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更多>>2011年上海两会新闻视频

上海房产税征收细则:逾期不缴收滞纳金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31日公布了上海房产税征收管理的细则,规定从2011年1月28日起,凡在上海新购住房的购房人,均应在办理房地产登记之前向房屋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房产税征免认定手续…[详细]

张学兵任上海副市长 静安区大火将严肃问责

  上海市长韩正表示,在“11·15”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以后,将根据调查报告的结论进行严肃问责。张学兵任上海副市长,原任公安局长…[详细]

更多>>2011年上海两会最新消息

更多>>2011年上海两会提案议案

2011年各地两会

·2011年全国“两会”将在3月初召开,今年人大会议很重要的一项议程是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此之前,全国各省市地方两会在一月中旬陆续召开…[详细]

回顾2010年上海两会

·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年1月26日召开,1月30日闭幕。2009年上海GDP增8.2% 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升,会议提出切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举办世博会提出的“六个确保”要求…[详细]

更多>>我来说两句

上海十二五规划,展望上海新变化
上海迪士尼投资超千亿元
沪投千亿建迪士尼 配套基建今年启动
  去年年底,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从谈判阶段转向开发建设阶段,今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启动。上海政府对整个迪士尼(含控制区)以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投资,将超1000亿元,规模远超世博会…[详细]

淡化规模总量指标 以服务经济为主占65%

  “十二五”时期,上海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改善,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预期为8%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详细]

建设重心转向郊区 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浦东新区要成为“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区和国家改革示范区;中心城区及拓展区要成为发展服务经济的主要承载区;郊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详细]
上海城市基建向民资开闸
城市基建再向民资开闸
  经近三年的制改《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的颁布是鼓励民资进入的明确信号,欢迎民营资本进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详细]
ECFA原产地证书
首份ECFA原产地证书签发
  2011年1月1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实施,协议中享受优惠待遇的一个重要凭证。列入清单的约800项产品将逐步降低关税,三年内全部降为零…[详细]
交通治堵
力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50%
  治堵不照搬北京模式: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使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达50%,其中轨道交通又要占整个公共交通的50%。”提高公交服务品质,提高私家车使用成本…[详细]
人才落户上海总量不设限制
人才落户上海总量不设限
  对符合条件人才敞大门:上海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开发与市场管理处负责人:直接落户上海的人才人数会逐步提升,符合条件的都可申报,并获得批准,没有总量控制…[详细]

京沪高铁贯通,带来经济新发展

扩大铁路运力,缓解京沪沿线压力

京沪高铁扩大铁路运力  2007年,既有的京沪线平均每公里客运密度为4782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6277万吨公里,分别为全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2倍、2.1倍,处于极度饱和状态。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表示,2012年通车后,京沪线将有更充沛的运力调度以应对铁路货运的需要,与此同时,铁路货运规模化也可降低其运营成本,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一定程度上替代更高成本的公路货运。[详细]

打破“瓶颈”制约,拉动沿线产业

拉动沿线产业  首先是铁路投资建设活动本身,新一代高速列车零部件数量达到10万多个,独立成子系统的有260余个。生产这些零部件涉及的核心层企业近100家,紧密层企业达500余家,覆盖20多个省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产业链。在铁路建设中,有40%的投资可通过材料费、人工费等形式就地转化为当地消费,并带动机械、电力等相关产业发展。[详细]

加速经济圈融合,形成新经济格局

加速经济圈融合  随着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一批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武汉城市圈等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速,新的经济格局正加快形成。除了“南中国三小时经济圈”,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达到1.3万公里。将形成“8小时城市圈”,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详细]

两年启动万亿内需,提供近60万就业岗位

两年启动万亿内需  据业内专家测算,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1:10比例计算,京沪高铁两年拉动内需估算高达近1.2万亿元,对促进沿线当地经济发展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这个项目创造了数以十万计的就业岗位,目前12.8万建设者奋战在千里建设工地上。拉动与高速铁路建设相配套的机械、电子、通信、信息、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还可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详细]

看看民生账本,衡量百姓满意度
菜篮子里看民生
上海各式“菜篮子”专为装“好”菜
  近期,在上海市商业和农业等部门联手合作下,中心城区4个区开始试点菜场与合作社直供对接,直供比例占到了菜场日销量的10%左右。探索农产品直销,让农民和市民都得益…[详细]

安全事故绝不能回避 加强城市安全上着力

  首先要在加强城市安全上着力,动员广大群众一起来查找涉及城市安全的各种隐患,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要梳理、研究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城市安全提供制度保障…[详细]

试行居住地服务和管理模式破解人户分离

  上海将探索以居住地为立足点的属地化管理模式,不再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而是以居民的实际居住地为依据,就近提供就业、就医、入学,以及居家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管理…[详细]
上海开始试行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
试行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
  《试行意见》规定,符合条件人员,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年龄,男性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此项政策对所有企业均适用…[详细]
楼市政策
做好房产税改革试点准备
  保障房建设提速:按“以居住为主、以市民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原则遏制高房价,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市场和保障体系…[详细]
上海教育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
  此番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的在沪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将超过42万余人次,还启动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规范管理三年行动计划…[详细]
基本医疗不设户籍门槛
基本医疗不设户籍门槛
  将推家庭医生制度:未来上海基本医疗服务将不再设置户籍门槛,实现所有常住人口全覆盖;将全面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制。每位医生管2000—3000人…[详细]

“后世博”期待“生活美好指数”应替代GDP

为民富民是发展强市的落脚点

为民富民是发展强市的落脚点  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说在城市化进行过程中,城市的建设,最后落脚到人们觉得很美好,住在这个城市里很舒服,很开心,最后还是落实到人。判断城市化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城市不能只提供生产、经营、做生意的条件,更要让人们“宜居”和“乐居”。在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上,报告指出,要处理好“富民”与“强市”的关系,把“富民”作为“强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制定“十二五”规划。[详细]

绿色发展理念,为发展转型释放推动机遇

绿色发展理念  上海世博会所提倡绿色发展的理念,包括保护地球资源,发展循环、低碳和生态技术,企业社会责任等,都是人类社会清醒反思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负面后果而所作出的选择。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肖林表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将成为发展转型的突破口。今后上海将推进节能环保项目建设,拓展节能环保领域的技术、资本和权益交易,开发和壮大碳金融市场。世博效应持续释放将为上海带来转型推动机遇;世界经济调整转型也带来后发赶超机遇。[详细]

“科技盛宴” 先进理念引领产业升级

科技引领产业升级  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光明指出,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诸如系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详细]

借世博契机推公共外交,展现中国“软实力”

借世博契机推公共外交  最近几年中国GDP增长非常快,与快速增长的物质力量相比,软实力的上升诉求更加明显和急迫,通过举办国际范围内标志性的活动来标志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能寻求进一步的国际尊重。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提升国际形象、提高软实力的绝佳机会。[详细]

上海期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专题

更多 >>2011年上海两会最新消息