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甘肃频道
河南省矿业协会 孙志顺
一、矿业城市(镇)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业城市(镇)是指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及其初级产品加工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者说是主要经济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的城市。矿业城市(镇)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矿业城市的界定标准,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凡矿业职工占城市全部从业人口15%以上或矿业产值占城市工业总产值10%以上的城市,即可确定为矿业城市。
中国工程院城镇化项目“矿业城市”课题组陈毓川院士、张以诚研究员进而提出“支柱、-○、一五、传统”的四条标准,即矿业已形成支柱产业、矿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不低于10%、矿业职工在城市全部就业人口中不低于15%,随着其他非矿业发展,矿业产值虽然低于工业总产值10%,但其承载的传统矿业经济功能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的,仍可认定为矿业城市。
我国现有矿业城市(镇)390座,人口3.1亿,界定标准是以1999年为基数:矿业产值地级城市大于1亿元,县级城(镇)大于4500万元;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5%;从事矿业人数大于6000人;著名的老矿业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矿业城市,虽然统计数据低于三项指标,也可确定为矿业城市。
河南是矿业大省。2002年按照国家统计矿业城(镇)的口径,河南省地级矿业城市7座,其中属于中原城市群的3座,县级矿业城市(镇)23座,其中分布在中原城市群经济图内的有13座,矿业城市(镇)的总人口3824.8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0%。据2002年统计,全省7座地级矿业城市的采选矿产值均超过10亿元。全省年开采矿产总量中的75%,其中石油、天然气的100%、煤炭、黄金、钼、铁、铝(粘)土矿的95%,其他非金属矿产和建筑原材料85%都是由这些矿业城市(镇)提供的。可见矿业城市(镇)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矿业作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不争的事实。
二、及早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矿业城市(镇)的明智选择
2003年9月,李成玉省长在致“第五届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的信中指出,要“推动资源型城市调整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构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河南省矿业协会于2003年10月印发了《关于开展矿业城市典型调查的通知》,在全省选择了部分矿业城市开展调研活动。2004年3月省矿业协会又协助永城市地矿局召开了《矿业与永城可持续发展论坛》,就永城市矿业开发与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从目前的调查资料表明,我省矿业城市(镇)总的情况是好的,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矿业城市的党政领导比较早的注意了在宏观上对矿业城市(镇)经济结构的调整,并采取了许多颇具远见和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使我省不少矿业城市较早的跳出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框架,较快地走出了矿业城市(镇)的困境。
平顶山是我省50年代建立的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早在1996年12月,省矿业协会、平顶山市经济研究中心、平顶山地矿局共同发起召开了《平顶山市矿业经济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平顶山模式”即“一方面拓宽资源基础,一方面及早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把单一的煤矿城市改造成综合性城市”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认为“平顶山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这次会议增强了人们对矿业城市的关注。为此,1997年10月,由地质矿产部、建设部、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和平顶山市政府联合主办,由河南省矿业协会、平煤集团、平顶山市地矿局承办的“全国首届矿业城市发展研讨会”在平顶山市召开。1999年7月,省矿协又同平顶山市地矿局、市矿协联合召开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进一步形成了“调整产业结构,是矿业城市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的共识。近几年平顶山市以科技进步为轴心,进一步拉长、加粗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大工业,培育工业强市。
焦作市是我省最早的矿业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焦作地区就发现了煤炭,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开始土法开采,宋代,焦作煤炭已销往京都汴京(开封)。随着煤炭的开发,带动了陶瓷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元代名人许衡对焦作曾有“卧牛之地,日进斗金”的描写,明清时期,焦作小煤窑已是星罗棋布,从事采煤人数已逾数万。1898年,英、意列强联合中国封建官僚开办“福公司”,掠夺焦作煤炭资源,建立生活区,出现了焦作最初的“城镇”雏形。1910年清政府正式建立了焦作镇,1925年曾一度改为焦作市。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1956年7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经过100多年的开采,近几年原焦作矿务局的十个矿,已有六个先后闭坑,煤炭产量锐减。焦作还曾有耐火材料基地之称,九十年代初还有200多家开采,年产矿石60多万吨,目前仅剩30多家,产量只有10万吨左右。焦作因矿而立,因矿而兴,但并未因矿萎缩而城市衰落。焦作市最近几年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红红火火,再造秀美山川的经验,同样得益于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濮阳市因油气开发而立市,继而凭借中原油田的发展,上“大化”优化经济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工业兴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金牌奖”等,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座 “国际花园城市”。濮阳市以优势产业为主,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绿色家园的经验值得推荐。
鹤壁市没有固守单一的煤炭开发而较早地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开发淇滨新区,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工业发展;灵宝市抓紧新城区建设,拓宽金矿资源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永城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永煤、神火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经济实力,加快新城区建设;义马市以煤炭资源为依托,走经济发展之路,全市结合经济势力,近三年在全省上升了25个位次;巩义市、禹州市、新密市、登封市、新安、栾川、桐柏、安阳县等一大批矿业城镇,立足资源优势,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城乡面貌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三、我省矿业城市(镇)存在的突出问题
