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大地震
5.12四川大地震
默认标题
1 2 3 4 5
默认说明。
 祝福墙
 
所在省份:
接受者省份:
[点击查看全部]

心理救援消息

救援故事

专家指导

救援方法


纪洁芳老师
台湾921大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李玉婵老师
台湾921大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案例:11岁男孩被救后感觉孤独
  11岁的强强被救出后,便不停地追问:“他们人呢?他们人呢?”在医院里,他一步也不让妈妈离开,整夜整夜瞪着天花板自语,不睡。轻轻一碰他,便大声叫疼,对疼痛特别敏感。童教授问他:“你为什么要妈妈?是害怕吗?”强强喃喃地说:“不是害怕,是孤独。”…[详细]
案例:敬礼小男孩二次手术 坚强娃娃或遇心理问题
  “大前天,坐在病床上的郎铮突然鼻子滴下了鲜血,等到第二滴滴到衬衫上时,他突然尖叫了起来,声音很大地叫妈妈,没等他妈妈到身边,护士们跑过来按住他的鼻子止血,他可能觉得呼吸受阻,再次爆发。”…[详细]
专家:心理干预禁揭孩子心灵伤疤
  南京脑科医院心理儿童中心研究所柯晓燕副所长在讲述了两则治疗经过后说,现在灾区心理受创的孩子和家人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倾听他们的感受,稳定情绪,让他们回到原有的生活状态中。他们不愿意说时,心理咨询者千万不要因好奇,去不断揭他们的伤疤…[详细]
中国心理学界关于地震救灾媒体报道儿童的倡议
  对儿童的采访:1、不建议采访此次受灾的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伤残的儿童青少年;2、如果要采访儿童,需监护人及本人同意;3、如果必要的话建议文字采访,即使同意电视采访,应用马赛克遮住面部;4、采访前应说明采访材料会用于什么地方,怎样用…[详细]
当你与灾区孩子们在一起时的五要十不要
  不要做:
   1、不要欺骗(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他);
   2、不要承诺他做不到的事(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他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关系,你说啊”)……[详细]
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儿童
  本次地震发生在下午上课时间,不少学校遭遇到了重大破坏,不少家庭丧失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很多孩子受伤,在所有灾区的人正在经历了重大心理创伤时,请千万留意一下身边的儿童,因为他们和成年人一样,也正在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详细]
案例:许多民众精神恍惚情绪焦躁不安
  干预组专家傅素芬说,现场有许多民众劫后余生,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却精神恍惚,情绪焦躁不安。一般表现为睡眠障碍,有的整夜不眠,噩梦不断的,有惊恐,敏感,老是感觉房子要倒了,老是在睡梦中惊叫“快逃,快逃…”,她说,严重的,对身体的创伤以及丢失的财产都无所谓,没有触感、表情,不吃不喝不睡,情绪低落。灾后心理危险期为事发后的3个月至1年,部分灾民易患上的心理疾患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障碍、适应障碍、居丧障碍、心理郁结导致的物质依赖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详细]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拿什么来安慰灾民?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手机短信把我们的深深默哀向灾民表达,把我们真诚的祈祷向灾民传达;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你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哭泣,你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哭泣会冲刷淤积在心中的忧伤与悲痛…[详细]
中国心理学界关于地震救灾媒体报道幸存者的倡议
  对幸存者的采访:1、提出正向问题:例如你是怎么在废墟下坚持下来的?2、不提被访问者可能不愿意回答的问题;3、不要追问令被访问者痛苦的细节,例如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地震瞬间逃生的具体情况…[详细]
专家:面对灾难 幸存者要学会原谅自己
  还有一些情况,看起来跟心理疾病无关,但孙说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后遗症,比如唐山人对吃的超乎寻常的重视,他说,一年到头,饭店永远是唐山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要是赶上逢年过节,则必须提前定,否则肯定没有座位,这种场面和唐山的经济并不很相称…[详细]
专家:有些善意的话也有可能伤害幸存者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殷东瑶说,“比如,‘你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这句话是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甚至许多媒体都提到的,但是这句话背后是孤独,是对苦难的暗示,继续未来的生活那将是一种多么残酷的现实。”…[详细]
案例:救援人员因为未完整救出幸存者而自责
  5月16日下午,南京公安消防官兵在救援中发现一名被埋在废墟里长达100个小时的51岁职工刘德云,24岁的徐波是参与其中的一名救援者。当晚,随队的心理干预治疗师苏晓新发现小徐一声不吭,既不吃饭,也不与别人讲话。原来是徐波还在因为下午没能将刘德云完整地救出而深感内疚…[详细]
专家对地震救援人员和记者提出心理援助建议
