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访谈

专家议福利社会是否可行:决定因素非经济基础

  迈向福利社会系列六:福利社会在中国是否可行

    专家议福利社会是否可行:决定因素非经济基础

     郑功成:迈向福利社会应当成为中国的追求目标 

     郑秉文:美国非福利国家但社保模式适合中国学

    “福利社会,我觉得在中国肯定不行,现在问题太多了,您比如说……”

  在去采访社会保障学者唐钧的路上,出租车司机一听记者是去采访社会保障问题,立马开始神侃起来。

  “我女儿现在上初二,虽然学费、杂费少了,但因为想上个好点的学校,就要交择校费。您知道这择校费要多少吗?”的哥抱怨她女儿上学花了太多的钱,“我老婆一个月也就两千多,我开车扣了份子钱,平均也就这个数,加起来每个月能有五千左右。这也就是维持生活外,给女儿存点上大学的钱,要是她再上研、上博的,那我可就供不起了……”

  他絮叨着家长里短,看见路边闪过的高楼大厦、有名企业,瞥一眼,接着叹息道:“幸亏我是北京人,还有个小平房。”“我们公司原来都不愿招农民,因为给农民上不了保险,有了事麻烦。现在农民能上了,但也好像比我们少了个什么保险。”

  临下车时,的哥意犹未尽,还不忘嘱咐一句:“我觉得中国在2049年实现福利社会,悬!”

  是否走福利社会道路关键在政策、理念、民意

  “中国现在人均GDP才三千多,就提什么福利社会,美国都人均GDP三万多了,都没有搞福利社会、福利国家。过早提出这么一个口号容易误导国民,吊起国民的胃口。”郑秉文是研究福利国家、社保模式的学者,也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核心成员。2049年中国迈进福利社会的说法,正是这个课题组两百多位专家,历时一年多研究的最终结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尽管它可能不是决定因素。

  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是“国家负责,单位包办”,职工的生老病死全由国家和单位买单,自己基本上不用出任何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年代,“社会福利社会办”成为一个时髦口号,原来的社保制度已让政府和国有企业不堪重负,它们急于把社会保障问题抛给社会和市场。如今,市场经济地位早已确立,不论国家还是民间经济资本都已日渐雄厚,伴随着不断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普惠全民的社会保障”开始晨光微露。再往后,如果按照一些社会保障学者的规划,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在已发展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上,迈进“福利社会”。

  “2049年可能中国的经济总量很高了,但人均GDP能有多少?福利社会必须是人均GDP达到很好的程度,才可能实现。现在中国的GDP排名靠前,但一平均立马掉到一百名之后。”三农问题专家、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断然否定了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能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迈进福利社会的可能性。“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国家四个世界,因为我们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也有像非洲的落后地区,这样的国情下,能搞福利社会吗?”

  “人均GDP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太明显了,城乡差距很大,城市化率还很低。当然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经济发展没有到那个程度。”郑秉文认为现在提“福利社会”为时过早,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条件还是没有到谈论福利社会的程度。

  不过作为“内行”的郑秉文,虽然反对现在就把“福利社会”摆上台面,但他并不觉得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跟国家的富裕程度、人均GDP、财政收入多少,既有关系又没关系。因为模式的选择完全看政府想构造一个什么样的福利制度,和政府的理念有关。比如日本,它的经济名列前茅,但它的社会救助比例从50年代就开始逐年走低。”

  郑秉文的这一观点,和同为社保学者的郑功成不谋而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是这次课题的号召者,“福利社会”的概念和规划正是出自他的笔下。“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始终认为它不是决定因素。人民是否有需求才是决定因素。资金不决定我们建立什么制度,资金只决定我们的保障水平。资金不够就水平低一点,够了就上升一些。”

  政策、理念、民意在社会保障学者们看来,是比经济基础更关键的因素。但无论如何,经济基础始终是个先决条件,因为至今还没有听说那个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福利社会,成为福利国家。2049年的中国经济,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可能不差钱,但差不差政策、理念和民意,这就是未来的事了。

  以前的历史不可以假定,未来的历史更不可以假定

  “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我是不相信的。2049年,离现在还有40年。如果中国社会还是像现在这样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子,你根本不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熟知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中国是否会成为福利的问题一口否定。“不要说得那么远,给人的感觉就和说我们要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一样。福利社会,这是假定的事情。以前的历史不可以假定,未来的历史更不可以假定。”

