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导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1日报道,“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这一消息,奥巴马说,为防范本·拉登死后恐怖分子可能发动的袭击,美国必须提高针对恐怖袭击的戒备级别…[滚动][图集]

塔利班发布拉登最新录音 煽动穆斯林举行起义

    18日,基地组织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段据称是本拉登生前录制的讲话,不过这段录音的真实性还没有证实。讲话全长12分钟,以视频形式录制,但实际上只有拉登的声音配上了他的照片。 [详细]

基地任命埃及激进分子阿德尔为临时领导人

    美国指阿德尔是“基地”主要指挥官之一,曾协助策划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及坦桑尼亚使馆的炸弹袭击案,并曾于1990年代在苏丹和阿富汗建立了“基地”训练营。有报道指,“911”袭击后,阿德尔由阿富汗逃到伊朗,后来被软禁,一年前获释。[详细]

美巴矛盾恐愈演愈烈 阿富汗抨击邻邦讨好美国

    巴媒体最近公开了参与猎杀拉登行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巴基斯坦分部主管的名字,引起美国强烈抗议。《纽约时报》指出,中情局驻巴基斯坦分部主管和巴基斯坦情报局局长之间的关系并不好,两人甚至在会面时恶语相向。这意味着两国情报机构之间的矛盾很大…[详细]

更多>>本-拉登死亡最新消息

更多>>本-拉登死亡各方反应

更多>>本-拉登死亡分析评论

美军击毙本-拉登全程

·时间:2011年5月1日
·地点:巴基斯坦首都附近城市阿伯塔巴德
·行动过程:用时40分钟
·13点:多名美国情报和国家安全高官齐聚白宫
·14点:奥巴马和幕僚再次确认了最终的行动方案
·随后,突袭开始
·15点32分:奥巴马回到白宫战略形势室听汇报
·15点50分:幕僚汇报称,拉登很有可能是死者之一
·19点:幕僚汇报说,几乎可以肯定本-拉登被击毙
·23点15分: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本-拉登被美军方击毙。
·本-拉登遭击毙后尸体被运往了阿富汗进行了DNA鉴定,12小时后被美军海葬。[详细]
·袭击细节:
·拉登没有武器,妻子没当人盾
·拉登非“战死”而是被“处决”
·中情局追踪10年获拉登行踪 监听电话挖出信使

本-拉登简介

·乌萨马·本·拉登1957年3月10日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在52个兄妹中排行17。他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在KAU大学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2001年9月11日,美国指认本拉登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4架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2998人死亡。本·拉登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缉犯”…[详细]

专家解读本-拉登死亡

我来说两句

本-拉登藏身之地、击毙情况、海葬流程示意图

本-拉登死亡新闻幻灯

更多>>本-拉登死亡视频推荐

 拉登本身已不重要,他的死只是象征意义
  多年来,拉登已经成了新世纪文明冲突的符号,附着其上的爱恨交织早已超越了他本人。
  正如曾在上届总统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所说:“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从此美国将免受恐怖袭击威胁,但确实是反恐战争一个关键章节的收尾。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个袭击威胁的高峰期。”
·对美国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胜利
  本拉登被打死,这是美国的一个很大的胜利。从2001年发动反恐战争起,这可能是美国最大的胜利了。因为美国已经把它的国内安全战略外延到阿富汗地区了。基于本拉登死亡这种重大事件,美国肯定会对自己的安全战略、全球战略做一番重大的思索,会有一些政策性的调整。[详细]
·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但对经济真正影响未必很大
  本-拉登之死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美元指数上涨:截至北京时间中午12时,美元指数由上周五的72.969上升至73.12,涨幅0.22%;2)油价金价下跌:伦敦ICE期货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1.15美元,至每桶124.74美元;3)股市上涨:道琼斯指数期货在盘后交易中涨105点,日经指数继续扩大午盘时的升势,目前涨1.6%。但本-拉登对美国人来说更接近一个象征符号,接下来对经济的真正影响未必很大。[详细]
·对基地组织是个打击 但也不应盲目乐观
  对基地组织来说,拉登作为一个个体,在精神和意识方面作用较大,他的死可能会引起基地组织的重组,但不能忽视,基地组织的势力并没有在这次美国的行动中被削弱。
·对消除全球恐怖活动影响不大

拉登只是“精神支柱”
 美国认为,拉登是“基地”组织的“精神支柱”,并主要充当“战略家”,不直接参与策划恐怖袭击活动。再加上今天“基地”组织早已化整为零,分散到其他国家活动,因此“击毙拉登”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胜利,对消除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影响不大。

