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古埃及原始神祗源自部落氏族图腾

  埃及宗教植根于远古的史前时代。史前的埃及人由于缺乏知识,对复杂纷纭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感到无能为力,便认为世界万物几乎全都具有神秘的超乎人类的力量,于是便把这一切当做神灵来崇拜,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一切原始宗教都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把许多动植物当做氏族的保护和象征。史前的埃及人也不例外,尼罗河流域的每个部落都选择当地特殊的动植物,尤其是那些强壮或拥有令人畏惧或羡慕的本能的动物,作为本部落氏族的图腾,继而演化为部落的保护神。进入文明时代后,这些具有动物形象的部落神便转化为刚刚形成的各州的保护神。[概况] [阅读]


宗教烙印于古埃及社会各个层面

  在古埃及文化中,宗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埃及人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多神崇拜的民族,宗教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影响了政治、文学、艺术、建筑等每个领域。考古的发现和历史文化的研究证明,古埃及宗教内容非常丰富,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古埃及的法老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权政治,王权神授,法老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化和社会的每一层面都包含宗教精神,无不深深打上了宗教的烙印。[诗歌]


  埃及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上下埃及及各州政治势力的扩展或削弱,各州的保护神或抬高其地位,或降低其神圣性,占统治地位的大州的神,往往上升为地域主神。到埃及早王朝之末,由于国家归于统一,出现了最早的全埃及同意崇拜的主神—鹰神荷鲁斯,原来各州的保护神则降为地方神。[神祗][主神]

古王国的衰亡造就“冥间”盛世

 

中王国的繁荣奠定“正道理想”

 

  古王国的衰亡造成了埃及社会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王室衰微,地方贵族势力兴起。埃及人普遍感到前途未卜,寄希望于来世,奥西里斯在冥间主持审判亡灵的神话便应运而生。这对于那些一向安分守己的贫民百姓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不必再为来世的命运担心,因为死后能否获得永生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生前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为人。[详细][死后世界]

 

  中王国建立后恢复了埃及往昔的安定和繁荣,对太阳神阿蒙—拉神的崇拜和奥西里斯信仰已经浑然一体,保留了二者最突出的特点,主宰活人的太阳神的职权同赐予死者再来世永生权利的奥西里斯的作用几乎等量齐观。这时埃及宗教已经具有明显的伦理性质,人们渴望正道处世,追求理想的社会平等,因为这种行为合乎神的心意。

  而这也正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奠定了埃及整个民族性格中对社会平等、民主自由的追求。之后埃及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对这种民族理想的种种阻碍,民众的反抗从宗教主教义信仰中找到了精神依据。[太阳神][努比亚要塞]

新王国后期原始多神教基础动摇

  到新王国时代,底比斯重新统一了埃及,并以武力开始向外扩张,形成了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强大帝国。随着埃及帝国的日渐强大,底比斯的保护神阿蒙声威也更加显赫,成为整个埃及帝国的最高神。[底比斯]

  然而,擢升为全埃及崇拜之神者,并不限于诸如此类的国家政治中心的保护神,也有一些地域神,不在囿于原初享祭范围,被奉为全国某种活动或某些行业的保护神。

  新王国后期,随着埃及对外扩张以及和邻国的频繁交往,许多外国神祗也逐渐传入埃及,加入埃及众神行列,导致埃及神祗与外国神祗的融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埃及原始多神教的深厚基础,使埃及宗教赖以繁衍的土壤和信众根基发生了变化,为日后宗教领域中出现的颠覆和演变融合埋下了伏笔。 [新王国政治]

 

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失败后回归传统崇拜

  进入新王国时期后,随着强大埃及帝国的形成,埃及宗教思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它的伦理意义大部分遭到毁灭,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已与帝国的统治不相适应。于是,阿蒙神凭借他是帝国首都底比斯主神的地位,成为国家最高神和王权保护神。至新王国第18王朝后半期,阿蒙神庙祭祀集团势力已构成对法老政权的直接威胁。经过一番较量,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以失败告终,埃及又恢复了对传统的阿蒙神的崇拜。

  新王国末期,官方宗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埃及平民百姓的信仰要求,人们渴望与神进行直接交流,人神之间互动交往关系的观念便出现了。个性化趋势已成为当时埃及宗教信仰中的主流。

  可是,为时不久,埃及宗教便开始迅速走向衰落,动物崇拜开始重新抬头,是史前埃及宗教残余的表现。[详细]

亚历山大对埃及传统宗教施行宽容统治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东西方文明在埃及产生剧烈的碰撞。亚历山大非常重视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埃及的宗教在他统治时期,并未衰亡或遭到压制。[亚历山大陵墓]


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与埃及文化发生碰撞

  亚历山大死后,王国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混战,曾任亚历山大贴身护卫和马其顿舰队司令的托勒密脱颖而出,占领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的建立使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发生碰撞,从而使两者各自产生的变化在许多文化领域都有迹可循。托勒密统治者们从不排斥埃及传统的宗教信仰,不拒绝埃及的神,这一点与波斯统治者有着明显的不同。[详情]


埃及艳后--古埃及文明终结的末代鉴证

  埃及艳后即克丽奥佩托拉七世(希腊语:Κλεοπατρα Ζ,又译克利欧佩特拉七世;约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约前30年8月12日)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文艺或电影上,她被认为是为保持国家免受罗马帝国吞并,曾色诱凯撒大帝及他的手下马克·安东尼。

