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出席者 |
核安全主张 |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
中国希望展现其强国地位。中国视此次峰会为展示其负责任大国的机会,经济问题和伊朗核计划可能是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双边会谈时的重点,双方同意互相尊重“核心利益”。 |
|
反击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俄罗斯将最近的核裁军协议与美国计划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建立导弹防御体系联系起来,但是双方讨论的重点将在制裁伊朗方面。 |
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 |
为了再次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英国和美国将集中于两大问题:联军即将展开的坎大哈战役以及如何处理伊朗。在即将临近的大选中,布朗首相选择留在国内主持竞选。 |
|
两周前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吃过私人晚餐,萨科奇很可能支持奥巴马的核非扩散政策,并与其他国家加强贸易关系。萨科奇强烈支持制裁伊朗,可能借机游说安理会向伊朗施压。 |
德国(总理默克尔) |
多年来,德国一直支持对伊朗实行严厉制裁,可能与美国合作劝说俄罗斯和中国同意制裁伊朗。此外,默克尔正寻求在世界舞台上证明其影响力的机会,为其5月9日的地区选举加分。 |
印度(总理辛格) |
印度期望对松散管理的核原料加强管理,印度特别担心恐怖分子会从巴基斯坦核武库中获得核武器。 |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
意大利计划更新器核能计划,日前刚与法国签订重建核反应堆的协议。贝卢斯科尼说,意大利25%的能源供应将来自于核能。意大利希望贝卢斯科尼不要再与奥巴马开任何有关皮肤颜色的玩笑。 |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 |
作为奥巴马核政策主要支持者,澳大利亚正将消除化学和核武器,并将此作为建立外交关系优先考虑因素。由于美国医改投票推迟了奥巴马访奥之行,陆克文医改案也在国内引发激烈争论,澳大利亚希望获得奥巴马的支持。
|
巴西(总统卢拉) |
巴西希望获得尊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为所有“有权和平利用核能”的国家辩护(包括伊朗),巴西将在此次峰会上获得加分。卢拉反对对伊朗新一轮的制裁,认为此举只会令伊朗更加激进。 |
加拿大(总理斯哈珀) |
美国与加拿大的国防是世界上联系最密切的,因此加拿大的参与大部分是象征性的。 |
以色列(情报和原子能部部长丹-梅里德尔) |
最近因为东耶路撒冷居民点扩建计划,以色列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张,因此以色列此次参加峰会可能保持低调。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他不会参加峰会,因为担心埃及和土耳其联合起来对以色列秘密核武计划发动口头攻击。 |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 |
日本首相最希望保住权力。美国在日本驻军中最有争议的就是冲绳岛上的普天间空军基地,为了减少与当地居民的摩擦,日本政府2006年要求美军转移这个基地。此外,由于支持率下降,鸠山由纪夫承受着巨大压力完成这个协议,失败可能要他付出政治前途的代价。 |
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 |
巴基斯坦希望美国能够大力帮助其打击西北边境省的塔利班,但其更希望美国和巴基斯坦能在核计划方面展开合作,就如美国与其宿敌印度那样。 |
韩国(总统李明博) |
希望对金正日继续施压。韩国将称赞美国决定继续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的决定,并继续关注朝鲜的核武计划。韩国和美国还将讨论如何将朝鲜拉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前。 |
埃及(外交部长盖特) |
希望世界能将目光对准以色列。埃及期望世界能够批评以色列核计划,同时推动阿拉伯-以色列之间的和平协议。 |
比利时(首相莱特姆) |
比利时现在在欧盟中有非常重要作用,奥巴马怠慢欧盟举动让其很不高兴。2月份,奥巴马决定取消美国欧盟峰会,上周与俄罗斯在布拉格签订新核协议时也没有邀请欧盟代表。因此,比利时希望能阻止奥巴马继续怠慢欧盟。 |
芬兰(总统塔雅-哈洛宁) |
哈洛宁是女性世界领导人委员会主席,有望在芬兰驻华盛顿大使馆举行午宴招待美国妇女领袖。 |
摩洛哥(首相法西) |
长期以来一直得到美国军事援助,从奥巴马就职以来已获900万美元援助。国际社会对恐怖分子利用西撒哈拉的担忧,令该国受益匪浅。美参议院上个月表示支持摩洛哥提议,允许西撒哈拉当地政府拥有更多自治权的主张。 |
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 |
荷兰是美国外交的亲密盟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有驻军。但是2月份巴尔克嫩德宣布,今年年末驻阿富汗荷兰军队将有1600人撤离,荷兰在2005年已经从伊拉克撤出13500名士兵。
|
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 |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储藏的大量自然资源现世,挪威宣称拥有北极地区部分主权。挪威和美国曾在三月份领导召开北极会议,包括加拿大、丹麦以及俄罗斯。 |
捷克(总理杨-菲舍尔) |
捷克希望获得美国的安全保证。捷克同意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想知道美国是否依然愿意那样做,特别是美俄签署新合作协议后。 |
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 |
希望美国支持其和土耳其和解。萨尔基相将与土耳其总理举行双边会谈,希拉里和奥巴马尝试帮助双方和解。但美国会三月份认定一战期间亚美尼亚人激烈反对土耳其遭到镇压属于“屠杀”性质后,导致两国关系更加复杂。 |
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 |
介入美国与俄罗斯之间。萨卡什维利曾与要求与奥巴马举行双边会谈,但遭到拒绝。此次他可能想法国施压,反对其向俄罗斯出售军舰。 |
