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相关视频

善良陈贤妹:穷也不能违背良心

陈贤妹为我们坚守住了道德的底线,她也用她不到1.4米的身高为我们撑起了明天的信念,一个拾荒阿婆为我们拯救了良心…[详细][更多] [获奖名单]

张颐武:发达国家社会转型期也有道德缺失

张颐武:中国社会的价值观、社会的道德观从来没有这么剧烈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中西之间有碰撞、新与旧之间有碰撞,这些东西造成了我们必然在一个高速成长的社会里会有道德上的挑战和问题…[详细]

凯丽讲述感人故事:一天夫妻 一世夫妻

陈贤妹:别人认为我暴富 盼回原来生活 陈贤妹

【平凡的良心回顾】参赛文字 图片

特别支持企业

 

更多>>我来说两句

“2011平凡的良心”媒体票选获奖人物名单
“2011平凡的良心”网友票选获奖人物名单
  • 《天府早报》:11月15日,南充公安消防战士赵海峰和战友路过王家镇时,发现中年妇女被撞倒在地。赵海峰马上拨打120,并借伞为倒地女子遮雨。[详细]

    获奖人物:赵海峰 ——— 帮扶

  • 《燕赵晚报》:河南人王超华在菜市场卖菜,一天凌晨2点多,他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黑包,里面装有6250元现金等,他在初冬街头苦等6个半小时。[详细]

    获奖人物:王超华 ——— 诚信

  • 《燕赵晚报》:学生乘公交遭遇掏不出钱的尴尬,被司机放行。老人因学生请他帮补车票钱被感动。司机接到迟来的一块钱,说其实谁都可以信任。[详细]

    获奖人物:女学生 ——— 诚信

  • 《楚天都市报》:男子行窃被刑拘,14岁的儿子没人抚养。被盗人黄志明向洪山警方承诺:“我愿意每月出1000元钱,直至孩子的父亲出狱…”[详细]

    获奖人物:黄志明 ——— 宽容

  • 《扬子晚报》:他们是一对残疾夫妻,从一个小货架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几个标准化药店,两人不忘回报社会,对残疾人和特困家庭买药一律免费。[详细]

    获奖人物:姜文建夫妇—— 担当

  • 《春城晚报》:10多年来,在广南县坝美镇小里现村,人们总能看到黄绍兵弯着腰、拄着拐杖,手脚并用地在路上艰难地前行,他是这里的一名教师。[详细]

    获奖人物:黄绍兵 ——— 专注

  • 《春城晚报》:一场车祸改变了幸福的模样,丈夫瘫痪在床8年,妻子张慧扛下10万债务,生活的残酷让他们都曾想到过死,但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详细]

    获奖人物:张慧 ——— 坚持

  • 《南国都市报》:郑运奕是流水坡村卫生室的医生,75岁高龄的他坚守在这个小村里20多年,方便了村里的村民,感冒生病都不用出村就可看病。[详细]

    获奖人物:郑运奕 ——— 担当

  • 《南国都市报》:吴大姐是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但她有颗并不普通的善良心,她每天给一位在海口街头不知流浪了多少年的流浪汉送去晚饭。[详细]

    获奖人物:好心的姐 ——— 帮扶

  • 《西藏商报》:李蓬性格耿直、做事踏实,从事律师行业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工作实务经验,他甚至无偿进行法律援助,挽救了一位无辜者。[详细]

    获奖人物:李蓬 ——— 平等

  • 《新疆都市报》:陈小飞和丈夫李林在防渗渠边救上了落水的儿子,却意外发现水面上还有一名小女孩。陈小飞下水救出小女孩,自己却沉入水中。[详细]

    获奖人物:陈小飞 ——— 勇敢

  • 《新疆都市报》:马辉10年坚守着自己的小书屋,许多打工者因此扎进了“知识海洋”。他说:“我不办书屋,那么多农民工没活时干啥去?”[详细]

    获奖人物:马辉 ——— 坚持

  • 《东方今报》:清洁飞机客舱,两年“清”出现金、物品等达百万,她无一例外选择归还失主,尽管家里欠数万元外债,尽管她月工资只有一千多。[详细]

    获奖人物:王中霞 ——— 诚信

  • 《东方今报》:两次冲进火海救工友的娄风涛到郑州做整形手术时,听说有位20岁的女孩严重烧伤、无钱救治,他立马拿自己的救命钱为女孩救治。[详细]

