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在那部著名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里,曾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作为经济需要的婚姻。“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真是女儿们的福气!”这样的感慨也并非只出现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在市场万变的今天,婚姻不只是感情问题,更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回首近年来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变迁,我们或许更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波动的经济线和忐忑的爱情观
我们也曾单纯而感性,如今继续剩下or裸婚
不只是爱情,还需要安全感
婚姻是感情需要,还是经济需要
面包还是爱情,这仍是个问题
“当然,面包大小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波动的经济线和忐忑的爱情观

 ——我们也曾单纯而感性,如今继续剩下or裸婚

  近五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变化可以用“翻滚过山车”形容。经济震荡催发了诸多社会性问题,而其中对于中国人婚恋观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

☆2007年:我们也曾单纯而感性

  《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择偶指标中,77%的被调查者认为人品性格是择偶中的最重要标准,经济实力只占3%;81%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姻幸福是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干涉也会尽力说服;超过60%的人认为学历不是择偶考虑的最重要指标;而在择偶目的中,“希望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反观当时的中国经济,随着股市一路飙升,全民炒股养基,大家全部赚得盆满钵丰,经济因素等只是“非必需性”的择偶考量指标。当时中国人的婚恋观,是相对感性且单一的。

☆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爱情转型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亦一并衰退。股票大面积缩水,公司规模性裁员,人人自危诚惶诚恐。反观《2008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同样也能够看到婚恋市场大起大落的“心跳K线”。首先在报告中,根据民政部统计显示,2008年是结婚的波峰年,共有10,956,112对新人喜结连理,首次突破1000万对/年,这是一个利好现象。但年底调查数据却显示,近70%的被调查者开始认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女性对于择偶的盲目,也在当年初露端倪——74%女性不接受薪水女高男低(男性5%),41%女性认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男性3%)。
  * 2008年婚恋“混沌期”:
  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于是,婚恋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婚恋状况进入了“混沌期”。正在择偶中的“剩男剩女”,开始迷茫不知所措,特别是性别选择性差异引发的择偶矛盾也开始尖锐,婚恋观已经出现混乱征兆。

☆2009年经济回暖,爱情变复杂

  2009年各大婚恋网站都经历了一次会员注册量的迅猛增长。但我们不难发现,过度的婚恋网络化与经济的持续低迷,带动了全社会对于婚恋观的猛烈讨论。于是,诸如“猎婚”、“裸婚”、“隐婚”、“婚活”等等新词蜂拥而出;而剩男剩女亦不甘寂寞,有的自称“篱笆女”,有的自称“宽带男”,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 2009年婚恋“盲目期”:
  经济压力、社会压力、舆论压力,导致“剩客”尤其是女性“剩客”,失去了明确的择偶目标与择偶观点,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不知道什么样的婚恋生活最适合自己。于是开始跟风,随波逐流,今天苦苦寻找“经济适用男”,明天又抱着“面男”死不放手。

☆2010年:房子是最大的障碍

  2009年房价反弹幅度之高让人出人意料,在交易量上,2009年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中国大概消化了全世界50%的房子。以北京为例,全年二手房的交易量超过25万套,超过过去3年的总和。在价格上,从年初的“小阳春”到四季度的狂澜突进,热点区域的反弹高度甚至超过100%,某些热点城市房子火爆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比如传统热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比如在“国际旅游岛”概念刺激下的海南三亚,比如全运会举办地、次热点城市的代表济南,坐地涨价的现象比比皆是。2010年经济前景尚不明朗之时,2009年的房价走势给2010年留下更多不确定性。这也反映在国人的爱情观上。
  * 2010年婚恋“有房期”:
  关于女人对结婚前男人需要具备的经济条件的看法,92.8%的女性认为,男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再结婚比较好。同时有超过70%的女性认为,跟有房男结婚比较靠谱。同时,近50%的男性也认为,有房是结婚必须的经济基础。对男人来说,买不起房意味着步入婚姻的路更长了。