矿业城市(镇)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矿产资源枯竭是迟早问题,矿业城市(镇)不可能“万寿无疆”。因此我省矿业城市(镇)也面临着许多矿业城市(镇)的共同问题,如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资源保证程度不高,科技投入不够,技术改造、职工福利欠帐较多,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资金短缺;部分矿山企业活力差;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污染;破坏地质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破坏和浪费资源;矿业职工队伍老化,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大,工资福利较差,环境艰苦等。具体问题如:平顶山、焦作、鹤壁、义马等煤炭城市以及郑煤集团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矿井资源枯竭,相继闭坑;义马市城中有矿,矿城相连的布局,制约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比较突出,目前矸石堆放量已达2100多万吨,压占土地1040亩,地面塌陷400多亩,2400人被迫搬迁;灵宝市的突出问题是矿山企业债务沉重,截止2002年底,全市国有及非国有规模以上的采选业负债总额高达313575万元,是其固定资产的1.37倍,长期负债额123345万元,占其固定资产的54%,部分企业已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8594元,而矿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6675.4元。另外,金矿保有储量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市政府加大了深部探矿、矿区外围探矿的投入,但成本很高,风险较大。环境治理欠帐很多,历年来矿区固体物存放量已达4026万吨,其中废石1622.7万吨,尾矿2403万吨,全市矿区应复垦面积7675亩,已复垦3110亩,尚有60%未复垦,仅废石和尾矿处理和土地复垦费用就需要4000多万元;永城市虽然是新兴工业城市,但据2003年统计,因采矿已造成塌陷面积22872亩,涉及26个行政村,11800人因房屋开裂、倒塌而搬迁。已投产的5个井田,固体废弃物已达240万吨,其中煤矸石排放量为228万吨,占压土地550亩,矿井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5万立方米,远远超过全市新老城区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量的总和。矿井排水的主要污染物为镉、氟化物、硫酸根和亚硝酸盐等,直接污染地表水体和土壤,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据专家测算,永城市规划的十个井田全部投产,每年将影响土地面积6890亩,积水面积3590亩,因土地塌陷和积水,每年将有约1500人丧失耕地。全部井田采完,预计形成塌陷区面积将达51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7%,其中70%是可耕地,将有近500个村庄受到塌陷影响,地表积水面积将达到184平方公里,有300个村庄将因积水需要搬迁。同时受采矿影响的还有一城三镇的地面建筑、49座桥梁、19座电灌站,295个涵洞等,需要重建或大修。
大量事实表明,我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拉动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矿业城市(镇)业已存在和将要面临的严峻局面,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四、几点建议
1、矿业城市(镇)必须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经济是人类共同的永恒追求,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经济,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而现实社会中许多地区的资源开发往往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人们不会为了保持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而放弃发展经济,放弃工业化,不修铁路、公路,不建工厂、矿山,不搞城市化。我们反对这种自然生态主义。但是人们也不应因追求短暂的繁荣和眼前的利益而毫无顾忌地破坏生态环境,牺牲长远利益,“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经济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不能单纯以GDP的增长值来衡量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和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河南地处中原,目前,还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省委、省政府提出“东引西进”,实现中原崛起,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正确地选择应当把坚持加快发展经济当做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资源的正面效应,而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效应。
2、矿业城市(镇)必须搞好全面规划
编制矿业城市(镇)的规划,一定要科学化、民主化,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使规划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前瞻性,要体现特色,体现地当优秀的文化传统。规划应当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工业、农业、城乡、科研、商贸、林牧渔、水利、旅游、服务、人居环境、地下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发展,规划应当可操作性强,可以分步实施。
3、矿业城市(镇)必须优化经济结构
国内外及我省许多矿业城市(镇)的经验表明,调整发展思路,深化改革,及早优化经济结构是矿业城市(镇)摆脱困境,避免和推迟矿竭城衰的唯一出路。要抓住机遇,在时间上越早越好,力度越大越好,措施越得力越好。在这方面美国休斯敦、旧金山,德国的莱茵-鲁尔区,我国的攀枝花、金昌、大庆、枣庄等,我省的平顶山、焦作、濮阳、栾川等矿业城市(镇)的经验值得借鉴。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特点,选择适合本地的转型模式,走出单打一的发展模式,综合利用资源,多渠道筹集、积累资金,多元化发展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经济实力。
4、矿业城市(镇)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矿业发展一般都会经历六个阶段,即勘探期、筹备开发期、扩大开发期、鼎盛期、衰退期、资源枯竭期。凡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及其初级矿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的城市(镇),由于其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强,所以,都不可避免的会同矿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紧密联系着。矿业的兴衰关系着城市(镇)的兴衰。所以矿业城市(镇)的政府和矿山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合理开发和节约资源,努力建设节约资源型城市,不能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要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利用率,加大科技投入,对共生、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搞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在开发中还应注意查明和开发利用新的资源,尽可能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5、矿业城市(镇)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这方面许多矿业城市(镇)都有深刻的教训。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繁荣,应当深刻领会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统一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依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约束机制,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政策法规,设立地质灾害和环境治理专项基金,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则,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充分发挥资源的正面效应,尽可能避免、减少和弱化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负面效应。
6、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支持矿业城市(镇)的发展
矿业城市(镇)是城市体系中的特殊群体,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比一般城市特殊,为此,各级领导对矿业城市(镇)应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财政金融、税收信贷、就业安置、矿工生活、福利待遇、城乡结合、工农关系等政策方面,应充分考虑矿业城市(镇)的特点、难点,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注和支持,并从每个矿业城市(镇)的实际出发,采取一市一策,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把矿业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兼顾城乡、工农利益,激活矿业城市的活力,增强其综合经济实力,使矿业城市(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我省矿业城市(镇)的持续、协调发展,建议省政府在适当时间召开我省“矿业城市(镇)发展研讨会”或“河南省矿业城市(镇)发展论坛”,集中研究我省矿业城市(镇)的发展问题。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矿业”,共找到
1,400,71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