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新闻视频

“我们通过人民网与总书记视频连线啦!”

“很高兴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和你们视频连线。看到宁德的乡亲们,我感到很高兴、很亲切。我也在想念着你们!”上午9点30分,当习近平总书记出现在北京人民网视频画面中时,赤溪村的村史馆里沸腾了。“总书记好!”“习爷爷好!”“感谢总书记!”赤溪村的村民们欢呼雀跃,喜形于色。[详细]


俯身山水阔 落笔天地宽

2016年春节前后,按照中央网信办的总体部署,人民网参加“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的百余位记者奔赴工厂、学校、乡村,开展采访活动。[详细]

先进人物

“走转改”最新消息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走转改”必须用心、用情、用功,要用心发现基层群众身上向上向善、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倾注真情、倾听群众的心里话,与群众打成一片。要深入思考筛选,创作出接地气、符合网络表达的作品。各网站要做好计划,给每位记者创造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促进走转改成为常态。

我来说两句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

网络媒体走进央企:中国南车株机公司

  中国南车株洲基地包括3家一级公司:成立于1936年的铁道部株洲总机厂,如今名叫“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株机公司”;始创于1959年的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最早属株机,后成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株洲所”;2010年初,同样隶属于株机公司的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按照“关键零部件专业化”原则完成了电机业务的整合,也升格为中国南车的一级子公司,简称“中国南车电机公司”。[详细]

创新之源:活力变革看南车
  在株洲市的田心,每天清晨上班时,丈夫妻子一起出门,或者傍晚下班后在一起聚会的兄弟姐妹乃至朋友们,身上挂着的工作牌上大都写着中国南车。然而,如果你有心仔细去看或许能发现细微的区别,有的工作牌下方写着... 全文
创新之圆:产业集群促领跑
  株机公司,在长达74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作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老牌劲旅和领军企业;株洲所,作为我国牵引电传动及控制技术及产业化的佼佼者,53年辉煌岁月,成就中国机车“机芯“事业的卓越品牌;而株洲电机公司... 全文
创新之元:动力南车靠科技
  中国南车株洲基地从来不缺乏创新的元素与因子,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与未来的规划,其都在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装备的创新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2009年5月,深圳地铁集团在与株机公司签署的深圳5号线地铁项目... 全文
创新之远:绿色南车看转变
  2003年12月21日,开发出湖南省第一辆纯电动公交客车;2004年8月12日,成立控股公司株洲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2007年8月31日,国内最大电动汽车产业化基地隆重奠基。与此同时,中国南车积极加快“走出轨道、走... 全文
创新之愿:世界南车看视野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良好时,在那时,中国南车株洲基地依靠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今天,株机公司的历史博物馆里,那些苏联专家在中国南车株洲基地工作的黑白照片... 全文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模范典型人物

  提起时传祥、王进喜等老一辈劳动模范,人们立刻会联系起“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等朴实词汇,“老黄牛”可说是对劳模特征的精妙概括。因此,当时劳模人选多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线工人。在中国南车电机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朱剑飞看来,这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那时发展相对落后,产品更新换代也不那么快。所以大家关注点会有不同。”透视近些年基层劳模评选,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高知识、高技术型人才在劳模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详细]

刘友梅:院士不能只靠一顶帽子过日子
  刘友梅:1961年我毕了业就来到了这里,到现在已经有51年了;可以说,我是由公司培养出来的院士,怎么能说走就走呢?院士不能光靠一顶帽子过日子,他应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搞研究开发,恰恰是我最擅长的... 全文
丁荣军:世界上有很多路可走 选择了就努力走好
  出生江苏宜兴农村,幼时家境清贫,因母亲多病,丁荣军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长大后却读了电力机车专业,而他上大学前甚至都没见过火车。谈起这一切,他却不以为意。丁荣军说,这世界有很多路可走,不用太刻意,只是一旦选择以后,就要努力走好,不能三心二意... 全文
韦在凤:人的价值只有在付出中才能得到升华
  “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从此,在生产现场经常可以看到我那娇小的身影,经常与现场师傅交流,用笔记本记录着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生产现场是锻炼技术人员的“战场”,在现场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 全文
吴细坤:丹心化春雨 润物细无声
  吴细坤,群众,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高效能产业发展中心嵌线四班嵌线工,“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一次活动中,有幸与“杰出女性”吴细坤同行,短短两天的近距离接触,让我透过荣誉的光环,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朴素的、可爱而执着的吴细坤... 全文
南车株所一家人 两代机车不解情
  采访期间,有这样两个特殊的家庭吸引了记者的眼光:南车株所首席专家忻力四口之家,一家两代三位劳模文照辉之家。他们,用两代人对南车的奉献,诠释着“中国速度”背后的技术传承,讲述着与南车事业发展数十年的不解情缘... 全文
基层劳模:从“老黄牛”到“技术精兵”
  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消息:随着经济发展与企业转型升级,一线技术工人越来越“吃香”,基层劳模的评选标准也从“老黄牛”渐渐过渡到“技术精兵”、这种变化,折射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全文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走转改”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