☆2011年:继续剩下or裸婚

  2010年全国整体婚恋状况中,一个明显特点是单身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日趋明显。关于房子的门槛卡住了不少待婚青年,2011年又遭遇房价一路波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岂止买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之前那些结婚条件也都成了“浮云”。楼市迎来了史上最浓重的观望期,婚恋业也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两眼一闭索性裸婚,要么继续高标准严要求的剩下。2011光棍年,不少年轻人趁机“脱光”,但关于剩男剩女的话题也愈加沉重。
  * 2011年婚恋“现实期”:
  一方面是大龄剩男剩女纠结要不要结婚,一方面是不少已婚夫妇纠结要不要离婚。根据2011年6月民政部发布的报告,2010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67.8万对,与2009年相比增幅达8.5%(近五年来,离婚率年平均增幅为7%)。经济的潮起潮落和政策的反反复复,也让曾经自以为聪明的都市人越来越看不清未来,越来越迷茫,再加上2012的末日心态,更多人选择活在当下,爱了就爱了,没爱就离吧,现实的感受最重要。
  2011年婚恋幸福感报告:琐事孩子和钱 夫妻吵架三主题:

序号
3年以下
百分比
序号
3年至7年
百分比
1
 生活琐事
 48.8%
1
 生活琐事
 57.1%
2
 情感
 30.8%
2
 孩子
 43.3%
3
 生活习惯
 26.5%
3
 情感
 31.7%
4
 家务
 24.6%
4
 生活习惯
 25.4%
5
 
 23.7%
5
 
 24.1%
6
 工作
 19.4%
6
 老人
 23.2%
7
 老人
 18.5%
7
 家务
 21.0%
8
 孩子
 16.6%
8
 工作
 14.7%。
9
 其他
 5.2%
9
 其他
 1.8%
序号
7年至10年
百分比
序号
10年以上
百分比
1
 生活琐事
 56%
1
 生活琐事
 58.9%
2
 孩子
 50.7%
2
 孩子
 47.9%
3
 
 26.7%
3
 
 25.3%
4
 老人
 25.3%
4
 家务
 25.3%
5
 情感
 25.3%
5
 情感
 23.2%
6
 家务
 22.7%
6
 生活习惯
 16.3%
7
 生活习惯
 14.7%
7
 老人
 15.3%
8
 工作
 8%
8
 工作
 10%
9
 其他
 2.7%
9
 其他
 5.8%

不只是爱情,还需要安全感

 ——婚姻是感情需要,还是经济需要

  安全感作为生存必须的一种情感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而通过婚姻这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感,也是大多数人最乐意的方式。但是随着生活压力加大和婚姻不稳定性的增强,作为感情维系的婚姻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因素所绑架。

女性安全感变化:从现金财富到不动产

   从2006年数据上可以看出,虽然女性看重的是更加实际的存款,但是伴侣仍然是第二大安全感的来源。2011年,婚姻仍是女性安全感的首要来源,但关于财富的理解有了变化,“买房了吗?”买还是不买,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现在买还是未来买,各种年龄、各个职业的人都在谈论同样的话题,房产在情感关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婚姻的第二要素。
   ☆对比:
   ·2006年调查:四成女性认为存款更能带来安全感:
   调查题目:你的安全感来自哪里?(参加此调查题目的有效选票为:1070)
   我不需要(32):2.99%;
   存款(446):41.6%;
   伴侣(332):31.0%;
   工作(260):24.41%
   ·2011年调查:八成女性认为拥有自己的房子更具安全感:
   调查题目:你会和没有房子的男人结婚吗?
   不会:38.2%;
   只要是我喜欢的男人有没有房都无所谓:23.5%
   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或者一起出资置业:38.2%;
   无所谓:0%
   调查题目:你认为房产和婚姻之间,拥有哪一个会让你更有安全感?
   房子:17.6%;
   婚姻:20.6%;
   二者同等重要:61.8%

工作能稳定,爱情更安全?

