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就食品安全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卫生部明确指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内外有别,甚至有些方面比国外标准要更加严格,那么为什么同样,甚至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之下,会有如此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也许美欧等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来说两句]
即使有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及标准,如果没有有力的贯彻与监管落实措施,也只能流于形式,中看而不重用。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
如果食品企业身上没有了“道德血液”,监管者未履行监管职责,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极为严厉的处罚,没有后悔的余地。
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中国食品卫生监管的事后监管弊病,甚至有分析称监管部门是在“养鱼执法”,这样的监管完全背离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本意,把公众健康赤裸裸的暴露在危险之中,而在欧美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管则重在预防性质的事前监管,把危险从一开始就隔离起来,公众的健康也就有了最强有力的保证。[详细]
|
![]() 有效的舆论监督和举报机制 民间的消费者保护团体是敦促食品安全标准及政府监管落实的重要平衡力量。比如2006年6月,一个名为“公众利益科学中心”的团体就起诉肯德基使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烹调据媒体报道。发达的法律体系也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而在中国,目前还很难找到为维护食品安全而设立的民间组织。[详细] | ||
|
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首次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2006年,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对各个生产环节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是发现食品质量存在缺陷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 [我来说两句]
日本:每种农产品都有“身份证”
|
德国:从鸡蛋追溯到母鸡
|
英国:调查化解克隆牛风波
|
问题食品屡禁不绝,“道德血液”或是原因之一,但从问题食品种类之繁多、底线沦丧之肆无忌惮的行业生态来看,监管之松和处罚之轻才是制度性原因。如今京沪等地决心将食品安全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似乎又看到了曙光。可这种方式相比他国的问责力度,总显得“暧昧”。没出问题倒成了政绩了?其潜台词成了食品安全不好把关,做不好是应该的,同时也给了官员们矫情的理由。考核不如更严厉问责,应该让他们知道,做得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才是失职,没有半点含糊。[我来说两句]
法国:卖过期食品立刻关门
|
韩国:造毒食品10年内禁营业
|
德国:刑事诉讼外加巨额赔偿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