  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指出,救援人员心理上要避免过多的自责;医护人员和记者应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结果,要适度宣泄。注意防止过度疲劳,避免自己受感染;志愿者遇到挫折的时候要乐观自信…[详细]
心理援助者赶赴灾区前需做好心理准备
  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史力认为,心理援助者支持灾区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心理援助志愿者在赶往灾区之前也需接受必要的培训,在没有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前,心理援助者不必急于赶赴灾区,以免由于准备不足,自己反成为被援助对象…[详细]
心理专家引导救援官兵:别憋在心里 想哭就哭
  心理援助专家胡慎之发现,战士们已经因为救不了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内疚情绪。他轻轻地握住了战士的手,告诉他们:“这不是你个人的错误,你已经尽了力。”他指出,战士们的内疚其实来自于别人的目光,还有职业的荣誉感。“必须让他们明白这是天灾,战士并不是万能的。”…[详细]
超过体力心理承受极限 救援人员请保重
  保重!给自己一个喘息之机,以积蓄更大能量的战斗力;保重!给自己留一个空隙,让温暖的风吹进来,化解灾情带来的刺激和打击;保重!给自己一个不“坚强”的理由,宣泄出压抑在心底的悲痛……保重!为了正等待你们重建的灾区和爱你们、关心你们的亿万民众…[详细]
地震造成心理问题观众读者都在经历(图)
  “震灾之后,种种真实而严酷的画面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介,冲击着观众的眼睛和心灵。许多人边看电视边流泪,有些人觉得生命不可测,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帮不到别人,在生活中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北大心理学系博士生徐凯文说,前方的信息使观众受到间接心理创伤,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很多人对自己抱有过高的希望,当发现自己做不到,心理上会有创伤…[详细]
关于看救灾电视画面的观众心理压力疏导建议
  如果你看完电视后感到胸口有股情绪堵塞,请你勇敢的和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千万别憋在心里。或以文字写下感受;或默默的流泪,让情绪释放;或听一首悲情的音乐,如神秘园、辛特勒名单等,借着音乐让眼泪流曳舒缓压力……[详细]
专家称媒体应适度报道灾难场面 避免心理伤害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赵丞智强调,媒体应当尽量传播对群体积极的、有建设性、增强信心的信息。“同一个灾难新闻特写图片,拍一个残肢断臂和拍一个救援人员与幸存者的手紧握、拥抱的画面,给幸存者和人们的感觉完全不同”…[详细]
孙启亮: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70年都不为过
  孙启亮,42岁,唐山人,地震亲历者,现任唐山惠泽心理咨询中心校长。
是唐山第一批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家,在震后心理救援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汶川地震后,他赶赴北京,跟北京的专家研究在后心理医疗的办法。采访孙启亮时,他刚结束和一个求助者的电话,对方是一个唐山地震亲历者,在看了电视上关于汶川地震连篇累牍的报道后,这名求助者梦到了32年前的一幕,心里十分痛苦。孙启亮在电话中向对方承诺,尽早去他家里治疗……[详细]
唐山人用了好多年才接受高建筑物
  “地震结束后,灾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木头、砖瓦、水泥等,这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建筑材料深感到畏惧,几家住在一个帐篷里,用铁丝或者塑料布打起简易棚。后来政府组织大家重建家园,用砖瓦搭建了很多平房,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敢搬回去住,过了两年,这种简易棚才逐渐消失。”……[详细]
人们大多都有强烈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孙启亮说,今年来他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33岁到37岁的患者一下子变得特别多,而症状也大同小异,大多都有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偏执、喜欢怀疑和猜测,强迫婚姻中另一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比如要求自己妻子不能跟除自己以外的男性接触等等……[详细]
“唐山人对吃的超乎寻常重视”也属于地震后遗症
  还有一些情况,看起来跟心理疾病无关,但孙说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后遗症,比如唐山人对吃的超乎寻常的重视,他说,一年到头,饭店永远是唐山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要是赶上逢年过节,则必须提前定,否则肯定没有座位,这种场面和唐山的经济并不很相称……[详细]
传统节日是人们对已故亲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每年的清明节、7月28日,农历的十月初一,唐山的街头上推满了烧给亲人们的纸。“我们国家的人民没有宗教信仰,传统节日人们是跟已故亲人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对缓解心理压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三十多年来,唐山人对这个三个日子都十分的重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