    获奖人物:娄风涛 ——— 帮扶

  • 《新消息报》:赤脚医生马淑义在乡村行医40多年,足迹遍布她所在的山村。在她的努力下,“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在三十里铺这个贫困村实现。[详细]

    获奖人物: 马淑义 ——— 坚持

  • 《兰州晚报》:一对风烛残年的贫困老人,20多年如一日地收留和拯救弱小生命。他们收养过45个孩子,而今,这对老人仍要照顾6个残疾儿童。[详细]

    获奖人物:陈尚义夫妇 — 平等

  • 《江南都市报》:眼见一个女孩遇到车祸压在车底,19名农民工合力抬起一吨多重的轿车,小心翼翼地将女孩从车底捧出来,并联系120救护车。[详细]

    获奖人物:19名农民工 — 帮扶

  • 《市场星报》:李宗彦的儿女是残障、老伴患血瘤,但他仍有善良心。他收留因家暴而离家的女人;他捡回患病弃婴,为给婴儿治病,他开始乞讨。[详细]

    获奖人物:李宗彦 ——— 帮扶

  • 《钱江晚报》:小学老师姜文和陈霞发现学生中一对姐弟没有来上课,电话也未打通,于是找到了学生家里,及时挽救了因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家三口。[详细]

    获奖人物:姜文和陈霞 — 担当

  • 《江南都市报》:初二女生夏娟,发现大火时没有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家的门,至少15名居民因此幸免于难。她被称为“最勇敢小女生”。[详细]

    获奖人物:夏娟 ——— 勇敢

那些关于"良心"的词汇

给底层人更多生存空间,让城市更美好

众议:"猫"遇上"老鼠"可以是美好结局

几名广东南海城管队队员在千灯湖景区发现一名流浪歌手,准备驱赶其离开。城管队员问围观群众:"大家都支持他唱歌吗?"群众表示"无问题"。见此情形,领队说:"群众支持的,我们就支持!"接着便带着几名同事离开。[详细]

观点PK:管理者应该更宽容些

无论哪个城市,只要它不是冷漠的,不是既得利益者的天堂的话,它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允许各种类型的人来这里讨生活,给他们提供应有的生存空间。[详细]

身边事:我们的宽容在哪里?

疯(北漂):我希望父母能对我宽容一些,让我自己来安排自己的婚恋时间表,不要总是催着我,好像我嫁不出去一样,让我压力特别大。[详细]

一人负一担,世界扛在肩

众说纷纭:担当,物以稀为贵

2010年2月9日,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驾车带着妻儿回家过年,不幸在半路遭遇车祸,一家五口遇难。弟弟孙东林为完成哥哥遗愿,在腊月二十九将工钱送到60多名农民工手中,还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详细]

观点PK:因为稀有,所以感动

不是他们惊天地泣鬼神,而是大部分人连最基本的道义都已无法承担。孙氏兄弟等普通人的坚守让社会多了些亮色。然而,又有什么必要非要拔高到"感动中国"的高度呢?[详细]

身边事:做一个有担当的父亲

二号麻雀(70后):成为一名父亲之后,我常心虚,怕成为孩子的坏榜样。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有担当的父亲,从小培养他的责任感。[详细]

"割肝救父"显孝道 现代社会仍需古老道德

众议:"80后"割肝救父感动世人

1988年出生的潘健今年23岁,当他得知父亲病重急需做肝脏移植手术后,立即决定将自己健康的肝割给父亲一部分,挽救其生命。于是,他体内一块完整的肝被割出57%移植到父亲体内,父亲因此保住了性命。[详细]

观点PK:为80后"平反"

有许多人谈起80后总觉得他们自私、无知,他们似乎就是冷漠、不懂事的代名词。但潘健"割肝救父"的事迹,正是让我们看到了80后身上宝贵的品质。[详细]

身边事:在外游子的遗憾

黑键盘(程序设计员):工作之后,我几乎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回家陪父母。我能做的也只是平时多给他们打打电话,因此心中十分愧疚,觉得自己十分不孝。[详细]

副师长替战友尽孝26年,信义重于天

众议:有多少承诺可以坚守?