   《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以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等,这说明女性在择偶中倾向于寻求稳定;而男性希望伴侣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照顾家庭。 配图:超过四成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

选项
女性(%)
男性(%)
全体(%)
公务员
 41.7%
 24.7
31.8
教师
 15.1
 38.3
28.7
科研人员
 14.0
 4.4
8.4
警察/军人
 23.9
 6.0
13.4
新闻工作者
 2.5
 2.7
2.6
文化艺术工作者
 3.9
 7.7
6.1
体育工作者
 1.3
 1.0
1.1
医务工作者
 17.1
 22.8
20.4
法律工作者
 9.5
 2.9
5.6
金融财会人员
 13.0%
 11.2%
11.9%
工程技术人员
 14.2
 3.6
8.0
企业主
 20.4
 5.5
11.7
工人
 0.9
 4.4
3.0
农民
 0.2
 2.3
1.4
商业服务人员
 2.2
 5.9
4.4
职业经理人
 15.1
 3.3
8.2
无所谓
 26.9
 52.1
39.5

中等收入人群不安全感凸显

   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本次调查发现,月收入3000~6000元的中等收入阶层的安全感,要明显低于月收入1500~3000元和月收入6000~8000元的人群。中等收入阶层承担着高房价、高税收,一不小心就掉到下一个阶层中去,所以他们努力工作以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准,又要千方百计进入上一个阶层。这种“上下皆有可能”的不确定状态,使这个群体弥散着焦虑不安的情绪。而这个群体也成为大龄单身男女的一个典型来源。
大龄未婚青年呈现男少女多两极分化的特点。而在大龄未婚男子中也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是少数“精品男人”,比如高学历,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比如高收入,民营企业老板、外资企业高管、公务员等等;另一方面是学历较低,比如,中专、职校、技校等,收入较低及身材不高的男子。在未婚大龄女子中也呈两极分化,“三高女”、“五高女”,即学历高、职业高、收入高、身材高、容貌娇的占有相当比例。

面包还是爱情,这仍是个问题

 ——“当然,面包大小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这种现实的婚姻关系和婚姻观,有网友感慨道,“圆满的爱情终究还是要建立在有面包的基础上。当然了,面包大小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年少时非常反感奥斯丁,书里的女人们面对爱情整天打着各种各样的小算盘,不是钱就是爵位、地产和年俸。着实面目可憎。现在看来,她只不过是在爱情和生活上力求一个平衡罢了,伊丽莎白和达西就是一个完美的榜样。老一辈讲门当户对是有道理的,即使沦落成贫贱夫妻百事哀,两个人终究也还属于同一个阶层。” 面包还是爱情,这并非经济不景气时的艰难选择,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女性更加独立的未来,这个纠结的问题仍在持续。

陌生人社会交友圈趋狭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婚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社会从流动性不大的熟人社会过渡到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很多人都脱离了成长环境到异地学习工作,亲友和自身既有人际网络失效了。交际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表面看交友机会很多,但实际上相互了解并不深,可托付终身的人选也越来越有限。”有社会学家表示。

经济越动荡,婚姻更谨慎

  《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如果父母对对方不满意,您会”这一问题,选择“完全遵从父母”及“试图说服父母,最后接受父母的看法”两个选项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出线性发展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减少,选择“最后自己做主”的比例增加,说明80、85后在择偶中更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更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与对方分手。

  虽然说经济大环境影响了不少人的择偶观,但感情这事并非绝对。人生各有差异,经历也在变迁。就像日本前阵子评出了2011(上半)年度日本女性间流传的十大流行语,排名居首的就是 “绊婚”——这种结婚方式重点在于一个“绊”(缘分之意)字,因为3月日本大地震过后,很多女性似乎一夜间开悟,不再纠葛于男方的年收入和个人条件,只要对方能同自己相伴永远,就果断踏入婚姻殿堂。毕竟,人生转瞬即逝,患得患失的人更容易失去眼前的幸福。


  更多>>
2012.01.19 2012.01.18 2012.01.17 2012.01.16 2012.01.13
改变国人的相亲方式 城镇人口超过农村 血荒年年有,今年更严重 大选尘埃落定,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大环境 台湾大选怎么看
2012.01.12 2012.01.11 2012.01.10 2012.01.09 2012.01.09
制度样本不一定是制度榜样 被遗忘的退伍兵 不能缺少的 你买到实名制火车票了吗? 智能手机让人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