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
哈萨克斯坦提供全世界20%的铀,因此在确保核原料安全中非常重要。这个前苏联加盟国在前苏联解体后拆除了核武器,2009年又主持建立国际核燃料银行。因此,该国可能会在峰会上宣传自己在核裁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
波兰(总理图斯克) |
图斯克很可能感谢奥巴马在波兰设置爱国者导弹的决定,他希望美俄重启关系后,波兰的利益不会被牺牲掉。波兰在阿富汗驻军2000人,即将到来的坎大哈战役将引发国际关注。 |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王子) |
阻止伊朗获得核武。沙特将推动美国重启巴以和平进程,并讨论如何阻止伊朗核计划。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沙特将是能源消耗大国同意制裁伊朗的关键。 |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 |
土耳其对美国众议院将1915年镇压亚美尼亚人暴乱视为屠杀事件感到愤怒,希望奥巴马政府能够反对这个议程。土耳其还将展现其不愿意制裁伊朗的意思。 |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 |
这将是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第一次访问美国,乌克兰人与美国人需要互相接触。两国将讨论吉尔吉斯斯坦的骚乱以及美国与东欧问题,包括北约、欧亚天然气市场、俄罗斯影响力等。 |
瑞士(总统洛伊塔德) |
瑞士和美国官员可能讨论美欧关系、全球经济恢复问题、希腊债务危机、国际金融改革等。 |
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 |
西班牙将与美国讨论北约在坎大哈的未来,但萨帕罗特对奥巴马取消美欧峰会感到愤怒,她很可能要求奥巴马严肃对待美欧关系。 |
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
瑞典将注意力集中在国际气候改变政策上,与美国讨论主题包括哥本哈根峰会成就,及建立瑞典-美国绿色联盟。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 |
2009年12月美国和阿联酋民用核能协议通过后,阿联酋将敦促美国开始双边核商业。在质疑以色列政策的同时,阿联酋也将公布一些哈马斯高官在迪拜遇刺事件细节。 |
印尼(副总统布迪约诺) |
在两次耽搁之后,奥巴马将于6月访问印尼。在访问期间,奥巴马有望于印尼签署全面伙伴关系协议,以提高两国在国防、政治以及经济关系。印尼目前正在镇压伊斯兰叛乱,希望美国能够继续为其提供资金援助和军事训练。
|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 |
推进和平进程。在中东,约旦是除了埃及外,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两个阿拉伯国家之一。阿卜杜拉国王最近表示,约旦与以色列的关系已经处于16年来最低点。他希望奥巴马能够做出更大努力,重启陷入停滞的巴以和平会谈,他认为向以色列施压是和谈进步的关键之一。 |
马来西亚(副总理拿督斯里-拉扎克) |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曾与奥巴马举行双边会谈,向其展示了马来西亚对美国的重要性。纳吉布将在第一任期内访美,加深美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关系。马来西亚还是东盟成员国之一,正寻求加强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 |
美国和菲律宾的双边会谈将集中于其南部群岛的反恐战争。菲律宾希望得到美国保证,在2010年菲律宾大选时不会出现2009年类似惨剧,当时46人在选举后暴力事件中丧生。 |
泰国(不是阿披实,未定) |
泰国将游说美国对其加大经济援助,并显示阿披实政府依然能够控制局势,不会导致吉尔吉斯斯坦事件重演。 |
越南(总理阮晋勇) |
越南和美国代表将聚焦于2010年东盟峰会,越南希望美国能够向其提供民用核能援助。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
美国与新加坡官员将讨论双边经济关系。新加坡努力增加与美国贸易,并计划重新评估新加坡元的价值。 |
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 |
阿尔及利亚希望在反恐方面得到帮助,奥巴马新提出“要将恐怖分子排除核武器之外”的核战略,也包括阿尔及利亚,当地的“基地”组织分支非常活跃。 |
尼日利亚(代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 |
在这个非洲人口最多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乔纳森与奥巴马总统会面显得异常重要。自从2009年12月一名尼日利亚籍恐怖分子阴谋炸毁美国客机后,两位领导人就开始讨论加强反恐合作。此外,乔纳森可能利用这个机会获得美国支持,以让自己的总统身份更具合法性。 |
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 |
奥巴马可能与祖玛讨论帮助津巴布韦解决权利分享争议的计划,祖玛也会向奥巴马展示其稳定南非社会的能力。 |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 |
最理想的是,美国能够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实际上,阿根廷人更希望聚焦于智利之后,消除国内大量存在的易裂变原料。 |
智利(总统皮涅拉) |
上个月,智利已经将自己最后剩余的高纯度浓缩铀交给美国处理,符合奥巴马推动改进世界上不安全核原料的条件。刚刚于3月份就职的皮涅拉将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讨论双边贸易。 |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 |
墨西哥毒品战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北部边境正面临严峻挑战,三名美国领事被打死,令美国对卡尔德龙的毒品策略产生新的质疑。卡尔德龙可能利用此次机会,向美国求助。 |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 |
带领军队回家,并且保持鲸鱼安全。新西兰派入阿富汗200名士兵,包括71名特种精英空降兵,约翰2009年宣布到2014年底撤军。新西兰还是全球捕鲸问题调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