给奥巴马竞选连任添砝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沈骥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拉登被美军特种部队击毙,等于是奥巴马完成了前任总统小布什一直追求的梦想,这个政绩当然会对奥巴马竞选连任带来好处。但来自民主党的奥巴马实现了小布什的梦想并不等于说目前美国反恐战略就没有问题。[详细]

财富的严重不平衡是成为潜在威胁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世界经济整体得到长足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并不相同,贫国富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并没有相应的带来福利的普遍分享,反而引起了贫困人口的绝对上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的落后使有些穆斯林国家的教育事业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为社会不满与仇恨情绪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文化强制同化已成影响到人类安全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次整合过程,注定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一些人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全球文化有被西化的危险;一些人则认为文化全球化并不能够消灭文化的多样性,而恰恰是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文化一体与文化多样的并存将是未来全球文化的格局。[详细]
单边主义政治权力差异导致“新殖民主义”
    冷战后世界格局体现为美国的单级霸权。尽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组织了有数十个国家参与的“联盟”,但是这个“联盟”本质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体系,在决策层面以及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推行霸权的中东政策,引起阿拉伯世界对美国的强烈不满,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导致对美国的极大仇视。在基地组织的成员看来,是美国在苏联撤出阿富汗后抛弃了他们,并采取了新殖民主义的中东政策。
种族岐视民族矛盾不化解,恐怖行为难终结
    在巴以之间,由于以色列新政府推行的是强硬的对巴路线,因而巴以之间的相互报复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导致处于弱势群体的巴勒斯坦少数激进组织以自杀性恐怖事件来报复以军士兵的狂轰烂炸。在西班牙北部地区,由于巴斯克分离分子一直要求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因而在未得到满足之后,屡屡制造诸如爆炸等恐怖事件。在斯里兰卡以及印尼,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拉登虽然被击毙,但是恐怖势力依然存在
   拉登之死固然让美国人振奋,然而,身亡后一连串的疑问与不确定性,并不能让奥巴马连任之路走出寒冬。可能会引起基地组织的报复,但不一定来自伊斯兰世界,因为伊斯兰世界并不都是支持本拉登的。只要恐怖组织没有被完全消灭,美国的反恐局面就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转。

目前恐怖主义,不仅仅是“基地”组织一个
  时过境迁,尽管台面上不认,但美国如今最重要的战略方向和最重视的战略对手,事实上早已不是“基地”,更不是10年间仅通过4个视频、3个录像带露面拉登。10年以来,尽管美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本土却并未遭到像样的、由“基地”和拉登直接发动的袭击,在一些地方,如阿富汗、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基地”实力仍不容小觑,不过并无证据表明,拉登在其中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拉登之死即便证实,也未必会减少“基地”和其它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组织对美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正如他这几年一直活着,但“基地”等组织也并未因此得以挽救其在伊拉克等地的颓势一般。

