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更多>>视频播报

温家宝:2011年GDP增长目标8% CPI控制4%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详细][文字实录][14位专家解读]

温家宝:稳定物价作为今年工作首要任务

更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热点

[经济数据] 十二五经济年均增7% 2015年GDP将超55万亿

[民生保障] 温家宝: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者正常生活

[贸易发展] 温家宝:破除壁垒 鼓励和引导民资参与国企改革

[三农投入] 温家宝:“三农”是重中之重 首要保障粮食安全

改变权力集中又得不到制约 让人民知道花多少钱办什么事

2011年总理工作报告要点——数据对比

 

2011年目标

2010年目标及完成情况

“十二五”目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

  GDP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目标:增8%左右。
完成增长10.3%
今后五年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2015年GDP超过55万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
  CPI
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目标: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完成涨幅控制在3.3%。
   
  失业率
控制在4.6%以内 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4.6%
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4.6%
   
  财政收支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目标: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   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促进就业
财政拟投入42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目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
  三农投入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 目标: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
“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
  “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粮食产量去年达到1.09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保障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 目标:投入3185亿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
  收入分配
提高个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规范国企等薪酬。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8.9%
  住房投入
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 目标: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 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3.7%。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使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
  医疗保障
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目标: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教育投入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 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
  节能减排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5.3%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
要点解读:产业结构加大调整,是为了让市场机制重获活力

基础建设投资在中央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 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放缓

“十一五”时期,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92084亿元,年均增长25.5%。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作用下,“十一五”时期一些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城镇投资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12.9%,增速比“十五”末期回落12.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4.8%,增速比“十五”末期回落19.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1%,增速比“十五”末期回落22.7个百分点。[详细]

7个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资占到全部央企国资的80%

截至目前,军工、石油石化、电网电力、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7个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已占到全部央企国有资本的80%。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产业链高端与新兴产业布局的趋势将逐步加快。[详细]

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政策,把决定权交给市场

中国的产业政策一直以来就具有直接的干预市场特征,试图以政策部门的判断、选择来代替市场机制;保护和扶持在位的大型企业,限制中小企业对在位大企业市场地位的挑战和竞争。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行政之手如何放权,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详细]

竞争性行业政府应该退出,不能与民争利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实现已提出多年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政府在促进转型中,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采用旧体制和旧机制,由政府主导和靠巨量资本及土地投入来实现经济转型,很容易形成新一轮 引进技术和“洋跃进”的投资热潮,造成严重后果。[详细]
要点解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更重要是财产性收入有保障

财产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只占3% 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

“十一五 ”前四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年增幅达18.5%,高于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率。但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依然偏少,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提升缓慢,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限。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为167元,只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

居民财产增值也是民生

居民的金融资产应伴着经济增长保值增值。但是银行是负利率,居民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渠道太少。“十一五” 期间忽视了这些问题,“十二五”应该重视。

让百姓分享到投资乐趣

促进消费增长,关键是非工资收入增长的改革,比如降低投资门槛。老百姓钱哪里来,一个是工资收入,一个是财产性收入,只有赚钱了才敢去消费。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5% 百姓感觉不明显

“十一五”期末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达19109元和5919元。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高于5%的规划目标。但受物价、房价等上涨因素影响,百姓感觉收入增长很不明显。
要点解读:积极推进城镇化,要让农民真正尝到现代化果实

城乡差距在扩大:城镇与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比达3.23∶1

“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年收入连年保持了6%以上的增长,特别是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是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首次快于城镇居民。但尽管如此,目前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年均纯收入之比达到3.23∶1,差距很大。[详细]

“提高城镇化率”易成政绩冲动:城镇化率年均增加0.9%

按发改委数据,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年均增加0.9%。截至2009年底,城镇化水平已达46.6%。如果这个速度不变,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就能超过50%,中国社会成为城市社会,应该说是十拿九稳的。但目标并非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详细]

解决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是政府的历史责任

光有当城市居民的愿望不够,具备融入城市的经济能力才是最主要的,住房是关键。解决住房问题是政府的历史责任,意义当在免除农业税之上。在解决住房保障之外,加上农民工的保障性住房,政府的负担会更重,但这关系到城镇化成败,政府应有勇气负担重任。[详细]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

土地是根本,农民进城市打工是经济发展需要,而让新生代农民回归土地,参加新农村建设更是需要重视的。靠年轻力壮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到了一定年龄后,再回到农村后,连基本种田的知识都没有。大量农民外出导致空巢家庭、留守儿童和农村治安等问题层出。 [详细]

要点解读:建立工资增长机制,须给予普通职工更多话语权

GDP增速远超居民收入增速 30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今年伊始,山东省、广东省分别上调了各自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广州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1100元/月调整为1300元/月,为全国最高。自去年以来,我国有30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一些甚至达到25%以上。我国可能会迎来又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年。

涨工资不等于“体面劳动”

“体面劳动”,首先要让劳动者拥有工作的机会和权利;其次要在工作环境上拥有安全感和尊严感;再次要在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上拥有归属感、光荣感和成就感。