  有人说,克莉奥佩特拉是“尼罗河畔的妖妇”,是“尼罗河的花蛇”;有人说,克莉奥佩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诗人的情妇,是世界上所有狂欢者的女主人;罗马人对她痛恨不已,因为她差一点让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埃及人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克丽奥佩特拉自杀身亡(只是猜测,并未证明,她的死亡方式存在多种版本,有说并非毒蛇噬身,而是被屋大维杀死),埃及并入罗马,古埃及文明从此走向终结。[详情]

古老宗教单一盛行时代随法老而终结

  埃及法老既是历史人物,也是神话角色。埃及法老自称“太阳神之子”,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神性。在古埃及人的传统观念中,法老是神在人间的代理,是人与神交流的中介,法老统治是神定秩序的一部分,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法老时代的终结,标志着埃及本土古老原始宗教单一盛行的时代宣告结束。

  自此以后,埃及经历漫长而复杂的民族融合历程和历史变迁,古老宗教也随之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法老与金字塔] [埃及法老] [视频]

 

罗马帝国的征服为埃及带来基督教

  公元前30年,屋大维率罗马帝国征服埃及,埃及也成为了基督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在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基督教逐渐与埃及的民族传统紧密结合,深深扎根于埃及文明的沃土之中,从而使埃及的历史迈入科普特时代。4世纪罗马帝国改奉基督教,主张基督神人二性并存。埃及基督徒反其道而行之,接受基督神人二性合而为一的教义,以便与罗马和拜占庭统治者抗衡。通常,我们把法老时代之后到伊斯兰教传入埃及之后这段时间成为科普特时代,或基督教时代。[详细]

 

阿拉伯帝国时代开启伊斯兰化历程

  自641年阿拉伯帝国占领后,埃及通过逐步伊斯兰化而成为伊斯兰国家。

  在中世纪埃及曾取代大马士革和巴格达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并一度充当抵御西方十字军东征的大本营。

  到奥斯曼帝国的阿里王朝时,埃及又成为伊斯兰国家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典范。直到1798年拿破仑征服埃及的长达11个半世纪的岁月中,埃及的封建王朝虽几经更迭,但伊斯兰教的统治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详细]

近现代埃及宗教冲突明显

  在埃及现代国家发展历程中,国家与宗教的冲突十分明显。冲突的最高潮表现为萨达特总统遇刺事件,在众目睽睽之下,萨达特在盛大的阅兵式上被伊斯兰激进分子刺杀。国家与宗教的冲突是埃及现代化的困境之一。

  埃及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两条平行的线,一条是显线,一条是隐线。显线是世俗主义—民族主义的线,隐线是伊斯兰现代主义—原教旨主义的线。埃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世俗的运动,但埃及社会又浸透着宗教传统。在埃及现代化过程中,两种力量都发生作用,两条线始终平行地发展,结果使整个过程充满了冲突。

  美国著名伊斯兰和中东问题专家埃斯波西托说,埃及“曾为以西方和世俗为主导方向的现代化提供了一张晴雨表”,但“战斗的伊斯兰看似突然的爆发,与现代的希望和价值构成强烈反差。今天埃及提供了一个关于伊斯兰教对社会经济发展多种不同的复杂冲击的突出例证”。[详情]

7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

  1952年“七月革命”后,埃及的世俗政权与宗教势力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每一次政治与政策的失败,每一波社会问题的涌现,都会引发大规模的宗教运动。

  伴随70年代以来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高涨,伊斯兰作为影响埃及社会发展重要变数的作用再度凸现。[释义] [根源] [相关新闻]

原教旨主义盛行激发宗教矛盾

  纳赛尔主义的民族旗手形象面临挑战,于是如同当年的法鲁克王朝,埃及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即民族主义神经被触痛了。人们不再相信纳赛尔主义万能,开始对国家振兴的问题重新思考,原教旨主义开始流行。他们认为:战争失败是世俗主义的失败,埃及背离了伊斯兰精神,因此应受到主的惩罚。在许多人眼里,世俗主义的一切尝试都失败了。现在,只有回到伊斯兰,才有可能振兴家园。[释义] [因果] [误读]

宗教冲突的巅峰-萨达特遇刺

  1973年10月,萨达特发动“斋月战争”,埃及军队口颂《古兰经》,越过苏伊士运河,然而就在阿拉伯人欢呼“真主伟大”、感谢伊斯兰真谛又回到人间时,萨达特却出人意料地访问以色列,开辟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谈判的和平进程。从国家的角度看这是十分合理的,埃及在与以色列的对峙中损失巨大,经济发展受阻,国际地位下降,只有甩掉这个包袱,才能致力于现代化目标。但萨达特的举动却使阿拉伯世界大为愤怒,许多人谴责他背叛了伊斯兰的神圣事业。多数阿拉伯国家与埃及断交,普通民众也对此难以理解,萨达特最终倒在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枪口下。[生平] [遇刺]


穆巴拉克时代推行怀柔改良政策

  穆巴拉克执政后,立即释放了萨达特被暗杀前数月大规模拘捕的穆斯林兄弟会成员。他改变了前政府对兄弟会的高压政策,转为怀柔攻势,对宗教势力进行分化瓦解。[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