恐怖主义已经渗透到了欧洲和美国
  比如在俄罗斯就有宗教极端主义的、分裂主义的恐怖主义在车臣;在中亚地区也有三种势力,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还有民族分裂主义,三种势力的合流在中亚这一带在活动;在中东地区也有恐怖主义活动;恐怖主义还已经渗透到了欧洲和美国,恐怖分子们经常扬言要在欧洲、美国发动恐怖袭击。因此全球的反恐任务,还是任重道远。
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越反越恐
  美国轰轰烈烈地搞反恐,基地组织表面上被打散,实质上只是变化了生存方式。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依然发展壮大。美国打掉拉登,只不过是干掉了一个象征性的头目而已。对于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的实力影响有限。甚至有分析认为,拉登之死可能导致恐怖主义分子更加团结,对美国实施新一轮的报复。
美国要对付更大威胁 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对美国更直接、更大的威胁,首先是中东-北非政治风暴所释放出的、既难以捉摸、又不易应对的伊斯兰文化圈原教旨浪潮,其次则是那些部族化、地方化、网络化的极端恐怖组织(包括“基地”及其各地分支),和扎瓦赫里、奥拉基等有实力、有全球或国际能量,却没有如拉登那样“名气”的恐怖首脑。对付拉登,是以有备之兵,虽有难度但终究目标明确,而对付前述目标,则是以有备之兵“捕风捉影”,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要根除恐怖分子,首先要消除产生恐怖分子土壤,比如说:贫穷落后、受教育、国际霸权主义、倚强凌弱等等。否则,走了一个拉登,又会出现新的拉登。
反对贫穷和反恐同样重要
  现在国际贫富差距很大,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张,应该想办法把打仗的钱(美国花了3000多亿美元打一场伊拉克战争)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吴建民:贫穷与恐怖主义之间有一些联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广大民众的角度来讲,贫穷就意味着没有希望,在某种力量的引导下它才敢于铤而走险。所以不能把贫穷和恐怖主义画等号。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的问题,我看要解决贫困的问题。
教育和扶贫才是真正有效的反恐
  “贫穷”的意义也不仅指“一穷二白”的人们,当我们的财富减少,或我们实力增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是原来所有的经济优势消失的时候,也同样感到“贫穷”,就会形成暴力和战争的因素。
  用导弹不能真正消灭恐怖主义,不进行人道主义关怀,不改善教育,最后的结果还不是滋生出更大的仇恨。本拉登已成过去式,日子还要过,该发生的还会发生,贫穷、不公正、教育等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的影子问题——恐怖主义就永远不会解决
将有限的资源投注到更重要、更攸关的领域、地区和层面
  美国官方、军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揭过“全球反恐战争”一页,将有限的资源投注到更重要、更攸关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领域、地区和层面,而无须顾忌“9.11情结”。因此,本-拉登之死,虽未必足以让10年之痒,一朝了之,却可让奥巴马及其政府在战略层面上更轻松、选择余地更多。[详细]

后拉登时代“基地”四大疑问:拉登已死,基地组织仍在

拉登完了,“基地”没完

 《纽约时报》评论称,拉登死了并不意味着“基地”不复存在。二号人物扎瓦希里一直在该组织扮演关键的角色。 9-11事件以来,发生在欧洲的多起重大恐怖袭击都是本土酝酿的恐怖主义,它们与拉登领导的“基地”并无直接联系,对这些零散和新生的恐怖势力而言,拉登充其量就是个“精神导师”,他的生死,对这些极端组织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详细]

拉登“军师”可能接手

 拉登丧生,使这一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成为接替拉登的最大“热门”。扎瓦希里是拉登的“左膀右臂”,同时是整个“基地”组织的“大脑”。在扎瓦希里看来,“基地”应夺取对某个国家的控制权,“如果不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行动只是小规模骚扰”。[详细]

可能促成新一代“基地”

 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称,拉登并不掌有对所有分支机构的掌控权,更多只是一种精神性联系。而拉登之死或许会让这些分支机构找到主动联合的理由。此外,一些“基地”分支的少壮派,比如也门“基地”的奥拉基等,他们可能比拉登更为危险。中东北非地区活跃着众多“基地”组织的分支,在拉登死后,它们可能在短期内频繁发动恐怖袭击,以此实施报复。[详细]

拉登死后,“基地”或袭击巴全境

 巴基斯坦军方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承认参与了美国的行动,主要是担心“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报复。巴基斯坦是反恐前线国家,在该国不乏拉登支持者。任何对拉登毙命事件的过分渲染,都会对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带来负面结果,增加巴陆军的反恐压力,尤其是可能遭致拉登追随者和“基地”的血腥报复。[详细]

全球主流媒体关注本拉登被击毙

美国在穆斯林世界挑战仍在

时代周刊:本-拉登之死几乎不会改变美国及其盟 友在阿富汗、伊拉克、埃及、伊朗、巴基斯坦以及其他穆斯林主要国家面临的挑战。因为对于这些国家 来说,本-拉登及其领导的运动只是一种“边缘运动”,对穆斯林世界的权力之争没有太大影响。在穆 斯林世界,“基地”未能将穆斯林世界聚集在自己的旗帜之下,无法像伊朗、真主党、哈马斯以及穆斯 林兄弟会那样,争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

本-拉登之死并不意味反恐结束

经济学人: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本-拉登被击毙事件感到兴奋,但他依然小心警告称,本-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反恐努力结束。奥巴马说:“在未来几天内,我们将讨论本-拉登之死的影响:它将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对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以及美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关系,造成何种影响。我们将有时间考虑这 次事件的细节和复杂性,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不会如此。”