1985年,在云南边境作战的孙兆群与战友们达成"生死约定":谁活着回去,谁就去看望各位的父母。战斗中,孙兆群失去了16位战友。战场归来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16位战友的父母写信,表明了尽孝的决心。[详细]

观点PK:不缺温情,只缺行动

不少人看了孙兆群的故事会被打动,愿意在冰冷的文字中寻找温情。可是,这个社会缺的从来就不是虚假的温情,而是从个体开始的行动。[详细]

身边事:从不抄袭开始

风雨扁舟(大学生):有教授说,现在大学生的论文90%是抄袭的。我觉得真实情况可能还要严重。我们总抱怨社会风气差,觉得自己无辜。事实上,我们正是社会的参与者,建设一个诚信社会请从不抄袭开始吧。[详细]

90岁母亲独自照顾两智障儿,母爱感人仍需援手

众议:感人母亲更需要帮助

家住河北省赞皇县的焦小秋今年已经90岁了。她独自照顾两个智障儿子已有48年。70多年前,焦小秋的丈夫去世,18岁的她正怀着第三个儿子。后来,孩子们长大了,智力正常的三儿子搬了出去,留下她独自照顾两个智障儿子。[详细]

观点PK:底层人赋予温暖底色

在中国底层的社会里,像焦小秋一样的母亲不计其数。在残酷的"生存模式"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来自传统的道德仍是社会温暖的底色。[详细]

身边事:内心的关怀最重要

橘子皮(策展人):女儿已经10岁了,我虽然工作很忙,在各个城市奔波,但是我几乎从来没有缺席过她的生日。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充满关怀与温暖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有时候,陪她去动物园她就特别开心了。[详细]

新疆小贩卖肉串资助贫困生,帮扶不分贫富

众议:小贩身上的宝贵品质

从"婴儿闹市冻死"到"小悦悦"事件,我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社会的冷漠。人们对道德似乎普遍丧失信心,乱哄哄的互相指责越来越多,却少有人自我反省,从自己做出改变。在他们面前,阿里木只是一个默默的行动者,却更有力量。[详细]

观点PK:草根的善与爱最魅力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最应该有生存危机感的草根凡人,却最快乐无忧地生活着。阿里木以微薄之力撑起了一片天,也在精神上给予了人们一种力量与支撑,让人们感受到来自草根的善与爱才是最具魅力的。[详细]

身边事:帮扶的手传递温热

冷月(白领):认识做公益的小山后,我也走上了"公益之路"。经常参加募捐活动,平时利用空闲时间去福利院给小朋友们上课。[详细]

无畏女性绽放地震天灾,平庸年代呼唤勇敢气质

众议:勇敢女性成亮丽风景

在汶川地震时,有这样一位勇敢的母亲,她被发现时已经没有了呼吸,然而搜救队员却在她弓着的身体下发现了一个安然无恙的孩子,在孩子旁边是一个手机,上面留有她的遗言……

观点PK:勇敢女性,时代亮色

地震中一个个与女性有关的故事告诉我们:和男人相比,女人在灾难面前并不怯懦,甚至更勇敢。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勇于出手的女性,她们是社会美丽的风景线。[详细]

身边事:寻找"勇敢的心"

风中骄子(医生):有一个小女孩患了白血病,每次要去做化疗时,大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看着她,她不但不害怕,还安慰家人,说不痛…[详细]

无腿老兵"爬"行植树10年,浮躁社会里他始终如一

众议:老兵身上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

马三小曾是一名侦察兵,在部队支农时感染了败血病提前退伍,后因复发感染相继被截去双脚。但他没有对生活绝望,还满怀信心的投入到绿化荒山的事业中。从2001年开始,他扎根太行山深处,拖着残躯坚持种树。[详细]

观点PK:老兵精神的强大力量

马三小能十年如一日"爬行"植树,靠的正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一股气、一股劲。顽强、朴实而又无私奉献,这就是一位退伍伤残老兵的崇高精神。[详细]

身边事:繁忙世界几多坚持?

