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贫困是外出乞讨的主要原因
“村里太苦了,可以说就是穷山恶水。”2月19日记者与县上包村干部苟魏林谈到小寨乡的问题,他把乞讨的原因归结为贫困。
“恶劣的自然条件,积重难返的经济格局,使小寨乡的工作非常难搞。”苟魏林指出,客观的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是小寨乡贫困的现状长期以来难以改变。乡长王永祥指出,自然条件可以称得上残酷,首先,人多地少,可耕地更少。全乡16702亩土地,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地。这样的地,不仅除洋芋外种不成任何庄稼,连该县最适合种植的岷县当归都长不好。此外,年年水灾毁路,道路不畅发展经济则必然受阻。
造成当地水灾频发的原因是植被稀少。据了解,在1988年至1996年间,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小寨乡等周边地区的树木植被被滥砍滥伐。虽然退耕还林已提到日程上来,但以目前每年两三千亩的速度还需要一段时间。
当然在分析贫穷原因时也有人认为是贷款难。县民政局副局长常铭兴承认,面对“十年十灾”的实际情况,作为主要用于救灾的救济款,要想帮助农民通过有限的扶贫款来发展经济,显然不太实际。而在扶贫款方面,由于要当年贷、当年还,且手续繁琐,有些干部认为,这也给已经有了乞讨依赖性的农民,造成不愿冒风险借贷的现实。“这样,不敢贷到不愿贷,农民启动资金的不足继而导致发展瓶颈,形成贫困基础。”
几乎所有人都会把贫穷归结为乞丐产生的根源。在物质条件匮乏乃至威胁到生存的时候,行乞讨要不仅成为可能,而且还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风气。这在历史上,往往会出现在水灾频仍,祸患迭出的地区,如明清时河南、安徽等地。在这些地方,常年拖儿挈女外出逃荒要饭极是平常。但调查中记者发现,乞讨并不仅仅是因为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