美国对阿巴政策将改变规则

卫报:在2008年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时,奥巴马曾反复强调:“我们将会杀死本-拉登”,现在似乎他已经兑 现了诺言。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坦布尔,一名西方外交官称这个消息是“游戏改变者”,不仅是对“基 地”组织,对美国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一些分析人士担心,本-拉登之死可能导 致美国匆忙从这一地区撤军。为何本拉登能够逃脱正义审判如此长的时间成疑问。

拉登之死将重塑美巴合作未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本-拉登之死将重塑美国与巴基斯坦政府未来的合作关系。巴基斯坦被视为国际恐怖分子和阿富汗叛军的安全天堂,并影响着阿富汗的和平进程。此外报纸对拉登之死的影响提出质疑:拉登的位置将被“基地”内部其他领导人取代,他的死亡还能代表美国取得重大胜利吗?是否会加快美国的撤军速度?拉登在巴基斯坦至少隐藏数个月,巴基斯坦政府正的能够有效控制全国吗?

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巨大波动

华尔街日报:拉登被击毙消息传出后,日经指数继续扩大午盘时的升势。伦敦ICE期货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1.15美元,至每桶124.74美元。 但市场人士称,油价下跌空间可能有限,因为本?拉登死亡可能加剧中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而且石油供 应问题依然存在。金银等贵金属日涨跌幅很少超过1%。

这属于全世界追求和平的民众

BBC:拉登曾说:“我是个热爱死亡的人。如果我死了,我想被子弹打死。”美前总统克林顿说:“这是个令人骄傲的重大时刻,不仅仅是对在9-11中失去的生命的 家人和在基地组织其他恐怖活动中丧生的人来说。这时刻属于全世界所有想要为我们的孩子建设 一个充满和平、自由与合作的人类共同未来的人们。”

阿富汗战争会出现转折点吗?

纽约时报:对于由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而言,本-拉登之死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但是,本-拉登之死是否会激怒他 的追随者?他们是否会将本-拉登视为烈士?击毙本-拉登能否成为阿富汗战争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又能 否进一步推动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的撤军行动?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拉登活着是基地胜利的标志

华盛顿邮报:现在,本-拉登可能成为“粉丝”们眼中的烈士,但他也是一个隐形的英雄。美国布鲁克林研究所下属的萨班中东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9/11调查委员会成员丹·拜曼说:“每天他(本-拉登)能活着,就是胜利的标志。我们用不同方式追捕了他将近十年,他的成功就是对美国的蔑视。”

奥萨马-本-拉登: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

  本拉登是基地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很多人和国家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东伊运”的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本-拉登“基地组织”的资助。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他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在KAU大学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丹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并与他人合建“圣战者服务中心”。1988年他在阿建立“基地”军事大本营及训练营地…[详细]

另一面:不一样的本-拉登

结发妻子:敏感害羞见女人就脸红

   结发妻子娜吉瓦-加尼姆来自拉登母亲家乡叙利亚的一个村庄,是拉登的一个表亲。自14岁嫁给拉登以后,娜吉瓦与丈夫一起生活了30多年。娜吉瓦在书里说,拉登年轻时敏感害羞,见了女人就脸红,他向娜吉瓦“求爱”的方式,是“把后院最好的葡萄留给她”。 [详细]

儿子:他是数学天才,为信仰培养“圣战士”

   奥尔马崇拜本-拉登擅长骑马,英语流畅,是数学天才。“父亲计算能力出众,时常有人拿计算器到我家,要比到底他快还是计算器快。”他还记得,父亲有一次驾车带全家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一处沙漠露营时,命大儿子挖洞,大小必须容纳所有人,借此训练儿子面对艰难生活的能力。[详细]

童年玩伴看拉登:安静保守喜欢看电影

 卡里德-巴塔尔菲是拉登居住在吉达时的邻居,他比拉丹小3岁,曾是拉登童年时的玩伴。“奥萨马是个很安静的孩子,做事特别专注。他喜欢看西方电影,布鲁斯·李(李小龙)是他非常喜欢的演员。” 拉登的父母都不是保守的穆斯林,兄弟姐妹也很开放,但拉登与他们不同。当他对他家人的行为有意见时,并不直言,而是静默地采取行动。[详细]

前保镖看拉登:三位夫人陪着风餐露宿

   拉登有四位妻子,在他四处流亡期间,除了第一位妻子,其他三位夫人都陪在他身边,与他一起风餐露宿,东躲西藏。然而,在苏丹逗留期间,一位名叫乌姆-阿里-拉登的妻子终于不堪忍受颠沛流离之苦,提出要与拉登离婚。扬德尔表示,出于对妻子的同情和尊重,拉登无条件地答应了她的要求,与她解除婚姻关系。[详细]

