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异地高考vs教育投入4%

[提要]3月3日,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接受采访时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政协委员张国初称,即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也并非高水平,希望教育投入能在GDP4%的基础上,逐年还能适当提高。[详细]

  其实不管是异地高考还是4%的投入,在教育投入上都是同一个话题,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民间呼声也很高,所谓教育公平问题,不只是人口分布问题,其实是教育资源问题。如果不加大教育投入,那么谈异地高考或者是教育公平,都不太现实。

异地高考能解决教育公平吗?

听袁贵仁谈“异地高考”改革

2月29日,《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从2014年起,只要高中全在山东省就读,外省考生也可在山东参加高考并参加录取。

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会出来”,“用不了十个月”。他表示,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高考改革方案,现在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详细]

山东破冰,外籍生你愿意在山东高考吗?

关于异地高考,山东第一个提出来,有人说,这是讨巧做法,教育资源矛盾不在山东而在北上广这些城市,山东是高考大省,肯定没人为了高考而特意跑到山东去高考,就算是在山东受教育,户籍不在山东也都很想回原籍去高考吧。[详细]

施行异地高考,大城市学生哭喊不公平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异地高考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其他省的问题都不是很大。一旦放开了北京的高考户籍限制,可能会引发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考生增多,从而影响北京考生的利益。[详细]

异地高考别成富人游戏,变移民新条件

有钱人家的孩子本来就会找各种机会“移民”,异地高考政策一开,更给一些特权阶层的孩子开了一个合理“移民”的口子,这样的话不仅损害着本地考生的利益,也损害了大城市的学生的利益。[详细]

异地高考归根到底是教育投入问题,不是公平的问题
教育经费投入怎么就难以突破4%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这一目标,从1993年提到了2006年,实现目标的时间,也从2000年推迟到了2010年。但让人尴尬的是,从2002年开始,政府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额竟然持续走低。[详细]
中国财政性教育投入现状:一路走低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占GDP比重几乎没有变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到2000年达到4%。这个目标实际上没有达到。全国政协委员殷鸿福曾透露,2005年全国教育支出3951亿,占GDP的2.16%,低于2004年的2.79%和2002年的3.41%。2002年至今,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直在下降。[详细]
教育投入不达标何谈教育公平
  中国在校学生超过2亿,虽然这几年的投入增加了,但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平均下来个人所摊经费并不算多。现在,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数量不够,此外,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依然不足,教师队伍需要提高,教育不均衡现象依然严重。[详细]
各国教育投入情况

美国:1975年以来的多数年份,美国机构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例保持在7%以上。

韩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是7.03%,位于丹麦(7.71%)之后,居世界第二。

印度:1998年印度教育经费占GDP的3.8%,2003年达5%。政府承诺在未来 几年内比重将提高到6%。

教育投入与高考公平相辅相成

【现实】投入不足会加重个人教育负担

     教育投入大体包括国家财政投入和个人投入。国家在投入上减少势必由居民个人补上。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但中国2002年教育投资中,国家投入占33%,个人投入占63%。可见,中国家庭是教育投入的主力军。世界上只有7.5%的国家个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10%,中国即是其一。

【实例】中国式的上学难上学贵

主要观点: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学费攀升、就业难已成为西部农民脱贫的障碍。

教育投入不足 资源就难以平衡

     只有加快教育均衡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实现教育均衡,是推行异地高考的需要,其实更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要适应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加大教育投入,通过总量增加改变我国城乡、地域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民众感受】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

主要观点:     无论是目前入托难、上大学贵,还是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城乡差异,这些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反映出的是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太低这一根本问题。事实上,正是由于目前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也存在“捉襟见肘”的情况。

别让教育投入成了一个政绩目标 GDP4%更要用在刀刃上

GDP4% 只是一个开始

    公众期待有关政府部门持续努力,并把新增投入用到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刀刃上。同时,教育投入在2012年达到GDP的4%,这并不是终点,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就是达到这一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任务,教育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详细]

教育投入不要成政府目标,要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表示,“对4%目标的实现要采取谨慎的态度,确保货真价实的实现,而不是简单地做数字游戏。”据其介绍,目前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些苗头,把不应该算作财政投入的部分调剂过来,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详细]

更要注意教育经费的分配问题

    我国的教育经费,一方面长期存在着“投入不足”、“严重匮乏”的根本缺陷,另一方面同样也存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浪费严重的弊端。比如,在城乡结构上,教育投资过多集中于城市,农村教育投资相对匮乏。[详细]

教育投入 请落在刀刃上

该给教育花的钱就花到别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义务教育大多实行中央财政统筹或省(州)统筹,而在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则过多依赖县乡财政,因而造成我国义务教育存在严重的区域、城乡和校际不均衡,也使地方政府在进一步推进本地教育发展中,恐怕难以为继。[详细]

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浪费严重,急需改变
    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还常常克扣、挪用、截留教育经费。如果这些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管理效率问题不能尽快得到很好的解决、矫正,即便4%乃至更高的总量目标都实现了,恐怕也未必就能令人欣慰。

往期回顾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