大笨蛋(小店主):大概在十年前,家住学校附近的张阿姨开始了她的"过路"计划。每天放学前,她都会守在校门口,领着低年级的孩子们过马路。[详细]

85后女孩专注遗体整容工作,平凡人做平凡事也很美

众议:专注的人最美

出生于1986年女孩李思是一名遗体整容师,"让逝者看起来像是在睡觉,是我的化妆目标,也是家属的意愿。"李思说,她的最大心愿就是为逝者的人生画上美丽句号。[详细]

观点PK:李思们的可贵之处

在这个社会势利的眼光看来,李思这样的年轻人绝对不算是成功者。但她的可贵不只是她做了这样的工作,更在于她安于这些,淡定地接受并享受这种生活。 [详细]

身边事:专注的人无声存在着

弹簧(编辑): 我结识一些老翻译家,他们曾翻译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却少为人知。他们有的三五年才翻译出一两部作品,每个字句都反复斟酌,不停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详细]

女教师留守打工子弟学校,孜孜以求教育平等

众议:给打工子弟更多的关爱

刘静今年30岁,先后毕业于石家庄一中、北京师范大学。如今,她已经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同心实验学校教书4年。这是一所位于北京城郊结合部的打工子弟学校,设施简陋,条件艰苦…[详细]

观点PK:追寻教育平等的梦

教育平等在如今的中国仍是一个遥远的梦。一朝一夕之间,这个梦远不会实现。作为个体,所能做的也就是从一堂课、一个班级开始实现。[详细]

身边事:身边的平等

鹿杖客(学生):找工作时我发现,销售、银行等都更希望招男生。女生跟男生竞争明显处于下风。甚至有个公司来招聘,进入第二轮的全部都是男生,女生一个都没有。[详细]

"平凡的良心"精彩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良心"征集——文字作品展示
  • “屋脊”上的厨娘

    在生命禁区唐古拉,有一个如雪水般水灵轻柔的女子。她是青藏铁路公司雁石坪车间唐北工区工长李彪林的妻子付小洁…[详细]

  • 蛋糕传递“爱”

    丁金凤是北京市怀柔区商业街社区一名普通的商户。在这里,她和丈夫14年来一直经营着“好美滋”蛋糕店,辖区500余老人100余儿童尝过她亲手做的蛋糕…[详细]

  • 大山之子

    35年来,刘玉文扎根山区,带领员工出色完成了农网一、二期改造、“户户通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等重点工程任务,他踏遍了山区的村村镇镇、沟沟坎坎…[详细]

  • 坚守14年寂寞的京城护林员李桂凤

    在北京房山区的大坡顶山,有一座约5米高的瞭望塔,小苑上村的护林员李桂凤独自一人站在塔顶,不时举起望远镜,向远处土黄色的树林眺望…[详细]

  • 网络爱心照进现实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未必认识,但在“15元计划互助群”里,因为“爱心”二字成为亲密的群友,他们不图名利,只想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那些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困的人们…[详细]

  • 老范和他的流浪猫狗们

    他静静的走,如他悄悄的来。8年,一个流浪汉坚持喂养46只流浪猫狗,并影响了身边很多人。离世后,当地民间救助团队接棒照顾他留下的小生命们…[详细]

  • 有一种“光明”温暖心灵照亮未来

    11月15日,青海省玉树县下拉秀乡曲新村小学三年级帐篷教室里,郑应忠轻轻地按下节能灯开关,灯亮起来了,帐篷教室一扫此前的昏暗…[详细]

"良心"征集——图片作品展示
  • 学生家长的关爱行动

    由于旁边危险,这位家长在此地装上警示牌,让大家远离危险,不要靠近…[详细]

  • 脑瘫“猪倌”

    “猪倌”李福生是一个脑瘫患者。小学文化的他,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为家乡建起全村第一个沼气池。汶川、玉树地震,还积极捐款数千元…[详细]

  • 孕妇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

    一位孕妇去广东惠东县港口镇海岛旅游,下渔船时极不方便,众位游客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扶孕妇安全上岸…[详细]

  • 环卫工的孩子“借光”学习

    2010年3月31日晚上9点,在杭州武林路的一家女装店的橱窗外,一位小男孩正借着橱窗的灯光埋头做着作业…[详细]

  • 老太年近八旬每日拄拐杖上泰山捡垃圾

    在泰山,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妈,每天上午都从红门爬到中天门,沿途义务捡拾路上的空水瓶和垃圾…[详细]

  • 84岁土家族老妈妈35年照料伤残军人儿子

    儿子在部队患上乙型脑膜炎后精神失常,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罗长姐,将儿子接回家照料,至今已35年…[详细]

  • 白手起家

    校门口,暮色中,这对夫妇正在为生计而奔波,看后心头波澜涌动…[详细]