本-拉登的恐怖袭击轨迹

时间
恐怖袭击活动历程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并与他人合建“圣战者服务中心”。
1989年
苏联从阿撤军后,拉登与其追随者返回沙特。
1990年海湾危机
拉登因不满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而离开那里。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又流亡到苏丹。由于他涉嫌暗中资助恐怖活动,沙特阿拉伯于1994年2月正式剥夺了他的公民资格。
1992年12月
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
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
1993年6月
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5年1月
谋杀教皇保罗二世未遂。
1995年6月
谋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未遂。
1995年11月
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 驻巴基斯坦埃及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
1996年
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
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
东非美国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
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
美国人为劫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共有2998人罹难。

911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


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 塔利班政权崩溃
    2001年10月7日,美英以塔利班包庇和窝藏9·11恐怖袭击的幕后凶手为由,向阿富汗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在地毯式的猛烈轰炸和阿富汗反塔联盟的大力配合下,塔利班政权节节溃败。11月13日,北方联盟进入首都喀布尔,阿富汗战争出现转折点。11月14日北方联盟军队占领阿富汗东部主要城市贾拉拉巴德,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已呈现出崩溃之势。12月7日,塔利班交出了大本营——坎大哈,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统治的彻底完结。[详细]
阿富汗走到十字路口
    自进入2008年以来,阿富汗安全局势不断受到塔利班武装挑衅:为避免在阿富汗反恐成果付诸东流,美国开始采取行动以求力挽狂澜。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呼吁国会批准向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部队提供全部所需资金,并宣布将向阿富汗增派3200名海军陆战队员,以应对塔利班武装将要发动的春季攻势。塔利班之所以死灰复燃,与阿富汗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密不可分。阿富汗国内各种武装组织和军阀割据,政治混乱。美国近来多点出击,照应不周,给了塔利班喘息机会。伊拉克战场使美军元气大伤,十几万美国大兵陷入伊战泥潭。另外,美国经济的走软也牵涉了布什政府的大部分精力。[详细]
超半数美国人不支持继续进行阿富汗战争
    8月13日至17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通过电话对全美1001名随机抽取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1001名受访者中,认为美国将会赢得阿富汗战争的人数百分比(42%)已少于50%。调查中,有36%的人表示美方在战争中是失败的。同时,超过半数(51%)的受访用户表示,目前的战争不值得继续,这一支持率与上月相比增加了6%。而只有不到一半(40%)的人说这场战争值得进行下去。[详细]
西方援助雷声大雨点小 阿富汗重建受冲击
    阿富汗90%的开支须依靠国际援助,但西方国家花费在驻阿富汗联军的经费,远超过提供援助和发展的经费。例如,美军在阿富汗一天的花费就高达1亿美元,而自2001年,援助资金只达一天700万美元。阿富汗救援协调机构说,国家发展和保安有着密切关系,援助计划是否有效,将对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很大的冲击。 [详细]
百万妇女成寡妇 六岁女童被卖为人妻
    六年前,美英为首的联军打着“自由”的旗号,以解放者的身份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是一些调查显示,六年后阿富汗妇女的处境反而变得更加恶劣。超过一百万的阿富汗妇女成为了寡妇。同时,越来越多的阿富汗家庭为了生计被迫卖掉女儿。被卖女童生活十分悲惨,时常遭到雇主强奸甚至轮奸的危险。[详细]
美军入侵伊拉克 推翻萨达姆政权
  2003年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队轰炸并入侵伊拉克,理由是萨达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4月9日:美军进入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任务完成”,主要战事结束;9月3日:伊拉克新政府首次成立;10月2日:伊拉克调查小组报告称,未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以反人类罪被执行绞刑。2009年1月1日:美国将作为占领伊拉克象征的巴格达绿区交还伊方;2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2010年8月31日前撤出驻伊美军主要战斗部队,3.5万—5万名美军2011年年底前撤离。[详细]
静悄悄退出城市 占领6年后美军从前台走向幕后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2月27日宣布,美国将在明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出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其余部队也将在2011年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美军战斗部队从城镇撤出,并不意味着美国从此对伊拉克撒手不管了。伊国防部与美军建立了军事协调委员会,协调双方军事行动,该委员会可以授予美军在伊城镇的军事行动权,如果伊方“提出请求”,美军战斗部队仍可在伊城镇执行战斗任务。[详细]
伊战7年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有了自己的民选政府
  美国进行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实行的是萨达姆家族独裁统治,多年来,萨达姆一直残酷压榨苦难深重的伊拉克人民,以此动摇国际社会支持联合国对其实施经济制裁的决心。如果没有美军的武力,单靠伊拉克人民自己的力量,几乎不可能推翻萨达姆政权。3月7日,伊拉克开始举行萨达姆政权倒台以来的第二次正式国民议会选举。2010年3月7日,伊拉克开始举行萨达姆政权倒台以来的第二次正式国民议会选举。[详细]
战争阴影下的伊拉克儿童身陷暴力怪圈
  对于自2003年美军进驻伊拉克后就一直生活在战争阴影中的伊拉克平民来说,除了每天都要担心自己或家人随时都可能被不知藏在哪里的炸弹“轰”的一声夺去生命外,如今更令他们担心的是,在这种恐怖气氛下长大的孩子们,会慢慢变成新一代的“暴力一族”。[详细]

