形),瓦塔拉的选择是什么?[详细]
|
【科特迪瓦的民族宗教构成】 在约2200万科特迪瓦人口中,阿肯族系占41.4%居第一位,沃尔特族系占16%居第四位,而和沃尔特族系关系较接近的曼迪族系占27%居第二位,两者相加就占了43%,而居第三位的克鲁族系源自冈比亚,和上述几大族系的关系均较疏远。另一方面,科特迪瓦信奉伊斯兰教者占40%,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占27.5%,剩下的则为拜物教崇拜者。由此不难看出,阿肯族系的人口和沃尔特族系-曼迪族系之和旗鼓相当,而宗教方面,伊斯兰教占了人数之盛,罗马天主教占了地利之便(信奉伊斯兰教的以外来移民居多),同样势均力敌。这种旗鼓相当的政治格局,也会埋下动乱的伏笔。[详细] | ||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