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点击进入专题 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
![]() |
各个微西弗单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科学松鼠会访谈:我们需要恐慌吗?】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
![]() |
泄漏出来的是哪种类型的辐射? 报道说在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有铀或者钚泄漏。 |
![]() |
健康受损程度取决于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以及辐射的强度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它能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可能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
![]() |
辐射最可能导致哪些"长期"的健康损害? 最大的长期健康风险是癌症。通常当体细胞受损或老化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自我消除。当这种自我消除的能力消失时,细胞获得"永生",可以不受控制地不断地分裂,这就演化成癌症。 |
![]() |
辐射面前,儿童格外脆弱因为孩子生长迅速,他们体内正处于分裂的期的细胞也多得多,从而因辐射而产生错误与损伤的可能性也大得多。【1986年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在附近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的风险显著提高。这是因为泄露事件中的辐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碘元素,而碘元素在甲状腺中的含量特别高。】 |
![]() |
放射性沾染会持续多久?放射性的碘衰变很快,大部分将会一个月内消失。放射性铯在体内不会久存,大部分会在一年之内排出;但它会存留在环境中,可能会带来长久的风险。 |
![]() |
遭遇核辐射"内外兼防":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详细] |
日本国会“福岛核事故调查委员会”认为,根本原因应从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寻找。可推断福岛第一核电站“曾处于无法保证可抵御地震或海啸的脆弱状态”,并强调东电与原子能安全委员未做出必要防灾准备…[详细]
数以万计示威者6月29日开始,连续三天在日本首都东京市中心首相官邸前集会,抗议野田佳彦政府批准7月1日重启大饭核电站。组织方“首都圈反核电联盟”成员说,超过15万人参加示威…[详细]
![]() |
德国: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
|
芬兰:决定对全国核电站进行全面检测
|
澳大利亚:铀矿股大跌反应对核能前景担忧
|
瑞士:暂停境内核电站更新改造计划
|
印度:重新审查现有的核能发展计划
|
美国:可能会影响美国的核计划发展
|
法国:愿与日本分享核安全经验 国内掀起激烈争论
|
韩国:启动紧急监测室 对核辐射进行全天候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