“9-11”后世界恐怖大事一览

时间
地点
爆炸性质
死(伤)亡人数
2011年4月11日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发生地铁爆炸事件
2010年3月29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
发生两次爆炸
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
印度孟买
发生8起连环恐怖袭击事件
2007年8月14日
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雅兹迪”教派聚居地
发生连环爆炸袭击
造成至少500人死亡
2006年7月11日
印度孟买
发生7起连环爆炸
死者达207人,另有625人受伤
2005年7月23日
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
发生7起连环爆炸
造成至少90人死亡,200人受伤
2004年9月1日
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
别斯兰人质事件 1000余名学生、家长和教师被恐怖分子劫为人质
造成335人死亡
2004年3月1日
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
发生连环爆炸事件
271人死亡
2002年10月23日
莫斯科剧院
40多名车臣武装闯劫持700余名人质
造成129人死亡
2002年10月13日
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
发生连环恐怖爆炸
造成202人丧生

世界恐怖组织档案

恐怖组织分类

极端宗教恐怖组织

来自伊斯兰社会的原教旨主义活跃分子,以极端仇视西方社会,并对西方文化渗透到穆斯林国家感到极端仇恨。屡以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袭击目标发起恐怖行动。如本-拉登所领导的恐怖组织,影响力事件:1998年美国驻东非两国使馆爆炸案。

极右翼恐怖组织

奉行新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种族主义和反国家主义的恐怖组织,主要活动在欧洲地区,特别是西欧地区,美国和拉美地区。美国的俄克拉荷马联邦大楼爆炸案就属于这一情况。

极左翼恐怖组织

以推翻政府为目的极左翼恐怖主义者,主要分布在拉美地区、日本以及其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意大利的“红色旅”、日本的“赤军”组织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民族主义恐怖组织

以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组成的恐怖组织几乎分布在世界的各地,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面临恐怖袭击威胁。如在北爱尔地区,爱尔兰共和军为了将英国的北爱地区独立出去,曾经制造了无数次恐怖暴力事件。

黑社会恐怖组织

由黑社会分子形成的恐怖组织,制造恐怖暴力活动的目的无非与商业暴利、贩毒以及企图垄断卖淫业有关。如在意大利“黑手党”,哥伦比亚的卡利贩毒集团以及美国的三K党等。

全球主要恐怖组织

中东:

阿布-尼达尔组织:巴勒斯坦的一个恐怖组织
哈马斯运动:亦称伊斯兰抵抗运动,属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
真主党:黎巴嫩的亲伊朗派恐怖组织
人民圣战者组织:伊朗的反对派
伊斯兰组织:埃及的圣战者组织

北非:

伊斯兰武装组织: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组织

亚洲:

奥姆真理教:日本的邪教组织。1995年策划并制造了东京地铁毒气事件
哈拉卡特-安萨尔组织:争取让克什米尔并入巴基斯坦的一个伊斯兰组织
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为争取泰米尔人独立而建立的一个以爆炸和枪杀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民族解放组织

欧洲:

民族和自由组织:西班牙巴斯克的分裂组织
库尔德斯坦工人党:土耳其的库尔德分裂组织,其头目奥贾兰被捕

拉美:

图帕克-阿巴鲁革命运动:1997年突然闯入日本驻秘大使馆,劫持参加使馆为庆祝日本天皇寿辰而举行的晚宴上的人质。

相关专题

更多 >>本-拉登死亡最新消息

更多 >>本-拉登死亡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