  • 老人义务协管举牌提示司机

    老人义务协管坚持举牌,提示过往司机禁酒…[详细]

  • 少年三年如一日背同学上下学

    一学年有40周,扣去周末,上学时间是200天。华涛家离学校大约300米,三年下来,李贵背着华涛走过720公里…[详细]

  • 大山深处的坚守 一个老师和七个学生

    这里有一所小学,准确地说,只是一个教学点,只有7名学生。56岁的田洪柏是学校唯一的老师…[详细]

  • 医师精心医治照料军残老人13年

    重庆市双桥区龙滩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江波医师义务结对帮扶照顾军残老人13年…[详细]

  • 无腿老人的光荣梦想 不辞艰辛植树三千

    屋前成片的树林是一位眉发斑白、瘦削精干的老人十年耕耘的成果,他是一位双下肢截肢的残疾人…[详细]

  • 七旬老人打更奉献余热

    广平县南寺郎固村义务打更人——77岁高龄的袁计民,五千米的羊肠小道,他走了30年,酷暑严寒,从未间断,行程达到5.475万公里…[详细]

  • 一家人

    杭州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在庆春路双菱路口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在家人的帮助下过马路。良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详细]

  • 90后公益领袖

    他发起并成立北京公益联盟,他用自己的电话开通了—京城首个残障人求助热线—“有爱,无障碍”,先后500余轮椅残障人圆梦故宫、长城等…[详细]

  • 德惠男子组建义务消防队

    在德惠市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德惠市义务消防队。10年前,尹维增自费办起了义务消防队,到现在已投入了260余万元,扑灭了926起火灾…[详细]

  • 无腿农妇爬行照顾一家 将女儿培养成大学生

    53岁的农妇任少云没有双脚,背上还有一个大大的肿块,身高不足一米,却是家中顶梁柱。今年,她卖粮食把养女送进大学…[详细]

  • 80后女教师办希望小学 为留守儿童提供上学机会

    7年前,河南省周口市20岁的李灵从师范毕业后,办起了希望小学,网友们称她为“80后最美的乡村女校长”…[详细]

  • 我为祖国献石油

    尽管风雪弥漫了施工井场,但风雪中工人们依然那么精雕细刻,神情专注…[详细]

  • 杯水车薪,却是良心

    2011年9月11日,福州一社区发生火灾,大部分居民四散而逃,但有一些居民拿着脸盆装水,奋勇扑火…[详细]

  • 寒风中伟大的母爱

    母亲骑着三轮车赶到城里叫卖袜子与鞋垫,车上还用布带固定着不足一岁的双胞胎。她用几乎冻僵了的手一个一口地喂着孩子…[详细]

  • 伸出援手,传递温暖

    一位流浪的古稀老人生病了,深圳龙华街道的几位义工自发的每天都去关心老人,给老人钱买药,给老人家买水买面包…[详细]

  • 我为奶奶搭起遮阳棚

    中午放学路上,小学生为前来接他的奶奶用校服搭起了遮阳篷…[详细]

  • 知识守望者:茅以升图书馆

    新疆五五新镇,也是129团部所在地,是隶属于奎屯的一个小镇。旁边有个一座不到2米高的土坯房子,就是茅以升图书馆…[详细]

回顾曾经感动过我们的"良心"故事
众人争相献血救两命帮扶
一对年轻夫妇突遭车祸,失血过多。包括市场商户、医院职工、居民等近60名好心人士接力献血…[详细]
男子30年照顾900名孩子上学担当
自己种菜卖猪肉,先后收留附近和二三十里开外村里近900名贫困留守儿童在家里吃住,让他们上学…[详细]
养子边读书边照顾瘫痪养父孝道
养父捡垃圾养了他20年,亲生父母想要他回家。他心中的家是和养父在一起。为照顾养父,他放弃了住读…[详细]
男子ATM机"捡钱"自首还钱诚信
尽管事后张青用自己的钱归还失主,但是,他还是因涉嫌信用卡诈骗罪被杭州江干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详细]
女子徒手接10楼坠落女童母爱
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一名30多岁的女士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详细]
女子截瘫回报社会带大138孤儿母爱
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网民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详细]
女孩为溺水老人人工呼吸帮扶
一篇名为《这才是酉阳最美丽的女孩》的帖子中,年轻的蓝衣女孩跪下去,嘴对嘴为溺水老人实施人工呼吸…[详细]
男子施针救老太称要敢行善勇敢
黄上炎说,"做人还是要实在点,虽然有时好心反被人误会,但不应该不敢行善,应该倡导多帮助别人。"[详细]
乡村女教师带病工作操劳过度坚持
22岁的巫山县乡村女教师曹瑾,为了几十个留守儿童,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倒在岗位上…[详细]
村主任倒在抗旱一线 村民送别坚持
整整48天,他没日没夜带领乡亲们挖沟清渠,抽水抗旱。当庄稼摆脱干旱魔爪,他却倒在抗旱一线…[详细]
志愿者发起"免费午餐"活动专注
一群志愿者借助媒体和公益组织的力量,发起"免费午餐"项目,让山里孩子们能吃上真正的午餐…[详细]
老龄农民工为讨薪日行数十里平等
为了这点自己拼了老命挣来的血汗钱 ,为了给自己和工友一个交代,他和工友们踏上了漫漫讨薪路…[详细]
历史这样诠释"良心"