实现“体面劳动”政府有责

单纯加薪只能带来短暂收益,很快会被通胀速度冲淡。只有政府把中小企业减税和涨薪同步施行,增加民生支出压缩行政经费,才能从本质上调整收入分配。

收入体系难获保障 2009年共解决国企历史拖欠工资349亿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了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规范了公务员津贴补贴。共解决国有企业历史拖欠工资349亿元,基本解决了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全年有28个省份发布工资指导线,20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要点解读:公共福利投入增长,关键是居民能够公平地分享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公共设施投入仍不足

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过去5年,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铁路运输业累计投资22688亿元,年均增长46.0%;城市公共交通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详细]

公共设施跟不上 “病态城市化”吞噬居民幸福

公共设施跟不上,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盲目发展汽车工业、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加剧了城市病。[详细]

要让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当今我国各阶层的分配格局中,少数人聚敛了大部分财富,先富起来的迟迟没有带动后来人致富。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税收增长未能使大多数民众充分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详细]

再分配促进国富到民富的转化,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

要平衡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不同地区行业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保障各阶层个人享受基本一致利益,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生有所食、教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详细]

专家解读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GDP定调

【叶檀】GDP定调略缓 促内需调结构是主要任务

    GDP定调略缓,但实际上增速还是比较快的。在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已逐步进入恢复期,中国的增速是新一轮经济周期乐观的趋势。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到2010年为止,这时候全球抵抗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在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GDP增长非常快,中国已经接近两位数增长。今年的经济预期目标总体来说定调比往年更高,说明政府容忍度在提升,调控的空间比较大。[详细]

宏观经济

【韩复龄】十二五目标实施有不确定性 资源约束

    十二五规划将GDP年均增长目标定在7%,表明政府充分考虑了资源约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总量仍是相当可观的,这个目标应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由于货币政策调控已经开始见效,CPI的势头开始得到抑制,控制在4%以内,应该难度不大,在可控范围内。[详细]

财政赤字

【刘尚希】财政赤字缩小是一个趋势

    去年的财政赤字目标是9500亿,与之相比,今年的目标有了一些缩小,但缩小的不大。“GDP的规模按照8%来测算,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安全性不用说,而且有一定弹性存在。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小的过程中,财政赤字缩小是一个趋势。”[详细]

贸易问题

【鲁政委】保持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固

    政府工作报中大力发展对外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顺差。鲁政委认为:大力发展外贸型企业发展,不但可以保持贸易顺差,也能带动中国相关产业发展。任何一个发展良好的经济体,都已经保持了400—500的贸易顺差。提倡外贸企业发展,更可以带动就业。加工贸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带动的就业不可小视。[详细]

农民进城

【王太元】解决农民工保障比城镇居民身份更重要

    重点是两个,一是不要迫使没进城的农民进城,为了土地赶农民上楼,赶农民进城。所以说因地制宜,分布推进。第二,对于暂不具备落户条件农民工解决他们实际问题,这比第一条更重要。农民进城打工变成工人了,解决了社会保障的问题,比转为城镇居民还重要,因为转为城镇居民还可能继续失业。[详细]

税收改革

【王小广】要降低税率 而不是提高个税起征点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工作的重中之重,王小广表示,最好的结果是居民收入同GDP同步增长。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来减低中低收入者负担是一种解决差距的方式,但并不会消除贫富差距。“我认为,个人所得税并不是多大的负担,需要从收入增长上做文章。”他认为,需要增加的是中产阶层的收入,需要从富人身上征税。[详细]

医疗改革

【牛正乾】公立医院改革核心在推进管办分开

    总理在报告中要求“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新医改方案从2009年4月发布至今,3年过渡期仅剩最后一年,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之年,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在于切实推进管办分开。管办分开是新医改成功的关键。[详细]

社会保障

【郑秉文】社保力度更胜十七大 体制改革值得期待

    “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疗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这就为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和提高医保的待遇水平提出了硬性要要求,甚至为医保基金累计结余水平也提出了要求,这既是对医保基金运用体制的改革,也是对医保待遇水平的改革。[详细]

民营企业

【张文魁】民企进入铁路医疗等新领域 迎来第二春

    铁路原来都讲垄断,所以我觉得以后铁路改革也应该会启动,铁路领域也会向民间资本开放,对于我们买票难都有好处。民间资本其实并不缺钱,可能并不一定说修很大的干线,像京沪铁路,但是一些支线,一些短途铁路,这都是有可能的,还包括小的机场,民办机场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基础产业,铁路、机场、公路、桥梁都是基础设施,这个领域都是可以开辟的。[详细]

三农问题

郑风田政府加大“三农”投入 稳定物价意图明显

    今年政府报告关于三农的部分,一方面继续强调了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没有变化,另一方面也看出政府对稳定物价,尤其是对农产品价格稳定的重视。不管是加大“三农”投入、大兴水利,还是强调“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都不难看出稳定物价的意图。[详细]

我来说两句

相关专题

更多>>2011全国两会发布会最新消息

2011全国两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