  在唐钧那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中,当这位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听到2049年中国是否可实现福利社会的问题时,摆摆手,急匆匆地说:“我认为这都是瞎说的,没什么根据。咱们现在可以谈中国到2020年会实现全民小康,但2049年还太远了一点。而且对于福利社会,我们没有必要花时间去讨论一个概念。因为在当前来讲,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会接受,因为没有这样一种社会背景。”说完这些,唐钧就不再谈任何有关福利社会的问题,因为他认为与其现在花时间讨论这样一个概念,不如去研究养老保障下一步该怎么发展,“当前,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实事。”

  在限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所能畅想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自己的未来会怎样都不能保证,又怎么能畅想40年后的中国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梦想,跟共产主义理想一样。我认为追求福利社会的那些人,就是共产主义理想者。”郑风田这样评价着郑功成,尽管他们是同一所大学的教授,五百年前是一家,“谁都知道福利社会好,但谁都知道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可能一百年之后的中国才可以。”

  在采访郑功成的最后,问他在提出福利社会这个概念后,有没有人评价他是理想主义者。他笑笑,用手捋捋头发,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大家可能说我理想主义色彩多一点,但福利社会是我的一个信仰,我是坚信我们一定会走向福利社会的……我们应该有这种民族的理想,理想不代表梦想,更不是乌托邦。”

  发展社会保障,是为了长治久安

  “中国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福利社会,但中国社会是存在福利因素的,是存在福利模式选择问题的。”郑秉文的研究领域中,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一直是个重头。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他一直在寻找一个适合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模式。

  “从现在来看,美国的社会保障模式最适合中国学。因为这种模式是非常稳定的。”据郑秉文介绍,尽管美国不是福利国家,但他的社会保障模式很稳定,因为上至国家政府工作人员、中产阶级,下至工人阶级、受救济人群都是非常支持国家的,进而也就构成了稳定和谐的社会。“这几十年来,你很少能在美国的历史中找出波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也很少能找出各个阶级和国家的对立事件。”

  和郑秉文一样,郑功成也在寻找一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之路。“福利社会”,便是他为中国社会保障的未来,制定的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不是短期的。“太现实就不可能考虑长远的制度安排,太现实的制度安排就是碎片化的。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之所以会有这么多问题,就是以往改革的不足、缺陷,甚至失误所留下的后遗症。”

  如今,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对经济内需的拉动,对社会风险、社会矛盾的化解,都已经成为共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对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政府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改革是在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赛跑,但现在中国的改革远远落在社会发展的后面……现在一定要摆脱这样一种思维,那就是社会保障并不是为了同情穷人,帮助穷人,是为了你自己的社会稳定,为了你政权的长治久安。”郑永年在电话中急切地说。

  郑永年并不喜欢“福利社会”的提法,甚至不喜欢“福利”的说法,因为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社会要提供的很多服务并不是福利,而是任何正常社会都必须有的。“比如老年人就是需要照顾的,为什么要说成是福利呢?这不是福利,而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福利社会到底在中国可不可行?行不行得通?在郑功成这位设计者、构想者看来,一切困难都不成问题,因为福利社会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应该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正如郑永年所说,未来的历史我们无法假设。我们能考虑的,只是明天的生活怎样会比现在好,明天我看病能报销多少,老了能拿多少养老金。(于阳)

   迈向福利社会系列:

    编者按:丈量中国离福利社会有多远

    引  子:一家人60年的社会福利 

  系列一:养老保障

  中国四类养老保障心态:顾虑—知足—迷茫—憧憬

    郑风田:新农保比其他惠农项目更提升人气和消费

    唐钧:新农保基金如何保值增值是关键

    养老保障中外对比:中国正形成混合型福利制度 

   系列二:医疗保障、义务教育

  中山古镇全民福利之憾:至今无一个镇复制成功

  中山古镇副镇长官华:搞社保缺的不是钱是理念 

    医保中外对比:全民医保是迈向福利社会第一指标

    义务教育中外对比:中国还需要财力和人力保障 

    系列三:住房保障

    郑永年:住房政策是新加坡基本国策 中国学不了

    英国住房保障:逐步变成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系列四:失业保障

     金融危机最大启示:就业保障才是天下第一保障 

     失业者自述:一个被救济过的人很难再拾起尊严

     失业保障不仅是社会福利更是促进就业的手段 

     系列五:中国社会保障综述

    郑功成:发展社保可走出危机更可化解社会风险

★ 分列式、游行方阵看点
(责任编辑:bingqingwu)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