【导语】

    案例1:大学副教授Y最近遇到一个难题:学院要评教授职称了,要求申请者需在相关级别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但是Y忙于教学,一直没时间和精力钻研学术。但他又不想错过这次评教授的机会。有人建议他借鉴借鉴别人的论文,交一篇糊弄下。Y却陷入了犹豫之中。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越来越常见,其实,学术造假可谓"源远流长"。我们不妨看看从夏商周到当代的道德体系下,学术造假会是什么情况。

夏商周:一个伪命题学术造假是一个"伪命题"。贵族既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又是文化知识群体。统治者还没建成成型的文人选拔制度和衡量标准。作为贵族知识分子的周公则提出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认为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提倡尚德、敬德,要重视孝、友、恭、信。

春秋战国:没市场,没机会这一时期没有给学术造假留下空间。百家争鸣,儒家提出"仁",提倡克己复礼等品质;墨家主张互相帮助;道家追求无知无欲的至德境界。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和提倡者,更是要向执政者和民众阐述自己的思想才能获得信服。

汉唐:考试制度提供温床考试制度的发展为学术造假提供了温床。尽管以儒家伦理道德来看,这种行为无疑是应该被谴责与惩罚的。此时文人选拔制度已逐步成型。董仲舒把儒家伦理概括为"三纲五常"。唐朝的韩愈则叙述了儒家的道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两宋:为学之序难践行宋朝科举作弊与造假十分严重,后来实行的糊名法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远未杜绝。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把"明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总目标。对照这些,作弊与造假者还有何面目?

明代:造假奇物频现明末一批思想家主张个性独立,倡导以身任天下;顾炎武认为,人们谨守礼义廉耻等道德是最重要的。以明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学术上的造假等行为,造假者必为舆论所不容,在法律上也会被制裁。但事实上,后人发现的诸多作弊"奇物"都来自明朝。

清代:状元也是造假受益者清代学术内容的狭隘与僵化为学术造假提供了更多可能,很多状元也是造假的受益者。清朝承认儒学的正统地位,在儒学的道德规范里,学术造假的行为必不能见容,一旦发现甚至会被刻字充军,但整个社会和官场环境仍决定了造假行为无法被根除。

近现代:初建西方学术秩序这一时期学术造假的事件并不多见,这得益于儒家思想和西方学术规范的双重作用。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道德教育思想。20世纪初,五四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对封建文化和道德进行了彻底批判,西方的学术秩序等初步建立起来。

当代:期待监管近几年,学术造假越来越常见。虽然建国后提倡守法、诚信、自强等观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但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制度却未完善,渐渐出现了道德失范、监管失效的现象。学术独立受到了一定的侵蚀,越来越多的手伸进了学术的口袋。

【导语】

    案例2:五个人结伴去野外攀爬悬崖,不料其中一人半途中不慎摔成重伤。如果不对他进行救助,其他四个人脱险的可能性将高达90%;如果救这位伤者,五个人脱险可能性则降为50%。那么,救还是不救?这是个事关公平与正义的难题,拷问着人们的良心。这种境况我们并不真的都会遇到,但相似的选择题在生活中却不少见。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西方,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走来的人们会作出何种选择?

古希腊-古罗马:不放弃如果这五人是五名斯巴达勇士,他们智慧、勇敢、充满正义,为了团队胜利甘愿牺牲,他们一定不会放弃任何一名队友,会选择共同面对险境。这个时期的人们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及平等视为最宝贵的道德品质,甚至看得比生命与财富还重要。

中世纪:选择利己方案基督教文明在欧洲中世纪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如是这5人是5名教士,他们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虽然奥古斯丁强调"信仰、希望和爱",但在政教统治黑暗、人性普遍被压制的中世纪,这个事关公平与正义的选择也许最后倒向的仍是对个人最有利的一方。

文艺复兴时期:一念之差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来说,救或不救也许是个难题。这一时期,人性得到极大释放,也经受着矛盾。一边是"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应当拥有克己自律、爱国主义和为共同体服务的德性";另一边是自由、平等、独立意识的张扬。救或者不救,也许只是一念之差。

近现代:选择四而不是五当17、18世纪的人们面对这一难题时,也许选择四个人的可能性更大些。此时的欧美国家已建起资产阶级专政,以法律形式将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平等、独立等理念确立下来。在刚刚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身上,对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仍是难以抹掉的印记。

当代:多元的可能20世纪的西方社会越来越成熟,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多元、理性"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四个还是五个"的选择题似乎并不容易。一方面基于爱、正义、公正,救助受伤同伴似乎是必须的选择,另一方面理性又促使人们正视现实,或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导语】

    案例3:80后独生子小梁和同是独生女的小张结了婚。小张和小梁除了父母都健在,两人的奶奶也都还在世。这样,两个在社会上打拼的80后面临着6个老人的养老压力。小张和小梁都是孝顺的孩子,生怕老人受委屈,更怕他们隐瞒病情。为此,他们会定期带老人去医院检查,会给他们买应时的衣物。然而,两人渐渐觉出一些力不从心来。如何在能力范围内行孝?这是现代人的难题。那么,古往而今来,人们又是如何行孝的?

夏商周:郯子扮鹿取乳西周正式将“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提出。那时候“孝”包括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延续祖先的生命)。郯子是周朝的孝子。他的父母患眼疾想吃鹿乳,他就披上鹿皮试图混到鹿群中取鹿乳,却差点被猎人射死。猎人听了他的孝心之后也赞叹不已。

春秋战国:人生最高道德这一时期的孟子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使孝悌成为五伦的核心和人生的最高道德。孔子的弟子子路幼时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孝顺的子路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满足了父母的要求。

汉唐:孝悌深入统治理念汉唐时期,儒家的“孝悌”思想深入统治理念,君主不但坚持“以孝治天下”,而且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谥号之前都要加上“孝”字。东汉时的黄香,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夏天,他用扇子为父赶蚊子;冬夜,他为父亲暖被窝——小事中孝意浓浓。

两宋:愚孝盛行宋朝大肆宣扬“冠冕百行莫大于孝”,甚至走向了愚孝。由于政府的大力褒奖,孝道在宋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时孝子辈出,孝行壮烈得惊人。太原的刘孝忠,母病三年,他不但割股肉,还“断左乳以食母”。这种的孝道就纯属愚孝了,成为精神枷锁。

明代:帝王身先垂范明朝朱元璋把孝看做“风化之本”,并率先垂范,给以政策支持。明朝还明文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由官府养。当时有个名叫刘兰姐的童养媳见婆婆对祖母打骂不止,长跪不起,以自己以后可能也会同样对待婆婆而请其三思。婆婆听后恍然,从此痛改前非。

清代:以孝治天下清代重视以孝治天下。清代法律规定,对于不孝甚至残害父母的,予以严惩。这一时期有位孝子叫李应麟。他面对继母的百般刁难,总是恭敬如初。他的父亲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家门。他仍无怨言,回家护理生病的继母,终使其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

近现代:痛并孝顺着近现代的人们在反思旧道德时痛苦着并孝顺着,一边批判一边传承。鲁迅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他自己的实际生活按照孝道做出了牺牲,但思想上他又非常清楚这种封建孝道是扼制人性的,但是在新旧交替的近现代,这样的矛盾和痛苦也许是难以避免的。

当代:孝道增加新含义孝道在当代仍然是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除了传承传统儒家孝道的部分内容外,还增加了平等、权利和义务等观念。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使得行孝也越来越复杂。孝的施行不仅与个人、家庭有关,更与社会和国家福利制度息息相关。个体的孝离不开制度的支持。

媒体报道展示
联合主办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